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是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长大;“生”是活着的,有生命的个体;它又指“学生”;“态”是指形状、样子.这样,“原生态”也可理解为: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发展成长的自然的样子.建构小学语文原生态课堂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课堂教学环境,即让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和谐、自由地生长发展.正如诗人特奥多尔·冯塔内所描述的那样:“教育旨在努力为毫无依靠的幼树提供一根拐杖,从而使其能在纯净的空气中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成长,那么,我们则接受了非常不错的教育.”请看我们的课堂:  相似文献   

2.
富赋 《现代语文》2013,(12):12-13
教育生态学,由美国教育学家劳伦斯·克雷明首次提出,是运用生态学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生”指有生命的、可以培育的生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生存、发展、长大;“态”是指形状、样子。“生态”可以理解为可以培育的生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生存、发展、长大的样子。在生态课堂里,可以培育的生物体既指学生,也指老师;一定的条件就是学生和老师围绕教学内容来共同营造的学习空间。  相似文献   

3.
<正>"生"是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长大;"生"是活着的,有生命的个体;它又指"学生";"态"是指形状、样子。这样,"原生态"也可理解为: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发展成长的自然的样子。建构小学语文原生态课堂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课堂教学环境,即让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和谐、自由地生长发展。正如诗人特奥多尔·冯塔内所描述的那样:"教育旨在努力为毫无依靠的幼树提供一根拐杖,从而使其能在纯净的空气中自由自  相似文献   

4.
费丽霞 《考试周刊》2010,(48):83-83
生态可理解为"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成长的样子"。生态课堂就是让学生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地、和谐地、自由地生长发展的学习地方。生态课堂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理想课堂,是新课改的继承和发扬,它使新课改的内涵更为丰富、详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教学生学会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5.
"生态课堂"的基本涵义、特征及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生态课堂的基本涵义“生”是指活着的,有生命的可以培育的生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生存、发展、长大;“态”是指形状、样子。那么,“生态”也就可以理解为可以培育的生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生存、发展、长大的样子。在生态课堂里,“可以培育的生物体”既指学生,也指老师;“一定的条件”就是学生和老师围绕教学内容来共同营造的学习空间。因此,生态课堂就是一种把学生、教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和学习环境看成一个教学的生态系统,并以此来建立一种整体的、多样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形式,是一种符合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学习生…  相似文献   

6.
“生”是指活着的,有生命的可以培育的生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生存、发展、长大;“态”是指形状、样子。那么,“生态”也就可以理解为可以培育的生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生存、发展、长大的样子。在生态课堂里,“可以培育的生物体”既指学生,也指老师;“一定的条件”就是学生和老师围绕教学内容来共同营造的学习空间。因此.生态课堂就是二种把学生、教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和学习环境看成一个教学的生态系统。并以此来建立一种整体的、多样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形式。是一种符合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学习生活习性的课堂形态。这样的生态系统是作为一个实践活动整体的、师生交互作用着的动态系统。即让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和谐、自由生长。因而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于其中并释放与升华生命潜能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顾名思义,"生"是活着的,有生命的,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长大;"生"又是"学生"。"态"是指形状、样子。"生态课堂"她是强调在自然环境下,围绕以学生的发展为终极目标,体现关注学生主体,尊重每个学生个体的特点,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下的,学生的个性能够张扬,对学习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思维上也能得到培养,课堂能成为大家学习交流平台,是大家出错和收获的"作坊",学生是"作坊"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多样性就是文化发展的特征。但在全球化时代,文化多样性问题更为突出,一方面,全球化使得文化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另一方面,文化多样性在全球化时代得到空前发展。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是辩证统一的,它表现为文化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民族性和世界性、异质性和同质性的关系。全球化条件下,多样的文化应该是“和而不同”、共生共荣的。  相似文献   

9.
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企业文化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  相似文献   

10.
“自然”概念的提出是先秦“士文化”的直接产物。从词汇意义上说,“自然”就是“本身的样子”、“自己成为这个样子”、“自己这样”,它突出了万物所具有的自然生成性和本然自在性;在“士文化”为核心的社会背景下,“自然”具有浓厚的功利色彩,它是宇宙的普遍原则和终极价值,是当时人们修身、治世、处世的最高规范。  相似文献   

11.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个人稳定性的心理特征。它是在生理素质基础上,一定历史社会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个性特点是可以改变的。而人格素养的塑造关键时期是幼儿期,俗话说“三岁看老”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2.
生命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的物质必定具有能。物质中的能可以释放,也可以储存。能既不能被制造,也不会被消灭,但是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而获得,因为不同来源的能有各种形式,彼此之间可以互相转换。能有位能(结合能)和动能(自由能)之分——位能即是指一个物体或一个系统中暂时“束缚”或“固定”于某一位置的能,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释放变成功能而作功;动能即是指能够作功并表现为各种形式的能。能的作功可以呈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太  相似文献   

13.
"绿色话语",也可以说环境人文社会科学或生态文化理论,既是一定经济社会条件下生态环境问题或挑战应对实践的客观性反映,也是人文社科机构与学者所进行的理论构建活动的主观性结果。依此而言,无论是可持续发展还是生态文明建设都可以理解为一种"绿色话语"或理论,而对绿色话语或理论的研究本身就是现实环境政治与社会实践(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行为体。  相似文献   

14.
生态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应具有开放性、互动性、整体性、适应性、多样性等特点,其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独立自主地学习,学会自主感悟、积累、运用,体会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教师的巧妙点化,既点化文本教学知识,也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学生与教师在生态课堂环境中共同提升生命的质量.生态语文课堂的实质就是“共识——共享——共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生态数学”是一种“成长”的数学,是在数学教师的引导、启发下,每一个儿童个体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活动中相互影响、自能发展、自我发育的生命化过程,是致力于儿童数学素养不断形成和发展的生态数学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6.
教育生态学中的生态住原理为教师评价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教师生态位即教师在一定的条件下或活动环境中发展、成长的情况、样子或状态.运用这一原理,探讨教师评价应遵循生态位分离和扩充原理,即选取合理定位;减少生态位重叠:以及提升生态位层次这一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而“品牌”正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是企业文化最具象的表现形式之一。可以说,“品牌的背后就是文化”。教育报刊本身就具有非常明显的文化特征。所以它的品牌战略更离不开自身企业文化的支撑。也可以这样理解,教育报刊的品牌发展之路,就是以企业文化为基点,培植强势品牌之路。  相似文献   

18.
张艳 《现代语文》2014,(3):154-155
“生态”有三重内涵:一是每一个生命(生物)个体的样态;二是生命(生物)体相互间的联系与影响;三是生命(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圆融互摄”、“共生共长”的发展与演变。语文与之对应的也有三重意蕴:一是“语文是每一个人的语文”;二是语文能力与习惯的养成是在人与人的语言学习、对话、交流、表达、阅读、鉴赏等实践活动中形成、丰富和发展的;三是语文课程的建设永远与时代、社会、自然、人生等环境密不可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于是有了关于“生态语文”的提出与概括:学校教育中的生态语文是在语文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组织下,每一个学习个体(生命个体)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中互相影响、“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自我发育的生命化过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语文教与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教育》2014,(35)
正"生态觉悟"呼唤生态教育人类文明发展中,一个很显著且极为重要的特征就是生态觉悟。这种生态觉悟绝不仅仅意味着人对自然的态度变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觉醒,在深层意义上是世界观、价值观和文化精神的觉醒。因此"生态"的本质是生命的多样性,在系统内平衡、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特色文化建设促新建本科院校品质提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是人类生命活动的特殊方式,它体现了人同自我、人同社会、人同自然多种关系把握的程度。社会文化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使教育肩负着更神圣的使命。“学校作为社会制度或文化系统的存在”,在办学过程中,必须使学校自身的文化与不断发展着的社会文化生态相容共生,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对学校教育的需求。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