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偏义复词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义复词分两类:一是两个词素意义相反或相对,一是两个词素意义相类或相关。偏义复词的成因有:由单音节而双音节,为词汇发展的历史必然;词义的消失、虚化产生偏义复词;古人丰富的想象力——连类而及;从两个词素的内部语义关系看,不表义的词素制约着另一表义的词素在句中的确切含义;偏义复词具有使语气委婉和音节和谐等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古汉语中,有一种由意义相近、相类或相对、相反的两个词素并列在一起构成的复合词,在某种语言环境里,其中一个词素的意义成为这个复合词的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则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合词叫做“偏义复词”。例如:①去来江口守空船。(《琵琶行》)——“去来”是偏义复词,只取“去”义,  相似文献   

3.
偏义复词从形式上看是由两上意义相对相反或相关相类的词素组成。在表义上只让一个词素起作用,另一个词素的意义在偏义复合词中不直接表现出来,只作为一种陪衬,偏义复词见于典籍不晚于周代,根据古汉语偏义复词的要领可以把偏义复词划分为四种类型。偏义复词能够表示一种经委婉的语气,还可以使语句对仗、音节和谐,已有不少偏义复词进入现代汉语词汇之中,被广泛地使用着。  相似文献   

4.
1.“存亡”、“异同”都是偏义复词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互对举的词素组合而成的,其中只有一个词素有意义。①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中的偏义复词指的是只有一个词素起作用的双音节复合词.换言之,偏义复词的两个词素中的某一个词素的意义代表了整个复合词的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起陪衬、凑足音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谢薇薇 《文教资料》2010,(25):32-34
汉语偏义复词是一种特殊现象,合成词的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代表了这个合成词的意义。本文从认知完形、认知域和认知突显角度解释了汉语偏义复词的语义现象。通过这些要素对汉语偏义复词的分析,本文得出结论,一是认知完形原则促成了偏义复词相近或相反词素的结合;二是偏义复词的认知突显是动态发展,这是语言历史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叶荣勋 《现代语文》2006,(12):15-16
一、引言 在探讨偏义复词为什么也是一种积极修辞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一下什么是偏义复词.朱星在《古代汉语》一书中曾指出:"合成词中,最应注意的是偏义词.其中一个词素的意义代表了这个合成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起陪衬作用."  相似文献   

8.
偏义复词是古代汉语书面语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其往往是用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素组合成词,在句中使用时只采用其中一个词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词素作为陪衬存在,这种用法在文言文中使用非常频繁。通过对"利害"单个词语的出现、作为偏义复词的形成以及词义的演变和最终现代词义定型的整体过程进行梳理,能够理清该词语义演变过程中各类语义出现的时间及变化过程,从而填补单个偏义复词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9.
在《孔雀东南飞》一诗中,出现了这样一种语言现象,即一个双音词中,在表义上只让一个词素起作用,另一个词素并不表义,仅仅是一种陪衬。这类词语在古汉语中叫偏义复词,这种修辞方式叫复合偏义。例如:  相似文献   

10.
相较于古代汉语偏义复词,现代汉语偏义复词的主要特点是语义的明确性和语素次序的固定性.类义偏义复词的语义多偏向前一个语素,反义偏义复词的语义多偏向语言禁忌,其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1.
日语中的“-につぃて”“-にぉぃて”“-につれて”“-にしたがつて”等由动词转换而来的表达形式.通常被称为“复合辞”“复合助词”“后置词”等。该文选择“复合助词”的说法,考察源自动词的这一表达形式的语法化情况。主要参考汉语中相关介词方面的研究,分析日语动词语法化的诱因、前提条件,考察动词语法化的复合助词与原动词的关联。结果表明,在意义用法方面,复合助词与汉语的介词基本呈对应的情况,但在词义范围和细节表达方面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相对于汉语的动介兼类词的概念,日语中也有必要对兼具复合助词功能的动词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2.
论文首先介绍复合词的定义和分类;其次逐步分析汉语复合词和英语复合词的内部语义关系;最后通过对比英汉复合词的内部语义关系,得出结论:汉语复合词的内部关系除了语义特征,还有逻辑因素;英语复合词的内部关系除了语义特征,更多的是句法关系。究其原因,汉语是语义型语言,造词形式凸显意合原则;而英语则是形态型语言,更多地采用形合的造词方式。  相似文献   

13.
许多英语植物词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意义,而且在人类美化语言表达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结合例子从植物的外部特征、植物的性能以及民族文化等三个方面对英语植物词的文化义来源进行分析;同时,探讨英语植物词与不同修辞手法连用时在语言表达中所获得的修辞效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英语植物词。  相似文献   

14.
曾丽馨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104-106
《廊桥遗梦》中突出的语言特色之一是作者对文字的巧妙应用,小说中处处散发着文字的芳香。色彩词即属于其中的一种。首先探讨《廊桥遗梦》中色彩词的隐喻含义及其修辞作用,继而分析与之相关的汉语翻译及译文如何尽量做到信息保全。  相似文献   

15.
Humanbeingsknowthewordsofthelanguagetheyspeakandknowtheinformationaboutthewords .Speakersofalanguagerarelyhavedifficultypickingoutthewordsinasentenceofspeechsoundsorleavingspacesforwordsinwriting ,theyknowhundredsorthou sandsofwordsincludedinthelanguag…  相似文献   

16.
组合式合成词的构造方式一般分为五种,语汇中的大多数合成词都可以据此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但有些词,由于其构词语素间的意义关系比较复杂,可以有两可的情况,“物色”一词就是这样。以“物色”的现代常用义为着眼点,从“物”和“色”的语素义入手,分析二者之间的意义组合关系,是探寻其结构方式的基本依据。按此分析,“物色”既可以是并列式合成词,也可以是支配式合成词。语汇中类似“物色”这种具有两可结构方式的词还有一些。尽管人们对这些词的构成方式看法不一,但其语素间的组合关系可以做不同的分析,且具有一定的理据,这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7.
英汉语谐音仿词分为同音仿词和近音仿词两大类。分析两类谐音仿词的运用,并运用语言学相关理论研究谐音仿词新奇、幽默和简洁的修辞特色,在英汉语言的众多构词法中,谐音仿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奇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是我国传统文献语言研究的集大成者,他们在古书通假字发明方面有成就亦有不足。其成就乃明确提出"因音得义,不拘形体"的释读标准,为借字的发明和本字的揭举建立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始终坚持"立足于音,证以成训"的标准原则,使借字的发明与本字的揭举允当可信;坚持运用连类而及、触类旁通的研究方式,将单个通假字的发明演绎成为一组通假字的辨识。其不足则为探讨字与字的关系缺乏严格的深层辨析,有时不免将通假、异体、同源等不同的字词现象混同一体;在术语运用方面也有失严密,随意性较大;在实践操作中,也不免拘泥古训、以偏概全,时有轻言假借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一类特殊的封闭型词汇,即"同一词素+同义词素"所构成的非同义合成词。文章对这类有限的合成词进行了定性兼定量的统计,将其分成四大类,并在此基础上从构词方式的影响及语言规律的制约等角度概括出构成此类非同义合成词的六大成因。  相似文献   

20.
语境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主要领域,它给人们对语言交际的理解带来重要的影响.从语境中的文字因素、声音因素两个方面来看,语境形式与英语听力理解有着内在关联.因此,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语境,发挥联想,以达到英语听力的深层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