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7 毫秒
1.
楹联是客家祠堂中的一大景观,它们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其追根溯源的楹联,表现出客家人重传统、重本源、重宗族的精神;其颂扬祖先、怀念祖先的楹联,表现出客家人极为浓厚的崇祖观念;其训诫、劝勉族人的楹联,表现出客家人重视伦理道德的特点。民族英雄文天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等人为客家祠堂所题楹联,更为客家文化增添了一段段奇韵异彩  相似文献   

2.
客家人十分重视祖先崇拜 ,是一个尚宗追远的族群。这不仅表现在对祖先定期的春秋祭祀以及不定期的平时祭拜上 ,而且表现在为祖先灵魂营造的安身之所—祠堂上。客家各宗族均建有自己的祠堂 ,客家祠堂是客家地区一道优美的景致。1 .祠堂数量。客家地区祠堂数量众多。客家宗族 ,都建有祠堂 ,包括宗祠和房祠。小的宗族 ,有一两个祠堂 ,大的宗族往往有数个、数十个祠堂。有的村落之中 ,有开基祖大宗祠和其大小支系的许多房祠 ,分布较为集中 ,故而形成一个祠堂建筑群。如梅州市梅江区东郊张氏宗族 ,自明崇祯年间开基至 1 949年的 3 0 0年间 ,先后…  相似文献   

3.
《嘉应学院学报》2016,(3):24-28
楹联,是客家祠堂的一大景观,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三明是闽粤赣边客家大本营的重要地区,又是当之无愧的"理学故里",其客家祠堂楹联多撰写于明清时期。三明客家祠堂楹联承载着溯本思源、颂扬祖先、训勉后辈等功能,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仗工整、声律协调,写实记事、高度概括,融记实、写景与抒情为一体,是研究客家民系形成、客家观念、客家精神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4.
祠堂作为客家人的情感载体是客家文化求善精神的本质体现,是客家民性与民俗意识的一个缩影,它承载着伦理观念、祖宗崇拜、血缘文化、聚族文化、堪舆风水、建筑艺术、地域特色等重要的文化形式与教育功能。祠堂文化的建构形式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体现在物质性上,隐性文化则体现在围绕祠堂所进行的各种民俗活动及其意识形态的非物质性上。祠堂文化所建构的审美语境所包容的历史内涵,凝聚的乡情亲情以及连结的多元文化门类艺术,对当代区域文化和美术的重构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5.
客家祠堂与客家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家祠堂与客家文化林晓平在中国大陆的客家地区,祠堂建筑可谓是星罗棋布;在海外,客家祠堂的数量虽不及大陆,但在部分客家人聚居区,祠堂也随处可见。客家祠堂既是历史的产物,又烙上了时代的印记。一个祠堂犹如一个巨大的符号,其间,蕴含着许多的信息和密码,对客...  相似文献   

6.
赣南客家祠堂的兴建在明代达到一个高潮。一般说来,赣南客家祠堂建筑规模宏大,祠产丰富。在历史上,赣南客家祠堂的最主要功能为祭祀本族祖先,同时,又兼具议事、执法、赈济、教育、文化等诸多功能,这就使得作为家族中心的地位神圣而不可动摇  相似文献   

7.
面对21世纪,客家文化受到严峻挑战。如何"守护客家文化",这是摆在客家人与客家研究者面前的一项新的重大课题。所谓"守护客家文化":一是保护既存的客家文化;二是深入挖掘已被流失的与尚未挖掘的客家文化并对其进行深刻的研究。认识这一点十分重要,它有助于我们认识客家文化的独特性,有助于我们认识客家文化的价值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8.
客家童谣生动地反映了客家地区的文化背景、风土习俗和审美情趣,它在一代又一代客家人口耳相授下,起到了传承客家文化的作用,既给客家人的童年带来了欢乐,也对客家人精神气质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它的文化功能表现为:娱情功能、教化功能、贮藏功能。  相似文献   

9.
客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广义上对客家文化进行了界定 ,认为客家人在其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与美德 ,这就是客家人能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在当前研究客家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银饰是一种财富的象征,常常作为社会交往、民俗活动中,表达情感、礼俗的一种载体。客家银饰曾是客家人的婚、丧、寿、诞、年、时、节、庆中是必不可少的"点睛"之物,客家人创造了灿烂的银饰文化。赣南客家银饰种类繁多,造型精美,文化内涵丰富,制作工艺独特精湛,折射出客家人特有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等,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宗祠楹联是宋元以后宗族社会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是祠堂文化的典型产物。三明宗祠楹联文化蕴涵丰富。有的反映祠堂的祭祀功能;有的追祖溯源,崇仰故土祖根;有的表彰先贤,表达对先人的顶礼膜拜;有的则训勉后人,激励家族不断进取。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记录着各家族的繁衍生息、荣衰变迁,为我们探知三明祠堂文化、了解三明宗族发展的历史以及研究三明历史文化名人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同时,它们又以宗经明道、敦品立德为要旨,对促进社会和谐有序与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2.
黄茜 《嘉应学院学报》2010,28(10):17-21
客家妇女历来以勤劳俭朴、刚健能干闻名于世,她们在教育方面也颇有特色:内容上凸显生活劳动教育,表现了客家女子的"劳作"、"精明"和务实;形式上,独特的山歌戏剧和生活教育折射出客家民系的精神内涵,宗族和家庭教育则是儒家教育的精神传承;方法上又反映出浓厚的生活色彩。  相似文献   

13.
客家地区多为山区,留守儿童占据了当地农村儿童的四分之一。将农家书屋建设与留守儿童对接,吸纳客家民系优良的传统文化,确立祠堂为书屋地点,族长为管理员,承袭崇文重教的舆论、奖励机制等,为客家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文化成长环境,继承与发扬客家民系优良的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14.
客家熟语是流传在客家地区的一种文化载体,是客家人集体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以"寻食"为主的客家先民,创造了大量与"食"有关的熟语,这些饮食类熟语不仅直观地再现了客家浓郁的山地饮食特色,还体现着客家人对"食"的理解,折射出客家人独特的饮食习俗和饮食人生,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三明宗祠建筑在选址上依循风水学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天人合一之境;在平面布局上强调中轴线观念,注重对称平衡,尽显儒家尊崇的伦理秩序与中庸之道;而建筑雕饰则精美生动,取材广泛,凸显吉祥庄重内蕴和伦理教化色彩。由三明宗祠建筑可以洞见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也可以领略在儒、释、道思想浸染下,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蕴涵的丰富,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长河中,由于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客家地区产生了内容丰富、特点鲜明的"廉洁清正、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它主要通过客家人喜闻乐见的匾额、堂联、族谱、史志、谚语、格言、山歌、民谣等形式加以传承,同时又在杰出人物的身上折射出熣灿光芒,激励着客家人奋发向上,净化了客家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代徽州商人与宗族组织──以歙县柳山方氏为中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徽州歙县柳山方氏将始祖方储的真应庙改建为方氏统宗祠始于明代万历年间,竣工于康熙九年。这主要是由方氏商人出资的。《方氏会宗统谱》也主要借商人之力纂修,目的是为了强化扩大宗族组织。商人认识到扩大宗族势力与自身致富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客家族谱中的风水书写与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族谱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特点:即大量存在风水方面的记载和描写。透过客家族谱里的风水记载的分析,不仅可以分析客家宗族的活动以及隐藏其背后的父系理念和历史意识,而且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客家传统社会文化。本文试以赣闽粤边区客家族谱为文本资料,结合自身的田野调查经验,在分析客家族谱里的风水书写内容的基础上,阐释其内在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