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抓住段落联系了解钻控过程──《水晶宫的秘密》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湖北吕时贵,李小兵《水晶宫的秘密》是一篇科学童话,是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的作品。作者按“海上来船→钻探→出油”的顺序介绍了开发海底石油的情况,教育学生从小要爱科学。根据课文特点和本单元的训练...  相似文献   

2.
《水晶宫的秘密》是一篇浅显易懂、适合少年儿童独立阅读的科学童话,因而作为独立阅读课文,编进六年制小语第九册教材第四单元。因为它被编进教材,成了课文,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把自己读后的一些疑问提出来,请教于专家和同行们。(一)课题能否重定秘密,即有所隐蔽,不让人知道的东西。水晶宫  相似文献   

3.
《水晶宫的秘密》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课文用童话的形式生动地反映了我国石油勘探事业从内陆走向海洋,蓬勃发展的兴旺景象。文章篇幅不长,内容不难理解,教学时,要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侧重  相似文献   

4.
读法指导,贵在因文而异。而“因文”之谓,即要针对文章特点。分析《水晶宫的秘密》(第九册)一文,应当注意三点:一是文体特点。这是一篇科学童话,“童话”是表现形式,科学知识才是要理解的“内核”,因此,确定教学目标,应当兼顾两者。二是语言特点。课文既有形容描写,拟人夸张等文学色彩较浓的语言;又有不少科学术语。这就决定了本文语言训练,既要指导学生准确  相似文献   

5.
四、课文精选,面目一新义务大纲把课文列为“教学内容’的首位,明确指出:“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趣,主要以课文为凭借。”并提出了选择课文的四条标准:“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适合教学”和“丰富多样”;规定“基本课文”作为各种课本的共同课文,课文总数应不少于180篇;在全部课文中,现代文占80%左右,文言文占20%左右;要重视选取反映建国以来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的现代文。根据上述精神,义务教材的课文经过精心筛选,已大大优化。首先是大纲规定的“基本课文”作了调整,计有记叙文20篇,说明文13篇,议论文9篇;小说16篇,剧本2场,新诗11首,古诗19首;文言文18篇(则),共108篇(首)。其中新增课文18篇,诗15首,约占“基本课文”的30%,多数是经过教学实践效果较好的,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松鼠》、《俭以养德》、《从三到万》、《怀疑与学问》、《夜走灵官峡)、《马说》、《醉翁亭记》等。各种义务教材选入的新课文(指原统编课本未选入过的)比例不等。几种初中语文第一册课文更换情况如下表: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编排概况 本册教材共有课文32篇,其中保留现行教材24篇,新增选了8篇内容新颖、时代感强的课文。32篇课文中包括看图学文4篇、讲读课文20篇、阅读课文8篇。为了加强语文基本功训练的计划性,克服中年级读写训练的盲目性,义务教育教材从本册开始安排读写训练重点。本册共安排了6个读写训练重点项目,它们是“怎样理解词语”“用词要准确”“读懂每句话”“把句子写通顺”“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本册教材对现行教材课文类型做了一些调整。教科书中不再编排独立阅读课文,现行教中的独立阅读  相似文献   

7.
教材简析及教学设想本单元由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单元主题“多彩的生活”贯穿教材始终。四篇课文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孩子们快乐的校内外生活,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在四篇课文中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这种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编者对儿童生活、心理的了解和年龄特征的把握。因此,在进行课文学习的同时,随机安排“综合性学习”活动。“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与课文内容、“综合性学习”及“展示台”的内容密切联系,课文的学习为“综合性学习”引路导航,“口语交际”“展示…  相似文献   

8.
新编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和第十一册,今秋开始供应。这两册课本的课文,绝大多数采用五年制课本的课文,以保持教材的相对稳定,但也编进了一些新课文。为了使老师们做到心中有数,利于教学,现将几篇新课文简要介绍如下: 第九册有四篇新课文:《登山》《水晶宫的秘密》《白杨》《雕凤凰》。《登山》选自《中国少年报》,作者[苏]H·霍德扎。这篇课文属阅读课文,讲的是伟大革命导师列宁自觉锻炼革命意志的事。俄国十月革命前,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隐居在一个叫普罗宁的小地方。有一天,列宁  相似文献   

9.
一、《语文》中的科学教育:量的分析(一)从《语文》课文的主副题分析每篇课文都有主题,所以统计时首先从每篇课文全文着手总体分析课文以什么“主题”展开,然后从课文的段、节、句子等分析课文的“副题”事实上说了什么。在统计时,同一篇课文的同一细目只记录一次。就是说如果一篇课文中的主题中已经出现了“科学教育”这一细目,副题中也出现“科学教育”,那么在统计表中只记录1次。一篇课文最多不能超过2个主题和副题。经过对小学12册教科书283篇课文的统计(其中与本研究相关的课文主副题共有263个),结果如表1。表1:“科学教育”在教科书主…  相似文献   

10.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围绕“语言艺术”这一专题,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次“综合性学习”。以及“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  相似文献   

11.
现行高中语文,增加了补充教材,增加了24篇“课外自读课文”,又将原课文的11篇“讲读课文”和33篇“自读课文”改为“课外自读课文”。怎样“读”这些“课外自读课文”呢? 一、充分利用“自读提示”“自读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大致有时代背景、写作特色、段落层次、结构方式、中心思想以及对一些句子段落的理解,甚至还有本文与其他课文某些方面的比较等。只要我们充分利用了“自读提示”,明确了自读方向,就一定能迅速达到自读目的。二、“观其大略”、“不求甚解”王粲的《英雄记钞》曾这样描述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四人读书的情形:“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陶渊明则在《五柳先生传》中自述道:  相似文献   

12.
小学四年级时 ,学过一篇课文《五彩池》 ,这篇课文 ,把五彩池的水描写得那么美 ,那么神秘。读了这篇课文后 ,我对《五彩池》充满了憧憬 ,经常想 :如果哪一天我能看到五彩池 ,用手玩一玩五彩水 ,那该多好啊 !没想到今年暑假去四川九寨沟旅游 ,在岷山山脉中 ,我真的看到了像课文中那样神奇的五彩池。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早晨 ,我和妈妈随旅行团乘汽车来到了九寨沟。走进九寨沟 ,一路上大大小小 ,五颜六色的湖泊呈现在我们眼前 ,我们好像进入了一个神奇的水晶宫一般 ,美丽的湖泊 ,美丽的瀑布 ,美丽的花草 ,美丽的青山。如果世界上真的有仙境 ,那…  相似文献   

13.
一、《语文》中的科学教育:量的分析 (一)从《语文》课文的主副题分析 每篇课文都有主题,所以统计时首先从每篇课文全文着手总体分析课文以什么“主题”展开,然后从课文的段、节、句子等分析课文的“副题”事实上说了什么。在统计时,同一篇课文的同一细目只记录一次。就是说如果一篇课文中的主题中已经出现了“科学教育”这一细目,副题中也出现“科学教育”,那么在统计表中只记录1次。一篇课文最多不能超过2个主题和副题。经过对小学12册教科书283篇课文的统计(其中与本研究相关的课文主副题共有263个),结果如表1。  相似文献   

14.
一、抛开文体,随意解读文本教学中,从一篇课文教学的开始到结束,对文体不管不顾,一字不提该篇课文是什么文体,始终以“文章”称之。学生学完了课文尚不知是什么文体,只知学了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5.
教学要有凭借。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是一篇篇课文。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必须落实到每篇课文的课堂教学,而掌握好、运用好课文,便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为此,胶南实验小学学习借鉴戏剧界的“十年磨一戏”、“传统剧目”、“名角名戏”等做法,开展群众性的“百篇传统篇目”活动,每位教师个个有自己的传统篇目,人人成为一篇课文的教学专家。这种做法,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以一带百。课本编有课文三百篇左右。按理说,每篇课文教师都应掌  相似文献   

16.
云海 《云南教育》2001,(14):14-15
理解和掌握教材 ,一方面是从整体上把握全套、全册教材的结构、编者思路 ,一方面是认真吃透和掌握单篇教材。这里特别强调教材和课文的区别。课文指选入教材的一篇篇文章 ,教材不仅包含课文 ,还包含着为理解课文或指导学习课文的插图、编者所设计的“思考·练习”等。如第二册第三课《泉水·小溪》这篇教材 ,从教材来说就包含“课文、插图、韵文后面的词语、‘思考·练习’、生字条”五部分 ,“课文”只指那篇韵文。再如第六册第九课《飞机遇险的时候》 ,这篇教材就包含着四个部分 :课文、插图、生字条、“思考·练习”。课文是教材的主体 ,…  相似文献   

17.
一、充分初读,整体感知 师: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的课题前加了“*”,说明这是一篇——生:略读课文。师:学习略读课文,我们有个好帮手,就是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现在请大家自由地读读“阅读提示”,看看本课的学习任务。(学生自由读“阅读提示”。)  相似文献   

18.
怎样读懂一篇课文陕西省特级教师薛明读懂一篇课文,是学习课文的基本要求。如何去读懂一篇课文呢?这个问题,应从两个方面去看:一个是“懂”的标准,一个是“懂”的方法。“懂”,是了解了,明白了的意思。所谓读懂了一篇课文,从我们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规律上去看,...  相似文献   

19.
“听读识字”是课程标准实验用书(北师大版)的一个突出特点。“听读识字”顾名思义就是借助阅读一篇篇课文来识字。在这里“阅读”是“听读识字”过程,课文则是阅读和识字的载体。而作为阅读和识字的载体——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识字的具体  相似文献   

20.
“自动练习”,就是学生在教师讲解一篇课文之前,主动地对这篇课文进行练习设计和练习解答。这是学生自学语文的一种极好的练习方式。下面简单地谈谈看法。一、要明确“自动练习”的设计目的。“自动练习”的设计目的主要是学生先行教师一步,主动地学习课文,并对课文从注音、释词、问答、句意、结构以及写作特点等方面择其主要设计练习,以提高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起点,使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