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氏太极拳推手练习是学习太极拳的一个重要的练习,与太极拳套路练习相辅相成,互相倚重.本文分析了陈氏太极拳推手练习中几个易犯的错误:"丢劲""偏""顶抗""双重""做毫无意义的盲目运动",并提出了相应的化解方法和注意事项:(1)要有一定的太极拳套路基础;(2)学会"听劲",进而逐渐会"懂劲";(3)运用好粘、连、黏、随的基本功;(4)练习缠丝功;(5)顺人之势,借劲使劲,舍己从人,引进落空.  相似文献   

2.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太极拳运动包括套路和推手,作为武术课教学的太极拳,大多数学校只教套路不学推手,因太极拳慢练的运动方式,许多学生认为太极拳只适合老年人运动,对太极拳学习失去兴趣.高校学生年轻有活力,纯套路的教学没有竞争与对抗,不适合青年人的特点,应该增加太极推手的对抗形式,增强学生对太极拳理法的了解与热爱.  相似文献   

3.
技击是太极拳主要功能,太极拳如果失去技击功能,就失去了根本。太极推手与太极拳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太极推手的重要性同等于太极拳套路。在太极拳训练中,要按照从小到大、从易到难、从形到意、从训练到实践循序渐进的次序进行,应以基础训练为根本,不可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观察法,从陈式太极拳的桩法、套路、推手和技击的关系出发,对太极拳的技击性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对太极拳的教学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武术训练体系中,功法练习是作为学习武术的基础而存在的,然后套路练习,学习和掌握各种技击方法的做法和力法,继而对每个技击动作进行剖析讲解,进行双人攻防练习,了解技法的用法,然后过渡到对抗性练习和实战。然而在现在的武术教学.训练、大众健身中,武术套路成为主要内容,功法只是被当成一种附带产品一带而过。本研究通过阅读大量关于太极拳文献资料及身体实践,总结归纳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注重习练桩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其唤起太极拳习练者对习练太板拳桩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陈式太极拳这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深受各国人民欢迎。为进一步弘扬太极文化,作者在传统陈式太极拳套路的基础上编制了二十六式陈式太极拳,对二十六式的练习要领、练习方法等方面做了详尽的阐述,使练习者能够更快、更便捷地加以掌握。  相似文献   

7.
通过专家访谈、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探讨初学者如何正确合理、系统有效地进行陈式太极拳的训练。笔者认为,应以桩法为基础训练的方法之一,通过主要典型动作练习、发力动作的单式练习、套路的分组分段和整套练习,逐步掌握陈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和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8.
王勇 《华章》2007,(5):67
二十四武太极拳自1956年公布以来,深受各国太极拳爱好者喜爱,该套路动作优美、简单易学,成为许多太极拳爱好者的入门教材.对于众多初学者而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太极拳套路的动作记忆问题.学习者应根据套路动作的特点,探寻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以便以后的深入学习,增进学习效果,提高演练水平.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围绕太极拳运动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的抑郁、平衡功能、认知功能、肢体功能、步态等五个方面进行综述,发现太极拳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平衡、认知、肢体、步态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影响,研究存在实验样本量小、干预时间不足、太极拳练习套路各异、缺乏长期随访等问题,后续研究中应深入揭示太极拳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有益影响背后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太极推手运动是太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太极拳的精华部分.通过对30名在校大学男生长期科学的太极推手训练并对训练效果进行针对性的统计研究,研究结果证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或课余活动中推广太极推手运动,将对大学生的体质增强、人格培养等多个方面起到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