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异化劳动,又称劳动异化,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经济下的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及劳动本身的关系的一种高度概括。马克思异化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承上启下的连接点,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异化"的概念作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核心,一直贯穿其整个思想生涯。马克思异化理论在当代社会仍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经典文本,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关于人的问题,从社会学层面和哲学本体论层面对人的本质特性作了简要剖析,以此强调在当今时代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异化的概念,指出异化世界的本质是使人的本质的扭曲再异化。以此观点为基础,本文结合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分析进一步揭示劳动是人的本质,人本质的多层次特性,及人的异化劳动被扬弃最终实现劳动复归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共产主义思想进行了经典的表述,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是劳动,共产主义就是对私有财产即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而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共产主义本身又是新的社会的中介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为《手稿》)于20世纪30年代初发表,自问世以来激起了学者们广泛讨论,学者对《手稿》的评价也是褒贬参半。本文旨在勾连马克思自克罗茨纳赫时期所著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至《手稿》时间段的著作,从主要著作所涉及的私有制思想的角度,来对《手稿》做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陈美娟 《科教文汇》2008,(36):229-229
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创立了自己独特的异化劳动理论,这对理解、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至关重要.在当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手稿》直接地说是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和历史的批判研究的结果。马克思吸收了黑格尔关于劳动是人的本质的合理思想,把经济学的劳动范畴与劳动主体即人结合起来,得出了“人类的特性愉愉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的结论,并且,按照费尔巴哈“从感性出发确定东西”的原则,将这种“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置于感性的基础之上,劳动的主体是现实的感性人,劳动本身是客观的物质活动,而不是黑格尔所说的“自我意识设定物”。这样,在人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形成了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双向超越。相对于这种理想化的自由自觉的活动,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下的雇佣劳动就是一种异化劳动,异化劳动是私有制及私有制社会“各种矛盾”的根源,是人性丧失的根源,要达到人性的复归,就要消除异化,毁弃私有财产,达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8.
陶源  沙国华 《科教文汇》2014,(33):12-13
价值观的建设,关系着社会秩序的稳定,代表着一个种族的文明程度,影响着全球经济、政治、军事等诸多领域。而研究价值观,我们务必首先深入研究价值的理论内涵,在古今中外学者的讨论之余,深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去挖掘其价值思想是本文的研究视角,在原著严整的逻辑思维中发现有关价值概念及特点的论述,以求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手稿》直接地说是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和历史的批判研究的结果。马克思吸收了黑格尔关于劳动是人的本质的合理思想 ,把经济学的劳动范畴与劳动主体即人结合起来 ,得出了“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的结论 ,并且 ,按照费尔巴哈“从感性出发确定东西”的原则 ,将这种“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置于感性的基础之上 ,劳动的主体是现实的感性的人 ,劳动本身是客观的物质活动 ,而不是黑格尔所说的“自我意识设定物”。这样 ,在人的本质问题上 ,马克思形成了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双向超越。相对于这种理想化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下的雇佣劳动就是一种异化劳动 ,异化劳动是私有制及私有制社会“各种矛盾”的根源 ,是人性丧失的根源 ,要达到人性的复归 ,就要消除异化 ,毁弃私有财产 ,达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0.
王娟 《科教文汇》2013,(23):55-56
马克思以有生命的、现实的、可经验的个人为其理论出发点,将现实的个人及其生命活动同人的本质相联系,通过对人能动而又受动的对象性活动的剖析,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界定。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马克思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殊途同归的阐释,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归结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些现实的社会关系是由人特有的"异化劳动"所创造,人周遭的社会关系建构着人的现实社会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1.
吴珊 《科技创业月刊》2012,(1):94-95,103
"民本思想"是中西方学者讨论的重要理论亮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观念。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都对人的理论进行过系统论述。基于古今中外"以人为本"的理论追溯和马克思人本学说的再认识,以期全面理解现代中国的人本理念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源点。  相似文献   

1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运用哲学和经济学表达了未来社会的思想。他不仅保留了早期著作中的人本思想,还加入了经济学实证思维,实现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有机结合,更完整地表述了未来社会思想。未来社会以实现人的真正解放为价值目标、以解决矛盾促进和谐为总体构想、以扬弃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为根本途径、以增强共产主义思想和现实行动为具体方式,等等。该思想不仅发展了人的解放思想,还促进了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的融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性、人民性、整体性和发展性。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其未来社会思想至今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仍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科学观是在《资本论》创作过程中完成的,他的科学观的全部精髓在他留下的《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得到了最充分体现。毫无疑问,马克思的科学观是我们建立当代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继耐 《学会》2002,(3):25-26
钱学森 1938年 - 195 5年在美国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时留下大量的原始手稿。由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同事和挚友FrankE .Marble教授精心收集和负责保管的手稿有 15 0 0 0余页 ,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为了体现钱学森学术思想的发展和学术领域的开拓 ,由郑哲敏院士主编 ,从钱学森所从事的各个领域里 ,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手稿 ,汇编成《钱学森手稿》一书 ,由山西教育出版社于2 0 0 0年 12月正式出版发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李继耐上将读了《钱学森手稿》后 ,认为这部《手稿》极为珍贵 ,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李继耐上将写给涂元季同志并郑哲敏院士的信刊出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赵艳 《科教文汇》2008,(22):207-20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它是一部经济哲学著作。它既体现出他浓厚的人本主义经济哲学情怀,同时,表现出他深厚的经济哲学思想和科学的方法论,即哲学的批判法和概念的批判与比较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异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异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探讨了科技异化的表现形式,分析了科技异化的根源,还揭示了科技异化的本质,阐明了科技异化的解决途径。深入挖掘和阐述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异化思想,对于今天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将具有特别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各个时期的理论著作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等,深刻阐述了共产主义扬弃私有财产和消灭私有制的思想。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与马克思描述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很大差距。现阶段,我们的迫切任务是依据国情,顺应民众需求,鼓励和保护人们创造私有财产,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奠定私有财产和私有制丧失存在合理性的丰富物质基础,实现保护私有财产与扬弃私有财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8.
正古人给我们留下蕴含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书籍,也给我们留下一些至今未解的神秘手稿,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伏尼契手稿》,这部手稿就像一部天书,充满了神秘的符号、图标、文字和图案。而在1879年,人们在意大利南部的罗萨诺教堂的圣器收藏室的一个角落里,还发现了一部神秘的手稿——《拜占庭书》,又称《罗萨诺福音书》。这份手稿吸引人的不是其中包含了多少玄妙的内容,而是它那神秘的紫色外表——由188页羊皮纸组成的手稿每一页都是紫色的!要知道,在古代,传统的制造紫色染料的过程既费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发展的负面效应引起了人们的忧虑和警觉,对其进行有效而深刻的分析离不开马克思机器观的视角。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详细论述的机器观,其要点可概括为:第一,区分机器和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第二,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以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导致工人被排挤、工人劳动时间增长、工人与机器主客异化等三重困局;第三,消除这三重困局,需要解除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人工智能作为机器的当代发展,也同机器一样受到资本的吸纳和驱动,成为资本的属性,相应地产生影响现代社会的三重困局。对资本驱动人工智能的困局的治理要以马克思机器观的主要内容为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20.
独特魅力《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是女作家丁玲的著名小说,曾荣获1951年斯大林奖金二等奖,被译成10余种文字。2002年1月,丁玲的丈夫、年逾80岁的陈明先生来到国家图书馆,当他在时隔半个世纪后重新又看到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的手稿时,激动不已,忍不住热泪长流。这部朴素熟悉的手稿,勾起老人对那段难忘生活的深切回忆。小说手稿共三册,第一册是用白报纸订成,纸又簿又脆,据陈明先生介绍,当时条件十分艰苦,能找到可以习字的纸已经非常好了。后两册是日本人丢弃的记帐簿,质地较好,是丁玲的孩子从废品堆里拣回来的。这三册故人的手稿,让老人又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