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4 毫秒
1.
钢渣是炼钢工业所排放的工业废渣,它与高效减水剂的适应性是高性能钢渣系列混凝土掺和料研究开发的主要工作内容。本文通过Marsh时间和净浆流动度的测试分析,对比研究了萘系和聚羧酸系两类高效减水剂对慢冷钢渣和水淬钢渣这二种转炉钢渣净浆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使用效果优于萘系减水剂,水淬钢渣粉体与高效减水剂的适应性优于慢冷钢渣粉体。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奖励》2013,(6):38-41
钢铁企业低压余热蒸汽发电和钢渣改性气淬处理技术及示范完成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完成人:于勇,张玉柱,王新东,胡长庆,王兰玉,邢宏伟,史东日,李建新,苏福源,冯润明该项目以研发钢铁生产过程中烧结与转炉烟气和钢渣显热的动力回收技术为目标,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取得多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化学成分、颗粒大小、密实度等方面入手,对本钢厂区钢渣回填层的工程地质性质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钢渣层作为地基持力层使用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本钢冶金渣公司通过自主开发研究,成功地将钢渣热闷处理回水余热作为车间职工洗浴用水热源及车间办公楼、钢渣加工生产线的冬季供暖热源,使钢渣处理回水的热能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取消了锅炉燃煤供暖、洗浴的能源消耗,减少了二氧化硫及粉尘的排放,改善了周围环境。  相似文献   

5.
以钢渣为骨料、铝粉为发泡剂,采用碳酸化工艺制备加气混凝土制品,考察制品的微观结构和发泡性能,并探究其“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经研究发现:(1)钢渣加气混凝土制品采用铝粉发泡工艺,发泡性能良好,孔隙率可达87.5%;(2)铝粉发泡钢渣浆体水化过程中形成了水化硅酸钙(C-S-H)凝胶,这种凝胶嵌入单碳型水化碳铝酸钙晶体间隙,从而形成稳定的凝胶-网络框架结构,大大增强了钢渣粒子之间的粘结强度,不但提高了浆体的稳泡能力,而且提高了制品的抗压强度(最高可达1.01MPa);(3)钢渣加气混凝土碳酸化反应后,因形成了“凝胶网络-棒状晶体”纠缠结构,显著提升了制品的抗压强度等级(达到C1.0级别)。该研究不仅能大量消耗钢渣废弃物,而且能够实现二氧化碳的长期固定,生产出成本低廉品质优良的碳酸化钢渣建材制品,符合国家环保降碳、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  相似文献   

6.
钢铁生产过程中固体废弃物钢渣掺入沥青混合料中,本文通过分别对掺钢渣沥青混合料和掺碎石沥青混合料两种类型的路面材料进行一系列力学性能的比对试验,检验掺钢渣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高温状态下的稳定性、水稳定性和劈裂强度进行检验,根据试验分析结果,以评价掺钢渣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7.
钢渣比表面积及掺入量对水泥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钢渣比表面积及掺入量,研究其对水泥性能的影响,讨论样品的内部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钢渣比表面积的增大,水泥的抗折抗压强度增加,而随着钢渣掺入量的增加,抗折抗压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旨在研究钢渣作为矿物掺合料在蒸养混凝土中应用的可能性.研究了混凝土抗压强度、氯离子渗透性、碳化深度和干燥收缩及硬化浆体微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在高水胶比条件下,含钢渣蒸养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低,孔结构粗化,渗透性等级为"中",碳化深度和干燥收缩大.降低水胶比或掺入超细矿渣可降低钢渣对蒸养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负面影响.掺加钢渣显著地促进了水泥的后期水化.超细矿渣的火山灰反应和微集料填充效应使混凝土的结构致密,对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和耐久性有一定贡献.在低水胶比条件下,钢渣和超细矿渣的作用更加明显.低水胶比下含钢渣和超细矿渣复合矿物掺合料蒸养混凝土的性能最佳,获得的抗压强度高,孔结构细化,耐久性优异.  相似文献   

9.
以超细钢铁渣粉(以下简称“超细钢渣”) 为主要掺合料制备胶凝材料,通过XRF、粒径分析、XRD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探究超细钢渣对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机械研磨制备出的超细钢渣,其矿相成分硅酸三钙、硅酸二钙和莫来石特征峰强度最强,复掺的超细钢渣活性指数也满足国家标准。随着超细钢渣掺量增加,3 d 抗压和抗折强度均出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在外掺m (超细钢渣) ∶ m (超细矿渣)= 2:3、w复合粉=30%时,其28 d 抗压和抗折强度达到峰值,分别为8.9、53.8 MPa。超细钢渣在不同龄期水化反应程度不同,早期水化反应较低,强度较差;后期水化程度较高,且优于同标准水泥。  相似文献   

10.
完成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 完成人:于勇,张玉柱,王新东,胡长庆,王兰玉,邢宏伟,史东日,李建新,苏福源,冯润明 该项目以研发钢铁生产过程中烧结与转炉烟气和钢渣显热的动力回收技术为目标,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并应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1.
以钢渣及蒙脱石为原料,工业淀粉为添加剂,制备钢渣-蒙脱石颗粒吸附剂并将其做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其对水中Pb2+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影响吸附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钢渣-蒙脱石颗粒吸附剂在溶液pH为7和吸附反应时间120min的条件下吸附效果最佳.在此环境条件下,吸附剂用量为9.0g/L、对初始浓度为100mg/L的 Pb2+溶液的去除率可达到93%,钢渣-蒙脱石颗粒吸附剂在以上条件下对Pb2+的吸附量为10.3mg/g;钢渣-蒙脱石颗粒吸附剂吸附重金属离子时可用二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对Pb2+的相关系数为0.9993;且符合Langmuir方程,其相关系数为0.9929;对Pb2+的理论饱和吸附量为12.61mg/g.  相似文献   

12.
膨胀是陈化不好的钢渣地基常发生的问题,其结果使建筑开裂、倾斜甚至破坏。文章指出了膨胀钢渣地基对建筑的不利影响和危害;列举了几个膨胀钢渣损坏建筑结构实例;提出了钢渣地基造成危害的加固处理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廉价易得的钢渣作为吸附剂,研究其对水中磷、砷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钢渣投加量的增加,磷、砷的去除率增加,在磷的初始浓度小于50 mg/L,投加量为0.75 g/100 m L时,磷去除率达99%以上;在砷的初始浓度小于10 mg/L,投加量为6 g/100 m L时,砷去除率也可达99%以上。p H影响钢渣对磷、砷的去除性能,中性条件下,钢渣对磷的去除效果最好;p H 9~11,有利于钢渣对砷的去除。钢渣对磷、砷的吸附均符合Lan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具有"快速吸附、缓慢平衡"的特点。钢渣是一种良好的吸附除磷材料,对砷也有一定的吸附能力,磷和砷在钢渣上的吸附为竞争性吸附。  相似文献   

14.
研究粉煤灰和钢渣作为胶结材单掺和双掺对透水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单掺粉煤灰和单掺钢渣时,随着掺量的增加,试样的早期强度均降低,但28天强度有所提高。当同时掺入粉煤灰和钢渣时(粉煤灰掺量为15%~20%,钢渣掺量为10%~15%),透水混凝土的28天抗压强度可提高5 MPa左右,这说明粉煤灰和钢渣的双掺对透水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起到协同增强的效应。  相似文献   

15.
产业废弃地的修复——以邯郸钢渣山环境综合整治为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废弃地的修复,对很多城市而言已成为恢复生态环境的当务之急,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根本保证。以邯郸钢渣山环境综合整治为案例,分析了弃渣场地的现状,并结合现状提出了综合整治方案,为废弃的钢渣山场地进行生态修复,重建绿洲生境以及环境的治理做出了示范。  相似文献   

16.
钢渣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钢渣处理含铬废水,对处理各工艺参数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废水pH值2.5~12,cr3+0~350mg/L,按铬/钢渣重量比为1/35投加钢渣进行处理,铬去除率为99%,处理效果可以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铝基复合材料烧结工艺,利用高温光学显微镜对Al-Mg和Al-Cu等二元合金系进行了原位烧结观察.从颗粒曲率半径、升温方式、加热方式等方面研究了几种烧结工艺对烧结过程的影响.这些研究对在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改进烧结工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几种用于研究材料氧化行为的方法,如动力学方法、热力学方法和电化学方法等。比较了这些研究方法的优缺点,综述了有关烧结钕铁硼粉末氧化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采用动力学方程来研究烧结钕铁硼粉末氧化行为的可行性,指出了采用动力学方程可以较好的表征钕铁硼粉末的氧化特性。  相似文献   

19.
以氢化-脱氢(HDH)钛粉为原料,采用不同压坯压力和烧结温度,对常规烧结和微波烧结做了对比研究,实验表明:压坯压力在170MPa以上可获得较好烧结性能,微波烧结相对常规烧结可获得均匀的烧结组织,较好的烧结致密度和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20.
选用纯钨粉和纯铝粉通过实验方法探讨铝对钨的活化烧结行为,采用高真空钽加热炉进行烧结,应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样品组织形貌,并用洛氏硬度计和水静法等方法测试、分析了样品的硬度和密度等性能。结果表明,A l的加入使钨的烧结过程由固相烧结转为液相烧结,从而起到活化烧结作用;相同成分下,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烧结体的致密度、硬度提高;相同烧结工艺,随着含铝量的增加,烧结体的致密度降低、硬度提高。相比较而言,最佳的烧结工艺应选择在真空中以1 600℃烧结0.5h,最佳的成分应选择钨中掺杂0.99%的铝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