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除法的定义在六年制课本第八册中出现。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除法时,只要求学生对除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引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使学生初步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等分除)。讲了6的乘法口诀后,再引入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也用除法计算  相似文献   

2.
“表内除法(一)”的教学探讨兰州市城关区教研室翟伯华本单元教材的内容主要是: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应用题。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相似文献   

3.
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的内容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及除法竖式。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教材通过分实物的实际事例,让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在编排  相似文献   

4.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马鞍山市教研室姚日余教学内容:义教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页例1、例2、练习一第1—4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教具准...  相似文献   

5.
《除法的初步认识》(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二册第四单元第3节)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教材单独安排一节来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等分除的意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熟练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并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它的意义。对这一内容的教学,我有如下新的设想。 (一)在游戏中学先用分彩棒游戏引出“平均分”。全班学生人人动手,按老师要求分彩棒。把8根彩棒任意分成2堆。根据学生的不同分法出示下图:  相似文献   

6.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除法应用题、特别是倍数应用题的基础。困此,使学生掌握好除法的两种分法非常重要。从应用上看,除法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也就是两种“平均分”东西的方法。第一种分法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第二种分法是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分成多少份,也就是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教学设想如下。第一种分法1.游戏分花,理解“同样多”。(1)把6朵花分给3个小朋友,第一个小朋友3朵,第二个小朋友1朵,第三个小朋友2朵。问:他们分得的花同样多吗?谁多,谁少2(2)如…  相似文献   

7.
有关说明 “除法的初步认识”安排在统编课本第二册,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要使学生理解两种分法:(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2)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1份,求分成几份,也就是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现行统编教材把这两种分法分开在第二册和第三册中讲。学生学习第一种分法的时间比较长,往往形成思维定势,影响第二种分法的学习。人教版的义务教材把这两种分法集中编排,教了第一种分法后,接着教学第二种分法,然后两种分法进行对比。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两种分法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区分两种分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比较完整地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含义。 为了更好地体现教材、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教师在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三册P_1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与写法,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2.在练习中初步渗透乘、除间的内在联系,扩展学生的认知结构。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等初步的思维  相似文献   

9.
曹祖恩 《云南教育》2001,(19):41-42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教科书试用修订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的主要内容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至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数”的除法应用题。本单元既是对“表内乘法一”教学内容的巩固和深化,又为“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的教学打基础,是本册教学内容的重点之一。一、在“除法初步认识”教学中,要体现大纲修订版降低教学要求的精神1993年之前的大纲及教材通用教材,在“除法初步认识”一节教材中,要求学生理解除法分为等分除、包含除。九年义务教育大纲及教…  相似文献   

10.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申万英设计园林评析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人教版)第1页例1、例2;练习一的第1、2题.教学目的要求:1.基础知识要求.(1)使学生在建立"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2)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简析 “九义”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从除法应用来看,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也就是两种分东西的方法:一种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另一种是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分成多少份。前者是“逐一分”,后者是“逐份分”。这两种情况归结起来都是平均分”,只是分的方式不同。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就要使学生按照“九义”教材的这一思路,通过直观的、形象的、描述性的方式知道除法的含义,分清这两种分法。  相似文献   

12.
四、表内除法 (一 )主要内容有 :除法的初步认识 ,用2~ 6的乘法口诀求商 ,除法应用题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习除法的含义。从应用来看 ,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 ;第二种是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 ,求分成几份。第一种分法即学习平均分。教学例 1时 ,教师提示学生将 8个小正方体分成 2份 ,可以怎样分 ?1和 7、2和 6、3和 5、4和 4。分得结果有什么特点 ?4和 4同样多。把8个小正方体分成 4个和 4个 ,同样多 ,这就是平均分。把 8个小正方体 ,分成 4份 ,每份要同样多 ,该怎样分 ?学生分组操作。…  相似文献   

13.
刘建国 《南昌教育》2006,(12):20-20
(一)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相似文献   

14.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表内除法”的起始课。教学这部分内容,要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等分除法);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懂得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等分除法是除法最基本的概念,必须理  相似文献   

15.
“九义”小学数学第三册的应用题主要是结合乘、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有关求相同加数的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这五种简单应用题是乘、除法应用题的起始内容,是学习乘除复合应用题的重要基础。通过复习,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 一、弄清乘除法的内在联系,掌握计算式子的意  相似文献   

16.
张静 《山东教育》2010,(1):78-79
一、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结合表内除法教学用除法计算的一步问题,其中有“表内除法(一)”中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问题。它们都是直接运用除法含义思考解答的实际问题,以及“表内除法(二)”中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教“除法的初步认识”例1、例2,依据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特点,教师应发挥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的功能,引导学生在看看、分分、摆摆、讲讲的过程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并学会正确读写除法算式。  相似文献   

18.
课程活动资料三(一)(配合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表内除法(一)、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使用)赵佑忠(南昌县教研室)熊保明(南昌县三江镇中心小学)一、巧妙的分法(配合除法的初步认识)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帮助儿童巩固除法的认识,理解除法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标:1.认识“平均分”和除号。2.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3.学会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4.会读、写除法算式,并能叙述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设计:(一)基本训练。(1)看卡片上的算式(2—5的乘法算式)说得数。  相似文献   

20.
本单元知识的教学重点是:1.除法的计算方法。2.解答用除法计算的应用题。 本单元知识教学的关键是:理解除法的含义和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 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这部分内容,重在通过学生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并非正式讲除法应用题。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动手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