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有机肥施用对中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在农业生产上,尤其是稻、麦等大田作物生产上施用率却较低。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拥有肥料施用的决策权,明确稻麦轮作区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及关键影响因素对促进有机肥在大田作物的施用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江苏省稻麦轮作区4县(区)392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与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了农户在稻麦轮作农田施用有机肥的影响因素及其层次结构。结果表明: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对有机肥的了解程度、对长期大量低效施用化肥造成环境污染的认识、购买肥料时考虑对土壤无害、饲养家禽及农业部门针对农业施肥技术进行指导等因素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有正向影响,购买肥料时考虑价格和省工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有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对8个因素进行深层分析,形成了“一路径,三驱动”的层次结构,并提出了相应的有机肥推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量农用化学品的使用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为践行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理念,文章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农户的方式,对钦州市所辖部分区域共5个乡镇农户使用农药、化肥和农膜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走访。结果显示:所调查农户均在使用化学肥料和杀虫剂,农膜使用较少,且用后基本都得到妥善处理;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经济作物(甘蔗)化肥施用强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药使用类型和用量各农户差异较大,用量较难统计,粮食作物(水稻)单位面积液体农药使用量超出科学建议用量;2017-2019年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化肥、农药单位面积施用量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梁志会  张露  张俊飚 《资源科学》2022,44(8):1533-1544
已有研究主要从要素禀赋相对稀缺性视角来考察农户化肥用量差异,但普遍忽视了稀缺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潜在影响。本文在理论层面阐明了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影响农户化肥用量决策的内在机理;进一步地,基于湖北省2016—2019年水稻种植户的独立混合截面数据,运用KV-IV估计方法和拓展回归模型估计了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农户化肥用量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表明:①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对农户化肥用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②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主要通过土地经营规模与农户经营能力的匹配度,即土地要素配置效率作用于农户化肥用量决策;③土地要素市场不完全使相关要素市场的发育具有重要的资源配置意义,农户通过从事非农活动和购买生产性服务实现要素匹配,显著增强了土地要素配置效率改善带来的化肥减量施用效应。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为解释农户要素投入偏向提供一种有普遍意义的理论视角,有助于测度与诊断农业生产化肥高量乃至过量施用现象的根源与机制,实践意义在于为推进化肥减量施用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地经营对水稻化肥减量投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龙  徐春春  李凤博  方福平 《资源科学》2018,40(12):2401-2413
化肥投入过量是中国农业生产中的普遍问题,不仅增加农业生产成本、浪费资源,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推进化肥减量投入是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2016年11月—2017年2月长江中下游6省29县的农户调查数据,应用广义有序Logit模型分析了土地经营规模、地块集中程度、土地租金以及地权稳定性等农地经营对农户化肥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土地经营规模、地块集中程度对农户化肥投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土地租金对农户化肥投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权稳定性对农户化肥投入的影响不显著;② 相对于小户,规模种植户的化肥投入更合理,但随着土地经营规模扩大,农户化肥减量投入的倾向有所弱化;③ 从影响程度看,土地经营规模对农户化肥投入的影响最大,地块集中程度次之,土地租金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从化肥减量投入的视角出发,政府应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促成地块集中连片。此外,完善土地租金的定价机制也有助于化肥的减量投入。  相似文献   

5.
土地经营规模对化肥使用效率的影响——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经营规模对化肥使用效率的影响,并回答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能否提升化肥使用效率、实现化肥零增长目标,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据江苏省微观农户调查数据,在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水稻种植户的化肥使用效率及各项要素产出弹性的基础上,利用Tobit模型进一步对化肥使用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高效利用化肥的对策。研究发现:江苏地区化肥使用效率平均值仅有0.53,大约有47%的化肥在使用过程中没有被作物有效吸收;土地经营规模对化肥使用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性,规模扩张前经营面积较大的农户在转入土地后,化肥使用效率提高,而规模扩张前小规模农户在转入土地后,化肥使用效率降低,化肥浪费现象严重。由此可见,江苏省化肥使用效率总体偏低,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扩大经营规模有助于提高化肥使用效率。基于以上分析的政策启示为:应促进分工经济下农户化肥施用成本降低,引导小规模农户主动吸纳施肥环节的外包服务,从而减少"一次多量"的施肥倾向;加强精准施肥技术推广,降低农户"非意愿性"过度施肥;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进一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6.
徐卫涛  张俊飚  李树明  周万柳 《资源科学》2010,32(12):2407-2412
实现农业自然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循环农业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基于农户经济学的视角,以山东、山西、湖北三省的农户化肥投入为例,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循环农业中的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只有"增量使用"和"减量使用"化肥两种选择下,大部分农户倾向于减量使用化肥;此外,农业生产决策者性别、家庭耕地面积、农户对循环农业的认知程度、政府技术支持力度等因素对农户的施肥行为均有显著影响。为了进一步激励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减量使用生产资料,提出了重视对农业生产大户和妇女引导、提高农户对循环农业的认知程度、加强政府技术支持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英项目实施情况,利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及泾阳县331份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引导农户化肥施用行为在污染治理中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对农户化肥施用行为的正确引导会减少化肥量的投入,最终影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效果。因此,在构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微观治理机制时,要重视具有引导农户生产行为作用的治理手段。  相似文献   

8.
西藏青稞作物化肥农药使用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肥、农药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是提高青稞产量、保证青稞安全的主要因素。目前青稞生产用肥接近于全国平均施肥水平的一半,且主要病虫草害较全国而言发生程度中等偏轻,在化肥、农药推广施用方面,区、市、县三级农技推广人员一直本着结合生产实际、服务农业生产的原则,全面开展科学施肥、科学用药、安全施药,坚持做到节肥增效、提高化肥利用效率;注重施药水平,增加药效、降低残留,充分发挥了化肥、农药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郑纪刚  张日新  曾昉 《资源科学》2021,43(5):921-931
农地流转将改变农户的化肥投入配置,进而直接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基于山东省10县(市、区)892份农户数据,利用内生转换模型估计了不同农地流转行为对农户化肥投入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农地流转对农户化肥投入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①不同农地流转行为对农户化肥投入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转入农地后农户化肥投入显著减少,而转出农地后农户化肥投入显著增加;从农地流转影响化肥投入的机理来看,农地流转主要通过改变农业劳动供给影响农户化肥投入;②购买社会化服务虽然减少了农户化肥投入,但尚未完全抵消转出农地导致的化肥投入增加;③技术培训、经营规模、家庭劳动力人数以及兼业化程度亦能够对农户化肥投入产生显著影响。为此,应该引导农户适度扩大经营规模,积极规范农户的生产行为,同时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减少化肥投入。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基于已有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农牧区区域概况,对藏东昌都县四个乡镇的167个农户家庭基本客观情况、农户施肥主观行为态度及2008年主作物冬小麦的生产施肥情况进行了详尽的实地调研。研究结果表明,化肥污染认知程度、家庭收入对农户施肥量行为具有正相关性影响作用;耕地面积、农户有机肥施用情况、农户农业技术培训情况对农户施肥量行为具有负相关性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化肥施用技术效率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萍萍  韩一军  张益 《资源科学》2020,42(9):1764-1776
中国化肥不合理的施用和农业绿色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探索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施用技术效率的演变及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1991—2017年28个省(市、区)的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各省(市、区)的化肥施用技术效率测算。发现:①过去近30年里中国农业化肥施用技术效率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2015—2017年各地区的化肥施用技术效率的均值要明显高于1998—2014年间以及1991—1997年间的效率均值;从区域差异来看,东部地区的化肥施用技术效率要明显高于西部和中部地区;②通过Moran’s I指数分析发现,中国各省市化肥施用技术效率存在空间相关关系,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空间相关关系越来越强烈;③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化肥施用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发现,劳动力非农就业比重对化肥施用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收入水平产生了正向的溢出效应,而城镇化率则产生了负向的溢出效应。未来,各地区在化肥施用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本地区的化肥施用情况,更应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交流,以促进化肥施用技术效率的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12.
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对土壤、水资源大气等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造成潜在的负面影响,成为我国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诱因之一。通过在广西天等县利用治酸型土壤调理剂对水稻施用的对比试验,水稻的生长发育及经济性状表现良好,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高婧  曹宝明  李宁 《资源科学》2022,44(2):320-333
自2004年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以来,国家实施了以粮食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托市收购政策。与此同时,以化肥为代表的农业化学品,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投入要素,对农业经营活动的影响日益凸显。然而,不断增加的化肥投入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也面临着盲目、过量施用而导致化肥施用强度过高的问题。因此,本文以粮食流通中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这一典型托市收购政策为例,探索政府托市收购对化肥施肥强度的影响。利用1994—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阐述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运行机理的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三重差分、事件分析等估计方法,着重分析该政策实施如何影响小麦化肥施用强度的问题,并联系中国的农地制度背景,进一步分析农地权属构成对该政策实施效果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促使种植户在增产的目的之下提高了化肥施用强度,且具有持续增强的动态效应;②同时,政策对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受到了农地权属构成的调节,表现为自有农地比重增加会弱化政策提高化肥施用强度的效果,租赁农地比重增加会强化政策提高化肥施用强度的效果;③在这一调节作用之下,政策对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与种植面积呈现出了U型关系。本文对粮食托市收购政策效应的评估和阐释,对探求农业经营规模背景之下协调中国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永强  蒲晨曦  王珧  王荣  彭有幸 《资源科学》2018,40(7):1333-1343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现实背景下,如何通过化肥的减量施用来保证粮食生产效率不变乃至有所提高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基于中国20个玉米生产省份2004—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超越对数函数模型测算出全国以及各省玉米生产中的化肥投入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进一步对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化肥投入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全国玉米生产效率为0.754,化肥投入效率均值为0.448,节肥潜力巨大;中国玉米种植规模、化肥价格、农业补贴与玉米化肥投入效率显著正相关,而农业保护政策与玉米化肥投入效率显著负相关。分区域而言,东部地区化肥价格与化肥投入效率正相关,玉米种植规模与化肥投入效率负相关;中部地区化肥价格、农业补贴与化肥投入效率正相关,非农劳动就业率与化肥投入效率负相关;西部地区化肥价格与玉米化肥投入效率正相关,农业保护政策与玉米化肥投入效率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肥料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农业发展离不开肥料产业的支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肥料产业是绕不过去的一个环节。当前我国肥料产业面临着传统肥料产能过剩、不合理施肥导致的资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耕地退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行业发展亟待破局。文章从基层肥料市场和农业生产调研入手,以肥料产业支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角度,较系统地阐释了我国肥料产业的现状、问题,提出了肥料和土壤调理剂产业可持续发展应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国家粮食安全、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协整分析的黑龙江省低碳农业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帅  陈红  池佳 《软科学》2013,27(2):81-85
在分析黑龙江省发展低碳农业的潜力的基础上,选取了黑龙江省近20年的相关数据对直接影响其农业产值的主要因素进行协整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化肥、农药和农膜为影响农业产值的主要因素,且三要素的投入也是增加农业生产碳排放的主因,通过计算吸收碳排放所需的森林面积,指出应协调森林和耕地面积增加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使农业产值增加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地经营规模与财政支农政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琼  肖海峰 《资源科学》2020,42(6):1063-1073
本文利用2000—2016年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对农地经营规模影响农业碳排放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碳排放既具有直接影响,也产生间接影响;②直接影响体现在“规模效应”: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碳排放之间呈现“U”型变化趋势;间接影响是通过影响农地利用方式来体现的:农地经营规模与种植结构、化肥投入强度之间均呈现“U型”关系,与农业机械投入强度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种植结构、农业机械投入强度的提高抑制了农业碳排放,化肥投入强度的提高促进了农业碳排放;③财政支农政策在种植结构、化肥投入强度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较高的财政支农支出水平加强了粮食种植比例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负向关系,削弱了化肥投入强度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正向关系。因此,为促进农业低碳发展,一方面要适度扩大农地经营规模,加强对农地利用方式的科学管理;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财政补贴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化肥投入对油菜成本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成  杨雪  周晓时  冯中朝  张智  丛日环 《资源科学》2018,40(12):2487-2495
近年来,中国化肥过量投入的现象十分普遍,由此所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此外,化肥滥用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投入,而且不利于农民增收,因此,提升农业化肥的使用效率既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必要措施,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油菜为例,探究在油菜生产中如何改善化肥投入结构以及减少化肥投入量。为探究油菜生产中化肥投入对成本效率的影响,首先利用中国10个油菜主产省市1543份大田实验数据,并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测算出油菜产出值最大时的氮肥最佳投入值、磷肥最佳投入值以及钾肥最佳投入值;其次,借用成本效率函数模型估算出中国油菜主产省份的油菜成本效率;最后,基于化肥投入合理性的视角,探讨油菜生产中的成本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油菜生产中化肥投入结构不合理显著降低了油菜成本效率,其中油菜生产中的氮肥过量投入以及钾肥投入不足,对油菜成本效率均有显著负向影响。因此,在今后化肥投入过程中,要加强对农户合理施肥的宣传力度,增加测土配方技术补贴力度,引导化肥企业提供更为科学适用施肥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