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副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语言交流方式,在人类语言交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贯穿着语言交际过程的始末,对话语意义的确定、强化、区分,情态、场景的阐释、烘托,起着辅助、甚至替代的作用.本文从语言交际的实际出发,对英语副语言的形式、特征、分类及功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副语言是人类交际过程中的一种非言语交际手段,它具有含蓄、朦胧美和幽默感的特点.副语言具有表情功能、替代功能、模仿功能、认识功能、暗示功能,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起辅助作用,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3.
副语言是人类交际过程中的一种非言语交际手段,它具有含蓄、朦胧美和幽默感的特点。副语言具有表情功能、替代功能、模仿功能、认识功能、暗示功能,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起辅助作用,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4.
社会语言学把伴随语言交际过程的辅助表达行为称为副语言行为。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副语言在非语言声音、语空和功能性发声上有显著的差异性,解析这些差异性,恰当地运用重读、音调、停顿、延长语音、话轮转接、功能性发声等规律和技巧,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言语交际中的有声副语言现象是指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通过附着于言语信息之上来辅助交际信息(即话语意义)的传达的一套非言语符号系统,一般由辅助语言和类语言构成。副语言虽无固定语义,但它通过其独特的语义功能和语音效果具有传达词汇意义以外的附加意义的功能,所承载的社会综合信息非常丰富。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它能够传递情感。补充语义、表达文化以及缓和交际冲突等,直接影响到交际双方对话语意义的理解和相互评价。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副语言交际策略的教学实效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语言学把伴随言语交际过程的辅助表达行为称为副语言行为。它的伴随语言特征和超语言特征决定其在语言交际和教学中的各种功能。副语言交际策略是指人们传递信息的特定的态势和手段。其教学实效性具体表现为信息补偿效应、刺激强化效应、和谐沟通效应、审美愉悦效应及社会文化效应。  相似文献   

7.
探析副语言在语言交际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语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语言交流方式,在人类语言交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副语言行为贯穿于言语交际的始终并且对话语意义也有着不容忽视的特殊的交际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就化、交际和跨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形式进行探讨;从体距、体触、面部表情、目光、姿势、动作和副语言等方面论述了非语言交际在生活中的化差异以及论证了非语言交际在不同化人群生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解读副语言行为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玉梅 《教育与职业》2006,(27):135-136
副语言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副语言的意义及交际功能做了介绍,并就外语课堂教学中副语言行为的价值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副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就副语言有争议的界定、副语言的特性及语用功能进行了探究,笔者认为从狭义角度对副语言界定更科学,从发音特征、语空、功能性发音对副语言进行划分更合理。副语言的显著特性为任意性、文化多元性和模糊性,其重要的语用功能包括情感传递、强调、辅助和替代功能。  相似文献   

11.
网络交际和现实交际一样,同时具备语言文字系统和副语言系统。网上大量传播的表情符号、图片、影视片断以及语气词的使用,构成网络交际的副语言系统,网络副语言具有虚拟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副语言在交际中起重要作用。副语言包括发音修饰和语音间隔等。语言手段与副语言手段在交际中互为补充,对副语言的探讨和有效利用有助于交际,也有助于教学。  相似文献   

13.
随着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和语言学研究的深入,非语言交际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副语言作为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本文对副语言研究中若干基本问题进行了梳理,着重论述了副语言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4.
副语言是语言的辅助手段,在语言交际中广泛使用。在潮州府城话中也有副语言现象,比如补充型复合式合成词动补结构的表述形式,它经常使用副语言修饰项作前缀,并在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形成独有的规律,使动补结构词组表述程度加深,呈现出潮州府城话委婉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5.
非语言交际指的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教师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对课堂教学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建立和发展友好的师生关系;辅助阐释部分教学内容,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约束及控制课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度使用非语言交际行为,以便促进课堂教学,最终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拟从非语言交际中的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等几种非语言手段谈谈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网络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符号与语言交际符号是两个并行的系统,网络非语言交际发挥着表明态度、强化感情、补充说明等作用。语言交际符号系统当然是主要的,但在非语言交际符号的辅助下,网络交际才焕发出更大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杨琳 《林区教学》2010,(7):63-65
非语言交际是交际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交际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种非语言交际形式,如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等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认真探讨跨文化中非语言交际的内容、特点以及差异性形成的原因等,有利于提高人们对文化的敏感性,对民族文化的包容性、认同性,形成与不同文化交流的不同且高效的策略,从而增强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言行为是交际的主导因素,非语言行为是语言行为的重要辅助手段。跨文化交际中,保持两者的和谐一致是交际双方都应遵循的原则。文章拟在非语言交际行为及其与语言交际行为之关系论述的基础上,阐述两者之间相互冲突的一面,并对于如何避免冲突、保持两者间的和谐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副语言与语用误解关系紧密。语调、语气、停顿、语速等属于副语言范畴。在日常交流中,它们主要对语言交际起辅助作用。副语言是真情的流露,反映说话人的真实态度、心理活动和价值观念,比有声语言更具有可信性。由于中西文化传统、性格特征与价值观的不同,由副语言引起的语用误解也不一样。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语言规则如副语言的表达与理解等,注意观察西方人在交流时副语言的运用,才能避免出现由副语言引起的语用误解,帮助人们在对外交往中,提高语用效果,让交流顺畅、和谐。  相似文献   

20.
副语言能够辅助言语传达重要信息,在英语教学中,它可以转变英语语言的词性、词义和语义,并能对语义进行分割,表露师生情感,帮助我们推知师生的观念、认知和思考程度,在师生言语交际中有暗示和转换话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