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德育施教者是一个整体的有机构筑(包括学校德育施教者、家庭德育施教者、社会德育施教者)。功能存在于其构体中,是一种潜在的功力、能量,具有原动力的意义。研究德育施教者的功能,德育是本命题的引发源点。而德育施教者主要的职能特点就是施教。这样,“德育施教”就是我们研究德育施教者功能的基本点。从这点出发,就引伸出德育信息的接收与输出,德育活动的谋划与操作,德育效果的规范与强化等一系列功能。一、德育信息的接收与输出功能接收信息是德育施教者充实自己的活动,是能量的吸入、补给,可以说是全部德育活动的起点。输出信息,是德育施…  相似文献   

2.
我们发现,部分学生面对教育会作出与施教者期望不符甚至相反的反应,他们常常无理取闹、故意制造混乱、采取冷漠态度、拒绝融入课堂。这类学生在课堂上显得很“特别”,暂且称为“特别学生”,其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家庭等与同年龄段其他学生存在一定偏离。  相似文献   

3.
语文审美化教学,也可称作语文艺术化教学,是一种经过美学加工的语文教学。“语文审美化教学过程,是施教者按照一定时代的审美理想,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审美教学媒介,引导学生认识语言世界,建构和完善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过程。”(《感应与塑造——语文审美教育论》第202页)这个过程是在完成  相似文献   

4.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尽管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有了极大的飞跃,但由于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矛盾性,使得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和表现出对教育内容或施教者的抵触、反抗与对立,也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它不仅有害于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会危害到家庭、学校及社会。基于此,研究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努力做好有效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以及如何防治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尽管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有了极大的飞跃,但由于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矛盾性,使得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和表现出对教育内容或施教者的抵触、反抗与对立,也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它不仅有害于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会危害到家庭、学校及社会.基于此,研究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努力做好有效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以及如何防治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学校的管理者和施教者必须树立牢固的现代意识,素质教育的实践改变了社会原有的观念,创造了一个适应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使教育与外部环境形成良性互动,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了统一的、开放式教育。  相似文献   

7.
玉珍 《西藏教育》2011,(5):58-60
众所周知,在幼儿期对孩子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和幼儿园两大环境。家长和教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的施教者,所以家庭和幼儿园必须合作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概念界说、事实根据、表现形式、参照系统、认知过程与重要意义等方面,探究师范教育工作中的施教者的工作制约诸受教育的后继工作,施教者的工作模式成为诸受教者后继施教的规范(榜样)的伐柯效应,旨在揭示师范教育通过伐柯效应制约教育事业的内在规律,以强化师范教育,提高师范教育质量,促进师范教育与一般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宁 《时代教育》2012,(20):126
家庭和幼儿园是主要影响幼儿发展的两大环境,幼儿教师与家长分别是这两大环境中的施教者。从这个环节上说幼儿教师与家长原本就是一种平等、合作中的伙伴。很多孩子家长不仅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阅历,而且有着比较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因此,教师与家长应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信任,共同提高,这样才能实现家园共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家园合作是指家庭和幼儿园双方都把自身作为幼儿教育的施教者,并且双方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以达到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两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幼儿教育的"双臂"缺一不可,在幼儿发展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让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取长补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两者的教育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一、家庭心理治疗的产生和发展。家庭心理治疗起源于精神病学家阿德勒的工作。阿德勒治疗精神病儿童的方式是,与病人家长座谈,并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50年代,美国心理指导专家阿克曼在运用精神分析的方法了解儿童家庭内部的交往过程和人际关系时,发现家庭在儿童精神病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于是提出了重要的论断:异常的儿童常来自于有异常症状的家庭,与其说病人需要治疗,不  相似文献   

12.
音乐艺术教育方法是: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施教者和受教者为达到教育的目的而采用的方法。教育原则的贯彻、教育目标的达到,都需要借助适宜的教育教学方法。音乐艺术教育是由施教者与受教者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向交往活动,因此教育教学方法既包括施教者的教法,也包括受教者的学法。  相似文献   

13.
论动作在个体早期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对个体心理发展内在机制问题的探讨已成为当前国际发展心理学的前沿课题。动作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基本能力,通过研究个体早期的动作发展规律、特别是动作在早期心理发展中的组织与建构功能;研究动作给个体所带来的各种认知、社会交往与情感经验对其心理发展的内在作用过程,以及特定动作作用的发挥与一定的文化及家庭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可以发现,个体早期动作在心理起源与发展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家庭环境与儿童智力发展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的家庭环境可分为家庭物质环境和家庭心理环境两大类。前者主要指为儿童提供个别活动与合作活动所需的玩具、书籍等物质条件;后者指家庭为儿童提供的活动刺激、指导及家庭的一般心理氛围。本文主要谈后者。丰富有益的家庭物质环境,只为儿童智力发展提供物质上的可能性,而积极健康的家庭心理环境,则是使儿童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变的重要保证。和谐融洽的家庭气氛可使儿童从中获得安全感,乐于接受教育。而且感情亲密会使父母对儿童具有极大的感化作用,借助于感化作用对儿童的教育是十…  相似文献   

15.
家庭心理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改革中必不可少。在实施家庭心理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应注意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其次,家长的期望值要与孩子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相统一;另外,家长还应注重加强对孩子的耐挫能力、自控能力、健全人格、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教会孩子与人交往,帮助孩子无服依赖心理和嫉妒心理,这些都是改变独生子女心理素质普遍较这现状,促进其自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一、家庭德育环境的重要性 孩子品德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发展过程,影响品德发展的方向和进程的因素很多。就品德个体而言,可分为内外因两大因素:内因是指孩子品德心理结构特点以及形成发展的客观心理规律;外因则是环境和教育等的外在因素。孩子的品德是在一定的环境、生活和教育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心理弹性是一种个体的能力、潜能或特质,透过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产生良好的适应结果。影响青少年心理弹性发展的家庭因素主要有依恋风格、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三个方面。为了促进青少年心理弹性发展,家长应当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减小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及培养青少年的积极信念。  相似文献   

18.
李家琼 《贵州教育》2008,(14):19-20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家长和教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的施教者.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责任感、对幼儿园乃至整个教育的信任与支持;教师对家长的热情接纳和对家长参与的信心是建立相互信任的家园关系的必要条件.只有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互相配合、相互支持,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遗传、环境和教育是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心理学界长期以来探讨研究的主要课题。家庭作为一种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一个家庭中,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早期分离教养,或多或少会产生对其心理发展不利的影响因素,造成儿童与父母、家庭之间的不和谐、不安全的依恋,从而影响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影响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儿童社会化的发展进程。我省地处高寒地区,外来人员比较多,况且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于其他一些省份,这种子女与父母早期分离的教养情况比较突出。此研究是想通过子女与父母早期分…  相似文献   

20.
试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调控,是教育活动的施教者借助教育信息文本对教育信息受众所施加的一种制约性的信息传播行为。这种行为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它在类型上可分为意义调控、预见调控和规范调控。调控过程必须注意两点:一是施教者必须显示和发挥网络的人格魅力,二是要关注教育信息文本的互文性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