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本文着眼九年制中学《体育与保健》课程指导思想和教材内容为出发点,结合我系田径教学现状,对高师体育系科的田径教学应如何结合中学体育实际进行了探讨,认为高师体育科田径教学必须打破传统观念,改变传统教学,在传授田径专项技术的同时,必须拓宽教学手段、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自身基本活动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田径技术发展跑、跳、投掷等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一、指导思想体育与健康课是国家课程改革方案规定的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为了满足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方面,不同层次的多样化的需求,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划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内容是对全体高中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共同要求。”在《课标》水平五中,规定了每一位高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应达到的学习目标,是全体高中学生共同必修的内容。其中六个运动技能系列必修10学分。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必修1学分。在运动技能学习中,基于田径类项目在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和意志品质培养方面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田径类项目中至少必修1学分。  相似文献   

3.
冉崇云 《中华武术》2006,(11):24-24
原地双手掷实心球是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的投掷教学内容之一,是部分省市中考体育内容之一,也是部分省市体育术科高考项目之一,也一直是教学和训练中的重点、难点,从笔者多年的教学和实践来看,学生存在以下几种错误动作及应纠正办法。  相似文献   

4.
一、中学田径课现状1.中学田径课两极分化目前,中学田径课虽然已有所变革,并有新的起色,以竞技体育为主线的田径课正在修正。但课中竞技思想仍然占主导地位,表现在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教育的方式、方法、手段尚未跟上素质教育的需要。初中体育受中考加试体育的影响,只对学生进行田径三项基本素质教学,既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剥夺了  相似文献   

5.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高中生在三年的体育学习中,必须修满11个学分,其中田径和健康教育专题为必修模块,每个模块18学时,修满得到1个学分,其余9分为选修模块。目前,从《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实施情况来看,健康教育专题开展良好,各省市高中一般都将健康模块的教学时间分散安排在三个学年中,主要是根据天气情况进行该系列有关内容的室内课教学,即每学期2~4课时左  相似文献   

6.
中学田径教学在课程改革环境下的发展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径运动在中学学校体育中,历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以前所采用的《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田径是主要教学内容,且在教材内容中所占比例最大,直接反映了它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然而“全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的抽样调查发现,学生“厌体”现象(主要是对体育课的厌恶),田径运动所占比例最大.新课程实施的三年来,田径运动教学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高中篮球和田径课堂教学实践为例,提出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探讨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的高中体育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及效果;重点强调以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学习动机和热情为手段的开放式教学法。此方法对于提高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效果、改善当前体育教学所面临的困境,促进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准备活动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践课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目前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其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缺乏自主权、活跃气氛不够等因素,让准备活动有名无实,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以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和查阅大量资料的方法来对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的准备活动的作用、现状进行归纳阐述,并结合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培养中学生带准备活动能力的意义和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与各位同仁进行商榷和交流。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勤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2):252-253
针对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结合多年体育教学的实际经验与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了培养学生体育课积极性,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田径项目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基础和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但目前中学田径教学却面临着硬件设施严重不足、学生对田径教学不感兴趣、田径教学开展困难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五点对策:一是加大场地设施的建设力度;二是转变思想和观念;三是培养学生对田径课的兴趣;四是更新评价体系;五是健全保障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1.
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认真分析,结果发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划分的五个学习领域中都包含体操项目的教学内容,并且每个领域中的体操项目内容在教学中所应达成的课程目标也有不同程度的要求,体操项目内容的教学是中学体育教学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体育课改实验中,田径系列作为必修的内容提出,要求学生在水平五体育与健康课11个学分学习中必修1个学分。必修就是必须学习,这是国家对水平五学生体育与健康课学习的要求,那么田径这一学分如何获得呢?实践中不少老师思考的有些不够,教学随意性较强,出现了凑课时、评价走过程的现象。如果我们对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评价不进行优化,则必将影响学生对其它模块的学习,因此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校田径课改革之设想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针对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田径课不受欢迎的现象,通过资料查阅、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提出:淡化田径课的竞技意识,树立健康体育、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思想,把以技术学习、体能训练为主的田径课改革为以快乐健身走、快乐健身跑、快乐健身跳和快乐健身投为主要内容的健身娱乐课;用教考分离的考试方法和全面合理的考试内容去检验教和学的效果,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增进健康,从而产生对田径快乐健身的需求,在不断的需求中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4.
成绩考核是《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成绩考核一直是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特别是21世纪,学校体育面临重大改革,学校教育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对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更高要求。在新形势下,《体育与健康》课成绩考核如何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成绩考核如何为全面提高《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质量服务等问题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下面就确定《体育与健康》课成绩考核办法的基本思路问题谈几点看法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田径是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的必选科目,跨越式和背越式跳高分别是初中、高中的必开项目,而实际教学中,学生是闻田径必摇头,学生不愿意学,教师不愿意教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无非是田径技术学习的枯燥无味、掌握运动技能难度较高,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以游戏化的手段贯穿于跳高教学,激发他们参与其中的兴趣,淡化他们的技能教学,增加了练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九、1996年-2000年,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将中学的体育课名称改为《体育与健康》课 人教版的义教,小学体育,初中、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始编写学生用体育、体育与健康课本时期,人教社也出版了第六套体育、体育与健康课大纲、教材。  相似文献   

17.
李冬 《精武》2012,(13):49-49,96
《体育与健康》课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普遍的一种课,有的人肤浅的认为体育课就是简单的伸腿运动,根本没有所谓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如果你是这么想的那就错误了,因为所有科目的教学过程都有他教学目标和教学衡量的标准。本文主要《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理念、教学现状和教学模式进行了简单的概括,以期让广大群众了解体育教学的过程,让体育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陆金冬 《中华武术》2013,(11):50-51
作为高中体育教学基础科目的田径,其理所当然地确立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必修科目的地位。《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水平五学生在田径运动项目学习中至少必修一个学分。如何有效获取田径项目这一个学分,这是体育教师必须探索、实践与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体育教师对此应该从学习的内容、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评价等方面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优化,这样田径模块学分的学习才能有效完成。  相似文献   

19.
体育与健康是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目前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并进入实施阶段,运用更为科学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新颖的体育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技术的全面发展,以达到增强学生的体质这一目的,这是目前中学学校体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但是,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践过程中,贯彻新的理念、实施新方式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效果由很多因素决定,本文试对新课改下提高体育与健康课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探讨,以便寻找更好的教学方式、方法,为更好的上好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田径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陈旧,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往往影响学生对田径课的学习兴致。梳理"健康第一"体育教学理念,就应该从教学内容多样性上,变革教学方法,改进田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