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艺术典型问题,不论是在文艺创作中,还是在文艺理论中,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根据文艺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批判继承古典文艺理论,特别是黑格尔的美学思想的基础上,科学地总结了文艺创作中的丰富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文艺创作中的典型塑造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对艺术典型的塑造问题作了系统而精辟的论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成功的人物性格塑造 ,是小说成熟的标志 ,那么 ,系统的人物性格理论 ,便是小说理论成熟的标志。金圣叹认为 ,“性格”是小说《水浒传》令人百读不厌的美感力量的源泉 ,认定小说的本质特征是“因文生事”。“因文生事”是以性格为神明 ,事体为骨髓 ,辞采为肌肤的小说构成系统。“文”是小说家追求的美学目标 ,“事”是“文”的载体。论文探讨了“文”在《水浒传》中的具体形态及金圣叹的评点 ,认为金圣叹所说的“文”是人物性格得以展现的行为过程。文章分析了金圣叹的人物性格理论 ,并与黑格尔的典型性格理论相比较 ,认为二者的理论内核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在《美学》中对人物性格刻画的原则作了精辟论述。他首先强调性格的丰富性.其次强调性格的定性(即主要方面),再次则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性格自身的统一和坚定性。这一理论对后世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美学》中说:“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见诸现实。”黑格尔在此揭示了塑造人物性格的基本途径——人物性格是通过情节(即行为)加以实现的。这也是传统现实主义的基本主张。 从黑格尔的命题来看,我们可以说,没有情节便没有人物性格,或者可以说“人物性格——情节”构成了现实主义小说美学的基本轴心。因此,情节在小说中就显示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将从情节的功能含义、情节的美  相似文献   

5.
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要创造典型,就要写出人物性格的棱角.写不出棱角来,或是把棱角磨掉,那就不是艺术,也不是现实主义.关于这个问题,黑格尔在他的美学著作中就说过了.他说: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文学作品。《红楼梦》以人物性格塑造为构思和创作的中心 ,在艺术形式和方法上 ,也必然以性格刻划艺术为美学追求。本文试从人物性格刻划——内心外现法谈其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性格在学作品中犹如血液之存在于人体,人物性格是学作品中人物塑造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作品中没有无性格的人物,也没有无人物的性格,本从人物性格的重要性,人物性格的表现,人物性格与典型环境三方面对人物性格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人物性格塑造问题是典型理论中最核心的问题。它在西方,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0)首次提出艺术作品描写人不仅要描写外形,还要表现“精神方面的特质”,描绘“人在各种活动中的情感”和“心理”,刻划人的“性格”以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这漫长的历程中,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当时唯物主义美学巨擘狄德罗和莱辛,在丰富前人的“性格说”,发展典型理论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以《拉奥孔》和《汉堡剧评》这两部素负盛名的美学论著为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是西方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美学思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美学思想的主要渊源之一。恩格斯说过:“如果不是先有德国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那么德国科学社会主义,即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唯一的科学社会主义,就决不可能创立。”而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部门的美学同样是如此。所以,研究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西方美学思想的了解,而且对于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理论,发展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都有启发作用。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美学思想与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承传关系,已作专文论及。本文主要从美论、艺术论和典型论三个方面,对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0.
曹雪芹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创作了举世闻名的《红楼梦》,而《红楼梦》的伟大却不仅在于它深刻地表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衰败,广泛而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而且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无与伦比的鲜明的艺术典型。贾宝玉形象便是这一系列典型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但是,这一形象也是《红楼梦》人物画廓中性格最复杂、最难理解的典型。对于这一形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显然有助于对《红楼梦》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认识。本文拟从贾宝玉形象社会性质与美学性质的分析中,总结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对贾宝玉形象的社会内涵和美学内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黑格尔的《美学》是把艺术作为直接的、主要的研究对象,当然,关于艺术的概念问题,就成了这部著作的重要问题之一。艺术美的概念问题,实际上也就是关于艺术的本质和功用问题。下面就他在这一问题论述中所透出的基本思想作一概述.一、人的精神需要产生了艺术黑格尔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什么需要使得人要创造艺术作品呢?”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黑格尔《美学》中的艺术美、理想,分析其理论关于艺术美和艺术的本质,就其理想性格所具有的三个特征,即丰富性、明确性、坚定性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3.
一 性格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而人物性格的塑造理应成为文学创作的关键.德国著名美学家莱辛说:"一切与性格无关的东西,作家都可以置之不顾.对于作家来说,只有性格是神圣的,加强性格,鲜明地表现性格,是作家在表现人物特征的过程中最当着力用笔之处."莱辛的这种论断,显然把人物性格的塑造放在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上.说到底.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均是以塑造人物形象、发掘人物性格为重心的艺术样式.  相似文献   

14.
张金凤和何玉凤是《儿女英雄传》中的两个理想化的人物形象,作家在塑造这两个女性人物形象时,既有艺术上的成功之处,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陷。一方面,作家塑造了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由于作家忽略了人物性格发展的内在逻辑,将人物视为道德说教的工具,导致了人物形象性格一致性的断裂和主体性的丧失,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作家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艺术缺失和文化缺失。  相似文献   

15.
本探讨了黑格尔悲剧美学中的情境理论,指出在黑格尔的悲剧理论中,“情境”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它联接了主观心灵与客观情势,普遍的理念实体与个别的人物性格,并且把矛盾、对立、冲突及运动变化引入了戏剧作品之中,在此基础上作指出,对于黑格尔悲剧理论中名的“冲突说”,应该将之放在情境理论的基础上来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文论中的现实主义理论,在明清两代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标志,就是古典小说评点派提出了关于典型性格塑造的理论。叶昼、金圣叹、脂砚斋等虽然在实质上都对典型性格的塑造发表过某些见解,但是他们没有明确提出典型这个概念。作为《金瓶梅》这部世情小说的评点者,清初的张竹坡第一次在我国古代文论中提出了典型这个概念。《金瓶梅》八十六回的夹批中(以下凡引张氏语,均为评点《金瓶梅》的话,故不注出处)写道:“又一个要偷娶,西门典型尚在”,明确地把作品中的西门庆看作是一个文学典型,把陈敬济等人物形象也都看作是文学典型,从而提出了长篇小说中的典型形象和小说理论中的典型概念。张竹坡所说典型是讲人物性格的共性,是从典型的普遍性入  相似文献   

17.
谢林和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与美学的两大代表。历来人们都把黑格尔作为研究的重点,对谢林则比较忽视。事实上,谢林的哲学思想对黑格尔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就美学方面来看,谢林对黑格尔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比如关于美的定义的解说、艺术分类的原则、艺术体系的结构,还有对悲剧的论述等。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在《美学》中全面总结了迄他为止的艺术理论。他对艺术的各种形态进行了全面的历史考察,分析了大量的艺术现象,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资料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美学体系。他的人物形象理论是其整个美学体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他的典型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一种新的、辯证的人物形象理论的确立,从而完成了美学史上人物形象理论从类型说到个性特征说再到典型说的过渡。黑格尔人物形象理论所具有的强烈针对性在于对法国古典主义类型理论和德国消极浪漫主义个性“滑稽说”理论的坚决批判与扬弃之上。他的典型理论可以说是以革命的艺术辩证法否定落后形而上学理论。黑格尔典型理论的合理性正是在于用辯证法原理解释艺术形象的本质特征。它克服了以前两种理论各自的片面性,从中抽绎出合理的因素并使它们达到更高阶段的统一。因此,他的典型理论比以前的两种理论显得更生动、更丰满、更全面。  相似文献   

19.
文艺创作,都是以艺术形象化的方式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杂文亦如此,这就有一个如何才能真实准确而又形象生动地反映的问题。杂文虽不以描绘和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为中心,但它论说的对象也是对社会生活的艺术概括,它的说理更要求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因而从美学的角度来考察,杂文艺术的核心,仍然是一个艺术形象化的问题。我国古代美学理论中的形神论,就是专门论述艺术形象化问题的。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出了理想的性格理论;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以艺术批评的方式引出了完备的个性性格理论。二分别代表着东、西方性格理论的高峰。他们的性格理论也存在着明显的相通之处:首先,强调性格在叙事学中的中心地位;其次,突出性格表现的个性化;再其次,在表现人物个性的同时。要表现出性格的丰富性、整体性、主体性、主导性,甚至包括矛盾性等特征。二的差异表现为理论形态和理论的侧重点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