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文章根据我国的非智力因素观点,讨论了三个问题:一是朱智贤的非认知观点即非智力因素思想,二是维果茨基对兴趣、情感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看法,三是就二位心理学大师的有关思想进行了比较评析。  相似文献   

2.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意志、个性意识倾向性、气质、性格五个方面,非智力因素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非智力因素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有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等五大方面;要想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必须引入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3.
非智力因素与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3年初公开提出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以来,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必须把培养非智力因素既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来抓,又作为德育的基本目的来对待,才能全面地提高教育质量。现仅就非智力因素与教学改革的关系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一、什么是非智力因素人们的心理活动,不管多么形形色色、纷繁复杂,总可以把它划分为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两大组成部分。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人们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活动所形成的一系列稳定的心理特点,心理学便把这些特点称为智力。那么,到底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我以为必须用系统论的观点,把非智力因素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来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现代教学方法应具有智力教育功能和非智力教育功能的新观点,并初步评析了三段六环教学法在学生个性教育、非智力因素培养和班集体建设三方面的非智力教育功能并指出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途径和原则。  相似文献   

5.
心理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情商(非智力)因素。学生的学习工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其中非智力因素在此过程中起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加强的作用。要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还必须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加以重视。那么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呢7笔者认为:一是要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二是要培养情感,使学生热爱学习;三是要锻炼意志.使学生勤奋学习j四是要养成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姚张华 《教育》2013,(2):50-51
随着教学的推进学生成绩差距会逐渐拉大,一些原本比较聪明的学生成为了学困生。究其原因,不外乎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别。从“学”的方面看,。是学习习惯不好,依赖性较大:二是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目的性不明;三是学习方法不对,死记硬背套路多。从“教”的方面看,一是教育思想问题,忽视了数学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二是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方法脱离学生认知实际,教学只重知识的结论,忽视结论产生的过程。由此可见,学生成绩差的丰要矛盾在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得到和谐统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等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思想道德素质、环境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在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构成要素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非智力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主要是培养非智力因素的过程。要引入非智力因素,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入非智力因素,可以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我们要通过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开发大学生非智力因素以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思想道德素质、环境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在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构成要素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非智力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主要是培养非智力因素的过程。要引入非智力因素,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入非智力因素,可以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我们要通过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开发大学生非智力因素以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学效果是二者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文章提出要加强教师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并探讨了思想政治课教师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非智力因素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非智力因素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中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内涵、基本功能、运行机制等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可以明确非智力因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从而将非智力因素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然而,教学双方往往在实践中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实际上,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发展,还可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听力是对英语综合语言能力的一种测试,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一个薄弱环节。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不可避免会受到相关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从狭义的非智力因素角度入手,分析学习动机、兴趣、情感等因素对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影响,同时就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以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效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试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非智力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断发展的非智力因素研究,对创新教育是颇有启发的.动机、兴趣和情感共同构成创新的动力系统,意志和性格则是创新的可靠保证.学生应该有意识地锻炼强化非智力因素的优良品质,在非智力因素的形成过程中不断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3.
英语教学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会妨碍学生的学习,英语教师不应忽视这些,而要用情感因素帮助学生摆脱这些非智力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中 ,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注重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注重对学生的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首先,文章在归纳总结古今中外智力观的基础上,规范了智力的内涵,并确定了智力因素的外延。其次,文章界定了“非智力因素”的概念,并从广义的非智力因素、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及具体的非智力因素三个层次进行了阐述。接着,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分解为六对共十二个命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和剖析。最后,文章介绍了IN结合论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16.
李淑清 《辽宁高职学报》2002,4(2):23-23,108
在由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构成的素质结构中,非智力因素处于中心地位,而情感是各种非智力因素中最重要的,情感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是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在音乐教学中,通过鉴赏音乐名作、在学生音乐实践中渗透等方法和途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收效很大。  相似文献   

17.
学习涉外英语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和语言技能的训练过程,其成效受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作用。关于中职涉外英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研究,目前尚未引起教育界、学术界应有的重视。在"双语教学"框架下,重视学生学习英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是提高中职生涉外英语水平不可或缺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创造性学习是一个被我国教育界在实践中长期忽视的重要概念。创造性学习与创造性教育密切相关,影响创造性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非智力因素而不是智力因素。学会创造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关注非智力因素更是提高外语教学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学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心理过程。非智力因素当中的动机、态度、兴趣、意志、性格、价值观等因素直接决定着英语学习者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英语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心理障碍则会不同程度地妨碍英语学习效果。本文作者结合英语教学工作实际着重分析了英语学习者心理障碍两种类型及表现,并就如何消除这些心理障碍提供了一些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We have already conducted cross-cultural studies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the capacity to study the schools' mathematics curriculum of Tibetan and Han students. Our study methods and results have been discussed in detail in "Study on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 Ability of Tibetan and Han Children"1 and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al Ability in Han and Tibetan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2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Tibetan students' mathemat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capacity to learn the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are lower than these skills in Han students in the same locality. What produces these differences? And what are the influence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ibetan and Han students' ability to think mathematically? In the previous studies, we carried out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school conditions, family environment, language, and other areas, but analyzing these external factors is insufficient to explain these differences. Educational circles in China and overseas have recently considered that the primary factors influencing learning activities were intelligence and nonintelligence psychological factors. Therefore we can only accurately state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 in mathematical ability of Tibetan and Han students by analyzing the individuals' intellectual and nonintellectual factors. There have been studies that have looked at the influences of intellectual and nonintellectual factors in students' schoolwork, but they are usually limited to the Han nationality and only deal with cross-cultural issues in their conclusions. We therefore went to Tibetan areas to carry out field-work to examine the differences in mathematical ability of Tibetan and Han students. This paper endeavors to analyze the data comprehensively in order to probe the intellectual and nonintellectu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al ability in Tibetan and Han stud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