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8 毫秒
1.
王晓瑞 《快乐阅读》2011,(21):189-192
《朱莉,或新爱洛伊丝》是卢梭的四大名篇之一,它既是一部文学名著,也是一部教育名著。通过这部书信体的小说,卢梭塑造了朱莉这个完美的女性形象,阐释了他的女性教育思想。他从自然主义哲学出发,在女性的爱情、婚姻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有影响力的见解。反思卢梭的女性教育观,对促进当代女性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卢梭是十八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女性观的基础是他的自然观。卢梭认为,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不是由社会和经济原因决定的,而是她们天生应当如此,这是大自然的杰作。同时,卢梭在父权制下提出了天赋人权、男女平等的思想,超越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他的女性观的影响巨大,任何时代探讨女性的作品都与他的女性观脱不了干系。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生活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傲慢与偏见》中塑造的伊丽莎白仪态自然大方,身体灵巧健康,精神上追求平等的爱情观,超越了所处时代的其他女性,揭示了卢梭女性思想对作者的影响,表露了简.奥斯汀对卢梭女性观的赞同。  相似文献   

3.
卢梭的女性观和女子教育现在欧洲社会引起了极大的震撼,导致了一场反对卢梭妇女观的由自由主义女性掀起的妇女解放运动,同时也出现了一种捍卫卢梭女子观的思潮。虽然对卢梭的女子观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把一直被忽略的女性教育给提出来了,肯定了女子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是教育思想史上的伟大进步,在争取寻求妇女获得解放的今天,对看待女性和教育女子有突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归然自然,认为在国家出现以前的自然状态下,人人都是自由平等的.但他又把通过女性的屈从来维护文明的形象贯彻到他的政治学之中.根据卢梭的思想,如果女人受到与男人同样的教育,她们对男人的影响力就小,而女性的根据地在家庭.这看似矛盾的逻辑实际却是一致的,因为卢梭要寻找克服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之间的根本矛盾的第三条道路——道德个体.妇女便是作为“道德个体”而情愿牺牲自己平等地位的人.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阐述了卢梭教育思想中所体现出来的矛盾与冲突点,着重从教师观、学生观、自然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对比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卢梭教育思想中的悖论。揭示卢梭教育思想中的悖论,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卢梭的教育思想。卢梭教育思想中虽然存在这相互矛盾的地方,但是他的教育理念仍然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佩雯 《中国教师》2014,(Z1):164+166
裴斯泰洛齐一生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他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颇深。他发扬卢梭的教育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自己独有的教育教学思想。本文通过阅读裴斯泰洛齐的著作《林哈德和葛笃德》对他的教育教学思想做一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18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为代表的主观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他主张教育遵循的主要依据是个人的身心发展顺序和自然的本能,对"人性"的尊重是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的核心部分,他赋予了自然主义教育人本化的定义。  相似文献   

8.
卢梭是西方教育史上重要的教育家,他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他认为自然主义教育要顺应自然并且遵从人的天性,而且对儿童教育思想有独到的见解。因此,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我国儿童教育亟需改革的今天,对我国的儿童教育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近代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第五卷中借女主人公苏菲对女性教育这一时代重要议题的相关思想进行了阐述。纵观该部分内容,他在女性教育权、教育规律、教育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先进性和超越性的观点,为后期女性教育的发展奠定了有利基础,然而在教育目的和性别教育差异方面他却存在带有时代色彩和阶级特征的局限性。这些超越和局限对我国女性教育的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法国肥世纪启蒙运动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卢梭(17121778)的教育思想体系,就总体而论,可以归结为自然主义教育。因此,人们在分析卢梭“自然教育”思想时,大多误以为卢梭不重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换言之,就是说卢俊不重视教师问题。因而忽视了对卢梭教师思想的探究。其实,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虽未系统论及教师,但通过他对教师零散的看法与见解,我们还是可以洞悉卢梭教师思想的基本轮廓和要旨。卢梭非常重视教师的价值与作用。他说:“我深深明了一个教师的责任是十分重大的,同时感到自己的能力是太不够…  相似文献   

11.
分析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能够得出其在自然教育与公民教育选择的困境、教育分期理论在儿童成长现实中实施的困境以及高尚的教育与教师何以产生的困境,这些困境的产生是卢梭理想的道德教育与当时社会现实矛盾的体现,但这并不否定卢梭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意义,相反,对其道德教育思想困境实质的分析,可以为我国当前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卢梭的教育伦理思想建立于自然教育的基础上,主张顺应自然,尊重儿童天性,推崇自由,强调情感高于理智,发展儿童天性,对儿童进行分阶段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卢梭的民主思想具有整体主义、极权主义倾向,但是其“公意”、“人民主权”、“直接民主”等理念代表了人类对民主的期待。卢梭追求政治合法性使其民主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强大的张力。阿伦特和哈贝马斯在卢梭民主思想的平台发展出了一套新的民主模式——商议性民主。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教育的思想史中,卢梭以《爱弥尔》为核心的经典教育文献,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他通过对巴黎所谓"文人风习"的批评,对文艺复兴以来企图通过古典文化的复兴来确立现代教育之基础的倾向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人在现代处境中,去自然状态的社会化才是教育的最大敌人。人的不幸和恶,源于他对自身能力的滥用,让自身意志的任意性突破了理智能力的范围,从而使自由意志走向了自身的反面,而成为对自身的奴役。因此,人的自然状态的否定性,恰恰应该成为现代教育的起点。通过自然教育、物的教育以及受之于人的公民教育,现代人才能获得真正的道德自由和政治自由。  相似文献   

15.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的核心是“归于自然”,要求教育要遵循自然天性,教师只需创设学习的环境而不能主宰儿童的发展。他的思想对后来的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裴斯泰洛齐、杜威等人对其自然教育思想进行了发展和完善。卢梭的自然教育观及其后人对其自然教育理论的发展对我国现行教育观、儿童发展观有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家庭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与真谛,指出对人类新儿童观建立的贡献最大者,莫过于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他的自然教育思想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审视孩子,研究孩子,欣赏孩子,使孩子一跃成为教育过程的焦点,使孩子问题成为令世人瞩目的课题。针对我国现行家庭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卢梭自然教育思想人手进行分析,以期得到一点启示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天性、习惯是教育史上一组重要的概念。卢梭对于这组概念的看法看似矛盾。这种矛盾开始于自然与社会的对立,在《爱弥儿》中展开,教育似乎是对人的天性的一种危险的增补。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在于厘清卢梭对善的追求以及他独特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8.
论卢梭对郁达夫人文精神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文化语境的相似,情感,心理,性格和生命表态的相近,以及现实的期待,为郁达夫与卢梭进行心灵对话提供了依据,人性善的观念,内在宇宙的敞开,文学的主情倾向以及回归自然说,构成了卢梭对郁达夫人文精神塑造的主要内容,受到“先见”和“此在”因素的影响,卢检验思想进入鬃达夫文化心理结构时既“同化”又“异化”,其间是“和而不同”的关系,但“和”是主要的,“不同”是次要的,卢梭的人文精神通过郁达夫等人的薪火相传,已成为中国现代化人文精神传统的内在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I examine Rousseau's strategy for teaching compassion in Book Four of Emile. In particular, I look at the three maxims on compassion that help to organise Rousseau's discussion, and the precise strategy that Emile's tutor uses to instil compassion while avoiding other passions, such as anger, fear and pride. The very idea of an education in compassion is an important one: Rousseau's discussion remains relevant, and he has correctly understood the significance of compassion for modern life. But in linking compassion to self-interest, he creates a tension between Emile's natural sentiments, including compassion, as a way of bringing him into the social order. The Buddhist and Christian views of compassion help to clarify some of the difficulties with Rousseau's account.  相似文献   

20.
约瑟夫·德·梅斯特与卢梭的思想通常被视为是截然相对的。但是,立场上的对立却无法掩盖两人思想之间更为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他们有关政治社会的理论中,明显地体现出来。在论及人性、社会的产生与发展、维护良好社会的诸要素等问题时,两人理论的出发点和结论几乎全然相反,梅斯特对卢梭也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但同时,他对主权、立法者和宗教的作用等问题的看法,又与卢梭存在着一致性。更重要的是,两人对启蒙哲学的许多基本理论都提出了类似的挑战。从某种程度而言,正是梅斯特的理论捍卫了卢梭思想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