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4 373名博士生的调查数据,围绕跨学科培养环境、跨学科投入和博士生的跨学科能力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博士生对跨学科资源和跨学科课程的满意度较低,对导师跨学科培养的满意度较高,博士生自身的跨学科投入不足,其跨学科技能和反思性行为水平进步空间较大。跨学科投入在跨学科资源和博士生跨学科能力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在跨学科课程与跨学科能力之间以及导师跨学科培养与跨学科能力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此外,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表明,跨学科背景增强了跨学科课程及跨学科投入对博士生跨学科能力的促进作用,削弱了跨学科资源及导师跨学科培养对跨学科能力的预测效应。基于此,培养单位应努力创设良好的跨学科培养环境,适当提升博士生的跨学科投入,并根据博士生的跨学科背景完善跨学科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
利用上海交通大学调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了博士生培养模式各要素与培养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招生方式、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导师指导对培养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导师指导对博士生培养质量起到的作用最大;学术活动、课程学习与培养质量无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生教育中的"证书项目"以及"联合学位项目"在美国研究型大学博士生跨学科培养中具有典型性。其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基本机制是:以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科间交流,解决复杂的社会及科研问题,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及转换能力为基本宗旨;以跨学科授予学位、跨学科设置研究项目和方向为基本路径;以专门的跨学科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跨学科师资配备及跨学科提供课程作为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支撑机制。借鉴普林斯顿大学的上述特征,我国高校博士生跨学科培养中应以尊重学生学习自由为理念,以复杂议题为依托,通过自主开发跨学科学位和跨学科项目、专门的跨学科组织机制建设、"多学科"与"大跨度"的师资与课程资源整合、"高标准"和"全渗透"的跨学科科研训练切实推进博士生的跨学科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文章指出发表论文对博士生学术成长的帮助较大;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学位论文质量是衡量博士生的质量的重要方面;学科水平、学术氛围和导师指导是对博士质量影响最重要的方面;加强学术交流是博士生培养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价值和灵魂所在,而导师的指导对博士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博士生培养质量问题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以"研究生学习与生活"为主要内容,对五所研究型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导师对博士研究生的指导比较充分;导师的指导频率和指导程度与博士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博士生一般论文的质量以及博士生科研能力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博士生培养现状及问题。对全国22所培养院校的178名博士生进行问卷调查,选取5名博士生导师和14名博士生进行访谈,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博士学科背景和攻读学位动机、导师指导、课程设置、学位论文选题等方面。研究发现,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博士生培养整体看来比较符合《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规定与要求。但是,由于处在起步阶段,博士生培养也存在职业导向性不强、招生环节不尽完善、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实践导师指导不足、论文选题存在偏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加强职业导向,突出实践特性;深化招生改革,精准选拔人才;完善课程体系,突出学科交叉融合;健全导师队伍,增强导师指导作用;制定选题指南,重视学位论文质量。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学科文化与学科融合的含义,分析了学科文化在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育人作用,探讨了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科文化融合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促进学科文化融合与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措施:按一级学科招生、培养、授予学位;加强跨学科的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方式的更新;构建多学科、多领域、多导师联合培养制度等.  相似文献   

8.
自1981年我国恢复学位制度以来,博士生指导教师的遴选便被确定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30多年来,该项制度经历了自上而下的国家统一组织实施到自下而上的学位培养单位自行遴选的政策执行变化过程,也显现出各个阶段的利弊特征。为适应博士生培养新要求,当前博士生指导教师的遴选正向注重学术水平和培养质量,注重博士生招生资格审定,注重导师指导小组,以及注重基于研究课题和项目的跨学科、跨组织联合指导的新趋势转变。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博士生跨学科研究状况,以跨学科研究为切入点,将“多学科的高等教育研究”博士生交叉学科创新论坛的主题“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高等教育:挑战与使命”视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将各篇入选论文作为跨学科研究的一个研究选题,对博士生跨学科研究的状况进行计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所收集的论文在总体上跨学科研究特征不明显;具有高分值的研究论文分别来源于7所重点大学,这些论文的作者体现了一定的跨学科研究素养;跨学科研究论文涉及7个学科门类,但所涉及的学科分布不均.在知识、技术等方面与社会的互动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时代,打破学科壁垒,增强博士生的跨学科研究能力;在进行跨学科研究中坚持高等教育研究的相对独立性;避免盲目追求“热门”学科对高等教育进行透视等将有助于增进不同学科之间对高等教育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0.
林业相关学科博士生质量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并分析了北京林业大学对林业相关学科的博士生、博士生导师以及研究生教育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的情况,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博士培养制度、指导教师(教师群体)、博士生质量现状等.调查结果表明,林业相关学科博士质量整体较高;导师在博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位论文质量是最能体现博士质量的因素;目前博士生招生方式、培养制度等较为合理,但仍存在有待提高之处.  相似文献   

11.
选取了博士生培养投入和过程环节的关键要素,考察导师学术背景、导学关系提升博士生高水平论文发表的影响机制。基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材料学科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的博士生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导师学术背景对博士生发表论文具有显著影响,海归导师指导的博士生在SCI一区和三区发表论文的数量更高,而在二区发表论文的数量则与本土导师指导的博士生没有显著差异;导学关系对博士生发表亦有不同影响,权威型导学关系对博士生在SCI一区发表论文数量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其他类型导学关系对博士生在SCI一区发表论文的系数皆为负。进一步分析导师学术背景与导学关系的交互效应后发现,海归导师对博士生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具有独立的正向效应,且海归导师并不依赖权威型导学关系,而是通过合作型导学关系促进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高校应重视提升博士生导师学术背景的多元化以及导学关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系统研究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Ph.D、Ed.L.D项目后发现:跨学科授予学位、跨学科设置专业方向、跨学科配置师资、跨学科设置和修读课程等是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基本路径;培养具有跨学科素质、能解决复杂教育问题的卓越的学术领袖,促成学科之间正式的合作关系,促进新的协同效应和资源的产生,是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根本宗旨;问题导向性是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基本特征.美国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路径及其特征对于研究生跨学科培养尚处于“探寻期”的我国不乏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博士生的学术经历和学术志趣对科研能力增长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不过很少有研究能够综合考察不同方面的学术经历以及学术志趣对科研能力增长的预测作用。基于1286份博士生调查数据进行相关探索,结果发现:(1)博士生的学术志趣对科研能力增长的正向预测作用最大,超过了前沿涉猎、导师指导、课程学习等学术经历的预测作用;(2)导师指导是对博士生学术志趣正向预测作用最大的变量;(3)与人文社科博士生相比,理工科博士生的学术志趣与科研能力增长具有更强的关联;(4)学术志趣在前沿涉猎、导师指导、课程学习等学术经历与科研能力增长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上述结果支持了学术志趣在博士生学术训练中的重要性,而导师在博士生学术志趣的激发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相似文献   

14.
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是科学突破的生长点,这种学科之间的融合要求跨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跨学科研究生教育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目前我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还存在着跨学科的观念障碍、课程体系、导师队伍、学术交流、资源共享平台等多方面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对如何提高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我们要采取积极措施,积极树立大学科意识、完善跨学科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进行多学科多导师联合培养、举办跨学科学术交流、优化跨学科的组织结构等.  相似文献   

15.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人们对博士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即所持的质量观,主要可以归纳为学术成果导向的质量观、职业导向的质量观、学术训练导向的质量观和效益导向的质量观。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评价博士质量时,受教育者(博士生和毕业博士)与和教育者(博士生导师和研究生教育负责人)普遍高度重视博士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但对博士生相关学科知识和学位论文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不同学科博士生和博士生导师对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视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MPA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虽然MPA学位论文质量总体状况较好,但是不同个体特征、院校特征、学习科研经历、论文选题来源和导师指导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从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来看,在导师指导方面,学术导师和实践导师的指导作用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具有显著性的正向影响;在学习和科研经历方面,与其他群体相比,入学前具有科研经历、读研期间参与过导师课题、论文选题来自读研期间所参与研究课题、班级同学学习积极性越高的研究生,其学位论文获得优秀评价的概率更大;在个体特征方面,就读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研究生、男性研究生、来自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研究生,其学位论文获得优秀评价的概率更大。  相似文献   

17.
谈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 ,讨论了导师在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和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提出了提高学位论文学术水平的途径 ,以及调动研究生积极性 ,充分发挥研究生潜力的意见。强调导师自身也要加强学习 ,在指导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的同时 ,促进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国防科技大学量子信息学方向博士生培养实践为基础,从论文选题、理论基础、学术氛围、论文写作、实验环境五个方面,论述了提高博士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内容,利用1322份学术型博士生样本数据,对导师指导与博士生科研能力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博士生对导师在学术方面的指导比较认可,但在博士生职业发展建议、科研补助等个人关怀与支持方面的评价偏低。研究还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导师在培养学术创新能力、优化培养条件、注重人文关怀等方面的表现均对博士生科研能力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科研活动投入时长和科研项目参与数量也对博士生科研能力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在美国快速发展,已成为跨学科博士生培养的制度化手段。美国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包括建制化项目和个性化项目两大类,其中建制化项目包括一主多辅、多主体联合和实体跨学科中心三种组织模式。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主要包括跨学科课程、跨学科社区和跨学科指导三个关键环节,尽管从外在形式上看与传统博士学位项目差别不大,但每个关键环节都体现出强烈的跨学科性。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的生成过程表明,跨学科研究是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的基本内核和逻辑主线,而跨学科研究的固有特点决定了跨学科学位项目具有变动与稳定、分化与整合、高要求与低回报这三方面的张力。基于对美国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的分析,建议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跨学科博士生培养的支持政策:前移支持关口,扩大支持范围;增加软支持,减少硬约束;以项目牵引导师,以导师牵引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