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厨房是女性生活的经典场城,中国女作家徐坤的《厨房》和日本女作家吉本芭娜娜《厨房》在不同的文化及文学背景下,展示出不一样的厨房故事和女性情怀。本文从文本细读的角度,通过探讨两个女主角在不同的厨房中发生的故事,来分析作品背后的文学背景。  相似文献   

2.
丁玲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女性意识的张扬在她的文学文本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女性文学演变为表现女性精神的主体性内涵与具有普泛意义的社会性特征两种态势.丁玲是现代文学中女性文学与妇女文学都留有重要作品的作家,由女性文学向妇女文学的嬗变,从《夜》的产生中可以窥见端倪.  相似文献   

3.
只有在文化批评的视角下解读文学文本,体会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才能欣赏到19世纪女性作家特殊的双重写作风格。随着文学批评在文学理论界的淡出,取而代之的是文化批评理论在当代中国的迅猛发展。任何文学作品必然是所处现实生活的反映和写照。我们要想深入探析19世纪女性文学的独特魅力,只能从作家所处的社会与时代去寻找答案。用文化批评作为研究方法来研读19世纪的女性文学,可以看出隐藏在作品之后的社会和政治因素,以及女性作家们艰难的生存环境和自身痛苦挣扎的心理路程。  相似文献   

4.
女作家林白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品,而“自传性写作”是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该文试图从传记文学研究的角度,对小说文本中表现出的自传性进行分析。通过论述自传性在该小说文本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所获得的文本接受效果,阐明了自传性写作对该文本的正面与负面影响,以此来探索自传性之于现阶段女性文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世界级的文学大师,乔伊斯没有像其他作家那样发表专门的文论,但是可以从他的书信、日记和作品中管窥其美学思想,其内核就是"真"和"美"。国内外学者对乔伊斯美学思想的研究注重提炼他的美学观点并将其用于文本分析,而追溯他的美学思想形成过程也具有深刻意义,可以让读者更好地认知其美学思想。乔伊斯美学思想的形成离不开其生活的社会时代、他的哲学思想以及同时代作家的创作艺术思想的影响。因此要从社会现实、哲学思想和同时代作家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乔伊斯的艺术蜕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清代作家沈复的《浮生六记》是以记述夫妻生活琐事为主的自传体散文。文中沈复妻子陈芸的形象体现了封建时代对女性三从四德的桎梏,又绽放出敢于抗争、追求精神自我的女性意识光辉。本文从陈芸形象两面性的分析入手,参照其同时代作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来解读清代女性意识萌发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女性作家的创作相当活跃,水准也相当之高,作品频频入选芥川、直木等纯文学奖项。以至于大江健三郎将女性作家团体视为开创日本“新小说”的主力军。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日本女性文学的三次高潮来探究现代日本文学繁荣于女性文学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从三四十年代对萧红创作的经典化过程入手,来分析传统观点对萧红作品解读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文本细读来探讨萧红以创作参与时代进程的特殊方式和与同时代作家相比,萧红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对于时代中人的特别关怀。  相似文献   

9.
迟子建是一位少有的没有进入当代文学史叙述谱系的重要作家。她游离于流派之外,坚持用自己独特的写作信仰造就了属于她自己的文学史。作为一名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家,她强烈的性别意识渗透于她的每一部作品之中,始终表现出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与人文关怀,其重要作品《九朵蝴蝶花》更是一曲现代社会的女性悲歌。笔者从该作品的文本出发,简要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0.
邝利芬 《唐山学院学报》2016,29(2):60-63,85
在五四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女性作家凌叔华以一种客观、温婉的方式对"新闺秀"们的情爱进行书写,显示了与其他同时代女作家不同的强烈的历史感和深厚的文化感,其作品因而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传记学批评方法要求在作家——作品——读者这一文学系统中,站在作品文本本身之外,通过对作家传记材料、生活背景等方面进行了解以正确解读作家的作品。其一方面研究作家的生平经历等,以便弄清作品的意义;另一方面,作品也成为作家生活的线索,以便进一步认识作家,即从作家到作品和从作品到作家两个维度。文章将从作家的经历、人格以及对世界的态度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来进一步解读文本以达到对茨威格、R先生、陌生女人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简要介绍华裔美国文学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黄玉雪的《华女阿五》和任璧莲的《典型的美国佬》两个文本来论证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对华裔美国文学在作品和华裔作家自身影响。同时我们也应该辩证地看待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家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比较教学是打破现有教材按章节编排之限制,据教学重点,把有可比性的作家作品进行排列对比的一种教学方法。比较可分同时代作家、同体裁(题材)作品比较,同一作家不同体裁作品比较,不同时代作家作品比较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文本是指作家创造的同读者发生关系之前的作品本身的自在状态.一切文学活动都围绕文本来进行的:作家创作文本,读者阅读文本……当然,还包括编教材的专家研究和选择文本.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茅盾的作家作品论是卓然独步的。作为一名理论家、作家和文学活动家,茅盾经历了现代文学发展的全过程。他与同时代人,呼吸着相同的社会气息,感受着共有的心理脉搏,因此,他的作家作品论,渗透着同时代人特别亲切和新鲜的感受,洋溢着同时代人饱满的激情,在微观的机敏、真切和细腻上,显示了近距离研究的特长。  相似文献   

16.
潘艳 《考试周刊》2008,(22):202-203
<害怕爱情>是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作家马克希·万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创作的作品.文章从文本出发具体分析了作品的内容,对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作了多层面的剖析,最后从女性文学的角度对作品主题进行了挖掘.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新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虹影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以女性为主角,塑造了大批女性形象,她的作品体现了强烈的女性主义色彩。本文试图借助相关女性主义理论,以她的三部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饥饿的女儿》《K》《上海王》)为例,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探讨虹影小说的女性主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陈染小说文本,从纵(创作时序)、横(文本剖析)两方面论述了作品所展示的孤独特别是女性孤独的普遍性与深刻性;并通过分析孤独的两个层次、孤独与自由的辨证关系,探讨其小说对孤独的表现与意义,以及作家创作的孤独心态带来的艺术独创性与缺失  相似文献   

19.
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女性自我意识回潮背景下的女性作家,铁凝的大部分作品都涵盖了她对女性的自我认同意识,其作品既与整个新时期文学主潮相联系,又始终拥有自己的独特思想与艺术风格。本文通过对铁凝的写作视角以及她在各个时期的代表小说进行集中评述,分析了其创作的心路,初步挖掘出了其文本中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0.
艾达·坎布雷特是澳洲殖民时期广为人知的诗人、小说家、报刊评论家及传记家,在澳洲殖民时期的文学领域内举足轻重。然而传统观念对女性文学大加排斥,视其为“另类”。毫无疑问,艾达难免陷入同样困境。本文旨在通过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位多产的澳洲女性作家的创作主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阐明艾达在澳洲殖民时期文学领域的伟大女性作家地位,并进一步说明她是同时代最为大胆的女性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