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是一种合乐的抒情诗体,又称为“诗余”,它与近体诗有密切的关系。但是,词毕竟是有别于诗的文学样式,它那适于抒情的长短句,是诗所难以企及的。“宋诗言理,宋词言情”的传统说法,在某种意义上不仅指出词有独自的特点,还说明了词有独特的艺术手法。叠句叠韵,就是从词的格律  相似文献   

2.
具有“爱国词”、“豪放词”、“英雄词”之称的辛弃疾的词,在属于艺术范畴的词文学世界里,却遭到了自宋迄今的众多词论家的非议。具体为:虽豪放,但只是“长短句之诗”;“稼轩为词论”,过于散文化;盘空硬语,“最不工绮语”;率尔而为,不合格律音韵等;“掉书袋”与“不协律”。对这些非议进行归纳和总结,有助于从另外的角度对辛弃疾其人其词作全面地认识与把握。  相似文献   

3.
东坡词源于多元化的音乐文化背景.东坡的词学观和"东坡体"的独特体征,决定了东坡"新词"的独立地位.乐府是词,歌词是词,楚词是词,长短句是词,这种观点自然有点绝对化.具体词人要具体分析.东坡的乐府是词,东坡的歌词是词,东坡的楚词是词,东坡"新词"长短句也是词毫无疑义.但东坡"新词"是诗也是词,是"诗化"词,诗中词.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学史上,以齐言或长短句为主要歌辞形式的歌曲创作并行不悖,宋人早已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李清照词"别是一家"之论,开宗明义即指出"乐府、声诗并著";张炎<词源>序中亦以为"声诗间为长短句".北宋太宗朝"乐府、声诗并著"的创作,王禹偁可谓典型.王禹偁有"谪居始信为儒苦"的生活,有"醉中官妓乞歌诗"的经历;有声诗<畬田词>,也有"乐府"(曲子词)<点绛唇>,而他总以"词臣"的身份,时刻关注"风谣"、"山歌"修教易俗的意义,反映了北宋立国之始文人士大夫对声诗、"乐府"(曲子词)功能的明确认识.  相似文献   

5.
东坡的词学观“和东坡体”的独特体征,是我认识东坡新词的两把钥匙。再次通过考察和辨析,我认定:乐府是词,歌词是词,楚词是词,长短句是词这种观点自然有点绝对化,我不会采纳。但是,具体词人具体分析,东坡的乐府是词,东坡的歌词是词,东坡的楚词是词,东坡新词长短句也是词毫无疑义。东坡新词是诗也是词,是诗中的词“,诗化”的词。为此,我将与音乐藕断丝连的部分东坡诗,按着“史有表态,入乐可歌,又属长短句”的原则,从诗中分离出来,归入《东坡乐府》词集。我还将为东坡四十六首新词做笺证工作。是成是败,让历史评说。  相似文献   

6.
词是什么 ?!曰 :词是诗余。曰 :词是长短句。曰 :词是合乐文学 ,更是抒情文学。曰 :词是格律特严之长短句诗。……词肇始于隋 ,初兴于唐 ,大盛于宋 ,衰于元、明 ,至清复又昌盛。清代词人、词派层出叠现 ,超轶元明 ,比隆二宋 ,号为中兴 ,焰及民初 ,光热犹烈。至近现代又有新的发展。建国以来 ,特别是拨乱反正 ,平复十年浩劫铸成的巨大创伤以来 ,中国词坛克服了种种困难 ,排除了种种障碍 ,从压抑地位中走了出来 ,历经波折 ,又以其崭新的面貌立身于祖国文学艺术的百花园里。“词学 ,诗人往往一身兼之”。 (钱仲联《二十世纪名家诗词钞》序 )。…  相似文献   

7.
词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它最初是由民间诗人创造的,唐代开始形成完整的格律,宋代最为盛行。它的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一首词,通常标有两个名目,一个是词牌的名称,一个是词的题目。例如《水调歌头》就是词牌的名称,《重上井冈山》就是  相似文献   

8.
"词"这种文学体裁,兴起于隋唐,盛行于两宋,跟诗与音乐都有密切的联系,在文学史上有许多名称,"曲子词"、"乐府"等主要从音乐角度得名,"长短句"、"诗余"等主要从诗的形式变化命名。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典诗歌,尤其是格律严整的今体诗和长短句的词,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要在有限的字数里,尽可能表现出丰富的思想内容。这就要求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和散文相比,诗歌在格律上要求是十分严格的,但是在诗句的语法关系和逻辑关系上又是比较松弛  相似文献   

10.
律词申议     
洛地先生提出的“律词”的概念,可将中国音乐学史上诸种歌辞摊除在外,使我们对词体性质的认识更为清晰。所谓“律词”,是指合格律的词作,或具有格律规范的词作。唐宋以来的词,可称为“律词”。但如果仅从民族学形式着眼而无视其为音乐学,遂以为它是从唐代格律诗体发展演化而形成的,就忽视了词体出现的特定化条件,以致掩蔽了其艺术特质。律词的产生并非由于近体诗格律的发展,是其句式简单变化的结果,而是由于隋唐新燕乐的流行应运而生的新体音乐学。律词是唐代新燕乐的歌辞。敦煌曲子词已是律词。每一支燕乐曲歌辞的始辞是倚声制作的,经过许多人的模拟,遂使该乐由成为具有独特格律意义的词调。因其倚声制词,以辞从乐,故是长短句的形式,并形成以词调定位的独特的格律。唐宋时词是依据音谱而演唱的,在此情形下,并未因律词的产生而弱化原有的乐曲,而是使律词音乐化了。律词与音乐的关系不仅是歌辞与音乐系统的结合,它们在形式上也融合,因而律词是中国音乐学的最高级形态。  相似文献   

11.
辛弃疾,宋代爱国主义词人,他的文艺作品有诗、词、文,其中以词的成就最大.自他的作品产生以来,历代都有他的作品集出版.文章重点研究和介绍了由<稼轩词>与<稼轩长短句>演变而来的历代各种版本,同时也涉及到辛弃疾诗和散文的版本.  相似文献   

12.
宋词欣赏     
唐诗、宋词、元曲同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三株奇葩。这里我们重点来谈谈词的发展情况。词在隋唐时期是作为配乐的歌词而产生的 ,直到五代的晚唐时期才逐渐脱离了按乐曲节拍配乐的束缚 ,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 ,以格律  相似文献   

13.
旧体诗词,特别是唐代的近体诗和宋代的长短句,是十分讲究格律的。因此,写诗填词,就不如写散文那样自由地遣词造句,而要受到诗词的字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格律的限制,往往把较长的词的音节加以缩略,把构成词的音节进行颠倒处理,或者在词中嵌入另字,即将构成词的音节拆散运用,这就是旧体诗词中词的形态的变异现象。下面试分别谈谈旧体诗词中词的音节的缩略、颠倒和拆散这三种主要的形态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14.
民间词无格律,格律是文人词特有的,是文人为应歌而采用的技术性手段.而格律的形成,又与文人"依调填词"中"调"的本位转移关系密切.文人开始作词时乃是依一定"曲调"填词的,而当广大文人参与歌词创作后,他们对歌词原生性音乐无法把握,又要求合乐可歌,故根据自己熟悉的、信赖的词体平仄"字调"填词.当这种按平仄字调填词成为文人歌词创作的主要手段时,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词体格律的定型,词体实现了完型化.  相似文献   

15.
此文就本刊2005年第6期发表的饶晓明先生的《新近发现东坡词考辨补证》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长短句是词的最基本的标志”,但长短句不等于词,因此证明不了苏轼“被打入另册的40首长短句”都是东坡词.词是隋、唐时代的产物,兴盛于宋.但中国诗歌从产生之日起,就有长短句诗,即所谓的杂言诗.认为饶文的主要问题是把苏轼的骚体辞、乐府诗、歌词、乐语等诗体都说成是词.  相似文献   

16.
一、揭题 1.咱们中国呀,既是诗的国度,也是词的王国.今天丁老师将跟大家学习一首词.它的题目叫——(范读,齐读,指名读) 2.诗和词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谁能说说有哪些不同? 生1:诗每行字数相等,词每行字数有多有少. 师:所以,词又叫做长短句. 生2:诗只有题目,词既有题目,又有词牌名. 生3:词还分上阕和下阕. 3.那么这首词"如梦令"是词牌名,还是题目呢?("如梦令"就是词牌名,它是用词牌名来作题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张从词体的特征出发来研究词的起源。词体的本质特征是律化的谱式定型,包括各词调的音乐形式的定型和歌词的句度、用韵方式和字声组织方式等格律形式的定型。词体的形成是多因的。它继承发展了诗三百以至汉魏六朝乐府的传统;是汉语声律原理在杂言歌词中成熟运用的产物;音乐的大发展为词体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文中认定词体萌芽干齐梁而形成于中唐,其标志是人们自觉地按照定型的谱式填词。  相似文献   

18.
三、词的兴起和宋词的繁盛词兴起于唐,发展于五代,这是一般公认的说法。从前章所述,我们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词”的产生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即音乐和文词。经过北朝到隋,西域音乐传入,到唐,风行于时,并得到统治者的喜爱和承认,形成了燕乐。文词方面,六朝末期陈、隋两代的清商曲已有少数长短句的诗体出现,到了唐代,作为诗体正宗的近体律绝仍保持着整齐的句式,歌行体的诗,往往在开头和结尾处出现一些长短句,初唐  相似文献   

19.
陶富同志:六月廿五日手书敬悉我以为南宋人定义“词”为这个文学形式的名称,实在是误人不浅,词乃辞之简化字,凡一切配合乐曲的韵语都是词,饮马长城窟是汉魏词,白词是晋宋词,凉州词,达摩支曲是唐词,都是词,南宋人把一个普通名词拢断为一种特定形式的文体结构,于是弄得讲词的人往往讲错,任中敏先生坚持词起源于隋代,也是由于他不肯把一般意义的词乐与特定意义的词乐分别看待。王力的那个定义“一种律化的长短句,固定字数的诗”几乎全不妥当,他把“诗”字也讲糊涂了。试为分析如下:(1)一种律化的诗,也是律诗(2)一种长短句的诗,这应该是中晚唐的…  相似文献   

20.
文类解说 我们有源远流长的诗歌传统. 商周时代就有了文字记载的诗歌,诗歌是我国最早形成的文体之一.在漫长的发展流变中.中国古诗逐渐形成了多种形式或内容的诗歌:古体诗、近体诗、词、曲……,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长短句……,乐府诗、田园诗、山水诗、边塞诗、隐逸诗、怀古诗、酬唱诗……,绮丽繁华的诗、古拙平淡的诗、奇思妙想的诗、浑然天成的诗、壮怀激烈的诗、温柔缠绵的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