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人民大学前不久正式启动了75周年校庆。期间,人民大学将不举办传统的以少数领导和嘉宾为主体、有限师生及校友参与的庆典大会,而是在校内进行"关爱师生基金"校庆义卖活动等,让师生参与。据悉,今年校庆将一直持续到年底。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说,校庆"以学术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校友为中心",回归大学本位,要让师生和校友参与其中。校庆的形式将非常简朴。陈雨露说,人大已举行了第一项活动——"关爱师生基金"校庆义卖。义卖善款将用于支持"关爱师生基金",为身患重症疾病、遭遇意外伤害或遇到其他困难的师生提供援助。人大的校庆活动体现的是公益性以及校友和在校师生的参与。  相似文献   

2.
我国教育理论界对"师生关系"问题的探讨,由于根植于实体思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思维困境和实践尴尬。从机体哲学的视角去考察"师生关系",意味着要以"师生机体"概念取代"师生关系"概念,回归教师和学生发展与共生的本性。对于师生来说,强化二者之间的信任,将师生身份作为一种"天职",进行个性化的交往,创造性地对待师生冲突,把握自由与纪律的统一,是建构师生机体应有的诉求。  相似文献   

3.
叶澜认为,课堂教学具有四个特征,即双边共时性、动态生成性、灵活结构性和综合渗透性.她还认为,师生之间是一个复合的整体.那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来把握好这些特征呢?对此,特提出"风筝论"和"地-月说"两个观点.  相似文献   

4.
现任蔡家教管中心主任刘光玉朴实地说:"教管中心虽然人少、权力有限,只要管理接好了地气,实实在在为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服务、为家长当好教育参谋,就能得到广泛的拥护。"这,其实也是蔡家教管中心几届领导的管理哲学。  相似文献   

5.
一、困惑与缠绕——师生角色的游离教育最基本的构成元素是教师与学生,明晰二者的角色是教学得以顺利展开的基础。从上个世纪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的"教师中心说"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的"学生中心说"进行的关于教师和学生地位与角色的争论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对其争论可谓旷日持久。  相似文献   

6.
"问题解决法"顾名思义就是借助"问题",通过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来完成知识的学习。以"问题"为课堂的中心,首先由教师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接着由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归纳,得出自己的观点,或是生成新的问题;最后由师生互动探讨总结出结论,形成稳定的政治观念和思想方法。那么,具体该如何借助"问题"解决有效地延伸和发展知识呢?  相似文献   

7.
俞春晖 《师道》2013,(10):9-10
初中历史课程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铸造民族精神为宗旨的综合性课程。然而在实践中,历史学科时常被贴上"枯燥乏味"、"死记硬背"等标签,初中历史课更是常常成为可有可无、为"主科"让路的"副科"、"说教课"。从事初中历史教学以来,我常常有一种强烈的"无力感"——学科地位尴尬,遭遇师生冷眼,却无能为力;常常为学生的"挑衅式"提问或者"穿越式"观点所困惑,历史观、  相似文献   

8.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命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吉林省永吉县口前镇中心小学校将"古诗新韵"确定为校本课程,勇于传承经典、营造氛围、全面推进,由此让师生内心深受熏陶,日益彰显"和美教育"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9.
正我校是江苏省汉语国际推广基地之一,其国际交流中心设有一间教室,名为"汉语桥",意为"沟通交流中外文化的桥梁",多次接待新加坡万慈学校的"浸儒游学"师生代表团。前不久,新加坡师生走进了崇川学校国际交流中心的"汉语桥",与我们班的学生一起上课,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芬芳。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首先考虑到,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其字里行间浸润的皆是汉文化的墨香;唐诗又为"诗中之诗",而"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尽显  相似文献   

10.
《华章》2007,(11)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正如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说的:"课堂教学应被看做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命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  相似文献   

11.
"信达雅"和"化境说"分别是翻译家严复和钱钟书提出的翻译理论观点,分别介绍并分析上述观点,论述对其理解,探讨二者关系并指出区别。  相似文献   

12.
"圆桌教学"一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师生的协同配合下,实现课堂的丰富性、多元性。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的推行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能否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理念,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应该说,经过近些年的实践和探索,在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  相似文献   

14.
<正>说到"说",很多人就会想到语文课,认为训练"说"那是语文的事。殊不知,"说"对数学来讲也很重要,尤其是对刚进校的小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着愿意做题而不愿说理或能解题却说不出所以然的现象。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看,思维的模糊、不清晰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从信息理论观点来看,这是一种严重的信息交流不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遭到阻塞。综合这两方面,学生在课  相似文献   

15.
"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平等地位以及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学为中心"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优化策略有:以经典内容为主题,展开师生课堂互动;灵活设计导学问题,激发学生互动兴趣;营造和谐互动氛围,推动师生深度互动;优化互动过程评价,提升师生互动效率。  相似文献   

16.
对"通感"的辞格说、非辞格说分别进行归纳;结合语料,提出应将"通感"视为辞格,但宜换称"移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师生两大群体在合作与对话中实现了生活方式的转变,教师的能动性、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充分释放。在课堂上,师生会就一道题目展开激烈的争论;在课余、午间,班主任、学科教师与特殊学生之间"手拉手",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在学校里,每个"学科学习研究小组"成为了学生发表创新观点的平台,每个学生社团创设了学生自育创新素养的空间……近年来,上海市市北中学在学校内部实验探索"学友文化"的培育和营造,重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人际互动关系,师生两大群体在合作与对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我们的教学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结果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学中心。这种教师权威、知识本位和精英主义价值取向的教学最大弊端就是师生缺乏交往与沟通,它否定了教学的本真意义——交往与对话。教学就其本质意义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师生共同寻找真理,这样师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9.
教学是教与学衔接互动过程,其中的师生、生生对话是非常重要的,除了拉近师生、生生关系,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其还能使得教师了解学生存在的困惑点,然后针对性点拨,使得学生能够创新思维增进理解,达成语文学科素养培养之目的。本论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话展开研究,提出了"平等对话、技巧对话、家校对话"观点,希望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提升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张立 《快乐阅读》2012,(36):118-119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启动,以被动性、接受性、封闭性为主的传统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师生的摒弃,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主的新学习方式,越来越为师生所关注,并日益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可以说,新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时尚"。但若纵观教学现状,我们也会发现,不少课堂教学,为了学生热闹的"行动",竟冷落了其内在的"心动",为了"时尚",竟抛弃了"沉思"这一经典。全不知"心动"才能"行动","时尚"不能摒弃"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