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通微博,博物馆需要思考如何打破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利用微博做好大众传播,进行文化传播和公众教育。本文通过对安徽博物院微博进行案例分析,引入传播学理论为研究基础,将传播学中经典的议程设置理论及"使用与满足"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微博传播实践中,可以初步总结出博物馆微博的传播模式,以启发各博物馆实现更好的微博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型的交流式信息传播平台——“微博客”,自2010年以来在国内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标志着国内大众传播进入一个“即时信息共享传播”的微博时代.而纸媒微博即“报纸官方微博”正顺应这一趋势壮大成为报纸新的传播渠道,成为近年传媒领域重要的创新性变革之一.那么,纸媒微博如何成长为报纸新的传播平台,如何重构报纸新闻生产机制,打造纸媒在数字阅读时代的竞争力,超越同质竞争达到“创异”竞争,是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传统媒体如何开微博?——媒体微博应用的战略和战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微博成为众多公共事件的重要舆论信息传播空间.微博使用者迅速增加,截至2010年10月20日仅新浪微博用户数就达5000万①.微博建立了一种新的传播平台,任何用户都有可能在这个全新的平台上,获得覆盖全国用户的传播机会.新浪微博中的草根微博"冷笑话精选"有170万粉丝(关注者),其每条微博的转发量以数千计.  相似文献   

4.
胡辰  李丹超 《新闻世界》2010,(9):153-154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形态,Web2.0开放、互动、社会化的特性在其中得到凸显。本文通过将微博的特性及传播特点与传统大众传播进行比较,探讨微博语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5.
微博的双向互动孕育了大众传播新模式 根据传播学理论,在人类传播模式不断演化进程中,信息的单向传播最终会转化成双向传播,并且交互性与流动性会不断加强.施拉姆提出了“大众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6.
碎片化时代传统媒体议程设置功能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议程设置是指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这种功能主要针对报纸、广播、电视这类传统媒体而言。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微博平台信息社会化参与程度的提高,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逐渐被微博的群集效应取代。本文主要依据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和古斯塔夫.勒庞的群体心理学,通过对微博平台中议程设置盲区、微博中群体及意见领袖的分析,指出信息碎片化时代传统媒体要积极回应社会化媒介的个体式信息传播,加强自身的议程设置功能建设。  相似文献   

7.
微博作为新型的信息传播平台,凭借其庞大的应用群体,简单易用的操作模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信息交流方面为人们所接受并异常热捧,影响并改变着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微博文化,微小的只是形式绝不是力量。大众传播视阙下的微博文化正在改变着传统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本文在分析大众传播视阙下微博文化社会影响力的基础上,探讨了大众传播视阙下促进微博文化发展的策略,以期为发展微博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每当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开始普及,便有学者致力于探索这种新媒介带来的变化,微博也不例外。本文认为,由于微博容量小、微博网站"关注·粉丝"模式和转发模式的设置,使微博产生了一种无需经由媒体中枢的大众传播方式——接力传播。这一新的传播方式不同于以往媒体利用自身"一对多"的"势能"进行的大众传播,而是经由多个"草根"的转发,在私人网络中实现的大众传播方式。这个传播变革为我们的大众传播世界里带来了传播过程更难控制、信源无限扩大以及虚假信息可能大幅增加等三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手机媒体的传播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手机传播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手机传播的实践活动使一些经典传播学理论失效,并对手机传播中的用户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金鸿浩  毛展  张郑国 《新闻世界》2011,(11):110-111
本文以舟曲特大泥石流中大学生王凯“微博”直播灾情为案例,研究在特定事件中微博的传播过程,并结合内向传播、人际传播、大众传播以及自我表露、符号互动等理论提出了描述特定事件微博的“3+2”传播模式,对一般事件中微博传播模式的解读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热衷于通过大众传播来促销产品、提高形象.然而,一些企业自发开展的传播活动因缺乏系统性而急需进行理论提升.本文以传播学经典的5W模式为框架,逐一分析企业大众传播的各个环节,运用相关的传播理论,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企业大众传播的具体技巧.  相似文献   

12.
灾难时期是科学知识传播的最佳时期。本研究以 @ 中国地震台网速报为例,基于创新扩散理论, 分析雅安地震中科学知识的微博传播机理。研究发现,微博环境下,科学知识的传播主要包括两大渠道: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大众传播是以新闻价值为导向的单向传播,人际传播是以社交关系为导向的双向传播。针对于此,研究认为要扩大科学知识微博传播的影响力,需要提高微博运营团队的科学素养,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积极培养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以来微博在国内的几何级增长标志着国内大众传播进入"即时信息共享传播"的微时代,而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报纸官方微博"成为传统报业新的传播渠道。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文化,微博既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也不同于网络媒体的网状传播,它是一种裂变式传播。面对微博的冲击,传统报业"拥有渠道,就拥有经济回报"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报纸微博应运而生。"报纸微博,是传统报  相似文献   

14.
微博作为全球首家上市的中文社交媒体,是我国当前活跃度最高的一家社交网络新闻媒体."微博改变世界,围观改变中国"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传递了一种传播和服务的价值理念、营销理念.微博平台对所有人开放,使得民众可以随时将所见、所闻发布到微博上,微博的时效性是任何新闻媒体所无法比拟的.新闻媒体也意识到,微博是传播和营销的良好平台,另一方面,微博作为一个社会化、公开化的媒体平台,对于记者来说有着更重要的意义,透过微博可以发布即时新闻信息、评论观点;此外,通过互动能够及时了解到民众的观点、需求,使新闻信息能够更符合大众的需求,拉近公众与新闻媒体之间的距离.本文基于传播学中的5W模式对记者微博现象进行评述,指出记者微博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记者微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从博客到微博:网络问政两会的媒体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微博: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的交互融合 微博是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中国网民给它起了个昵称"围脖".它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份,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外界对中国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在当前互联网迅速发展之际,加快传播形态创新步伐是我军宣传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2013年初,军方媒体就首次通过微博这一平台率先报道习近平的视察活动.军队微博作为军队消息舆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军队信息的大众传播、涉军舆情监督、舆论引导和军队形象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影  郭峥 《青年记者》2013,(2):66-67
微博和公共领域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①在媒介融合时代,微博打破了手机和互联网的界限,大大增强了微博书写和传播的灵活性,可以随时随地传播,实现了4A,即"Anytime、Anybody、Anything、Anywhere"的功能。②此外,微博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于一身,因其关注、转发、评论等功能而具有强大的互动性和信息传播的达稳一即与领府提征报共要  相似文献   

18.
在各种计算机网络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下,一系列的微名词悄然兴起,微博、微信、微小说等微名词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传统的媒介传播环境和人们的媒介接触习惯。近些年来,随着微博公众影响力的逐渐加大,大众传播逐渐向着微型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将对微博特点及微博给大众传播带来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微博兴起下大众传播微型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邓云岚 《新闻传播》2012,(6):159+161
微博营销属于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一种,是利用微博平台来进行企业销售管理、公共关系处理以及客户服务维护和开拓的一种方式。笔者认为,基于微博简短式记载、即时式发布、平等式交流、裂变式传播等突出特点,使得微博营销较之传统的网络营销乃至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络营销都具有比较独特的优势。由于目前国内对微博营销的理论及实践探讨还比较匮乏,因此对相关研究进行整合分析,根据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寻求其内在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努力构建其下一步发展的创新策略思路。这在微博营销方兴未艾的当下,还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报业也在积极地利用这一平台,本文论证了报业微博新闻的传播特点,并指出这种微博平台上的专业新闻一定会在社会信息传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