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日本教习与清末师范教育的创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新政时期,大批日本教习执教于中国新创办的师范学堂中,推进了中国师范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中日近代教育的交流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本文通过分析这一时期的师范学校大量聘请日本教习的原因、分布状况,考察其教学活动及所授课程等,从而阐明日本教习在清末师范教育中的地位及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师范教育是新式学校教育的基础,是清末新政中的重要内容。袁世凯督理直隶期间,推行新政,通过兴办初级师范学堂,关注师范生的学习及周边环境,聘请日本人教习,鼓励学生留学师范,多方募集资金等措施,大力发展师范教育,奠定了直隶新式学校教育的基础。但由于中国处于新旧社会转型期,其在兴办师范教育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吴汝纶是我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之一,尤其是他的日本教育考察对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清末新学制的建立产生了直接影响;主张"兼包新旧",对我国近代教育观念的更新具有积极意义;主动延聘外国教习,对近代中国师范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咏梅  冯立昇 《物理教学》2012,(5):59-61,65
本文介绍了清末从事物理学教育的日本教习总体情况,对其所受雇的学校分布、类别进行了统计分析;收集了36名日本物理学教习资料,对其聘约、薪俸、资格水平及事迹作了简要介绍。通过考查日本教习从事物理学教育方面的活动,阐述了这批教习在中国物理学教育建立时期的物理学普及、物理学教育等方面工作,认为清末日本教习对我国近代物理学教育的创建和规范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清末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甲午战败,“以强敌为师”的口号下,借鉴与移植日本学制,注重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重点发展师范教育的教育改革。文章试从以日本为媒介的渊源和学习借鉴日本教育的途径两方面论述日本与清末教育改革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清末近代农业教育兴起之初,近邻日本对其影响不容小觑.其时中国农业教育学制体系、课程设置、规章制度等基本仿照日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农科留学生的目的地国家主要是日本;大量日本农学教习纷纷来中国任教.这些因素均在客观上促进了清末中国农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清末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甲午战败,“以强敌为师资”的口号下,借鉴与移植日本学制,注重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重点发展师范教育的一场改革。虽然说难免有封建性和抄袭的痕迹,但在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过程中,确实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清末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甲午战败,以强敌为师”的口号下,借鉴与移植学制,注重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重点发展师范教育的教育改革,章试从以日本为媒介的渊源和学习借鉴日本教育的途径两方面论述日本与清末教育改革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鸦片战争打破了天朝上国的美梦,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开展洋务运动,兴办了一些新式学堂,从外国聘请教习来传授西方先进文化技术。甲午惨败,引发中国教育改革运动,创办新式学堂,大量向日本聘请教习,这些日本教习为清末教育改革作了突出贡献。后由于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大量留学生归国,美国等西方列强对日本教习的排挤及其日本教习的自身的问题,日本教习在中国逐渐走向了衰落。  相似文献   

10.
清末戊戌变法与新政改革,均主张“效法日本”,安徽教育近代化在此背景之下开始逐步推进。一大批皖籍贤哲赴日考察教育及相关制度,仿照日本学制在省内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皖籍学子赴日留学,聘请日本教习来皖任教,有效地促进了安徽教育近代化事业的发展。受日本影响,清末安徽教育的近代化过程中,大批具备先进思想的仁人志士走向革命化,为近代中国推翻帝制的革命运动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1.
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中,科举制度的废除,新式学堂的建立,留学生的派遣,以及师范教育、实业教育和女子教育的开启,都为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但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却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正是清政府仍想继续维护其封建统治的目的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2.
清末新政时期国人自办的近代女子师范教育孕育而生,作为新生事物的清末民初女师教育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和规模.同时,它打破了传统的"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等级思想,促进了近代中国女性的觉醒,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对现代女子教育及女子师范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项建英  杜莹 《教育评论》2014,(4):149-152
从清末到建国初期,日本教育学教习、美国教育学学者、苏联教育学专家在中国教育学科建立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清末日本教习是中国教育学术发端的重要推手;民国时期,美国教育学者来华促使中国教育学术蓬勃发展;建国初期,苏联教育学专家的到来使中国教育学术出现结构式转型。在中国教育学术的发端、发展和转折时期,外国来华教育学者在中国教育学术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在清末开办的保定军事学堂中。聘用了大量日本教习。日本教习来保任教是由清政府和日本两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他们在保定各军事学堂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日本教习来华虽有扩充日本势力的主观意图.但客观上为清政府培养了大批急需的新型军事人才和中下级军官,对中国的军事教育和军事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自清末新政以来,我国便开启了教育现代化的征程.可以说,没有乡村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而乡村教育在向教育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乡村师范教育功不可没.探究历史发端的根源,了解民国时期乡村师范教育发展概况,通过对师范教育下乡、乡村师范学校筹办以及师范学校招生情况的描摹,还原乡村师范教育早期面貌,以期实现对当下农村教师重要性以及农村教师问题的历史性解读.  相似文献   

16.
清末"新政"之际,本着为教育改革提供蓝本,并借鉴日本兴办师范教育的经验,"桐城派"后期大师吴汝纶主动请缨,东渡扶桑,对日本学制暨师范教育进行了为期三个多月的考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晚清兴办师范教育的构想。兴办师范,首在师资。吴汝纶的考察,在提倡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体制的革新及教育模式的创新方面,为晚清兴办师范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清末,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师资大量匮乏。为填补新式学堂尤其是师范学堂的师资空白,清政府聘请大批日本教习来华。他们来华后,不仅承担新式学堂大部分课程教学,还积极参与到新式学堂的建设中,推动中国近代教育学术萌芽和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日本教习的来华背景以及在华教育学术活动,从而阐明日本教习在中国近代教育学术发端中的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18.
日本与清末警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警政的举办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变革中的一件大事.然而清末的这一政治制度从开办伊始就深受日本的影响,并成为清末受日本操控和干预最多的内政.因而研究日本和清末警政的关系尤为重要.但颇为憾惜的是目前尚未见到有人涉足.本文拟就日本对清末警政的创办、警察教育、警政规制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展开论述,以期对清末警政史的研究做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清末新政与教育转型——以清季四川师范教育为中心的研究》一书,以清季四川师范教育为研究对象,重建了清季四川师范教育发展历程,开拓了中国近现代史、区域史、教育史研究的视野,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某些空白。  相似文献   

20.
清末中国学习日本教育的重要途径有:聘请日本教习、翻译日本书籍、派留日学生和派官绅赴日考察教育.其中对派官绅赴日考察教育研究为学界所忽视,故拟时官绅赴日教育考察的兴起与发展这一近代教育史上颇为重要的教育事件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