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对作者个性的认识与理解胡德培【北京】编辑离不开作者。优秀的编辑,总是联系并团结了一大批优秀的作者。所以,过去有一老编辑曾经说过一句令人回味和深思的话:"作者是编辑的衣食父母。"没有作者的积极支持和深厚情谊,编辑是无法工作、无法当下去的。这是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做编辑难,做一个合格的编辑更难,做一个优秀的编辑,那就白不待言了,因为编辑不仅要准确地解读作者字面上的文本,还要捕捉作者内心中的文本,发现作者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编辑与作者处在同一个生命、利益共同体中——"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但在目前的学术体制和利益格局下,编辑与作者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常常陷入"囚徒困境".一个世纪前,"天才编辑"珀金斯在编辑实践中与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尔夫等的良性互动中所展现的作者本位的编辑理念,为今天编辑与作者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4.
编辑应强化作者意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是出版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强化编辑的作者意识十分必要。出版工作是出版工作者和作者共同的工作,编辑和作者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这是对编辑与作者关系的正确定位。在同志式的互助关系中,编辑与作者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提高出版物的质量,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从编辑的角度来说,编辑要时刻把作者放在心上,要强化作者意识。编辑的作者意识蕴涵于编辑与作者交往的整个过程中,也体现在编辑平常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中。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的有效沟通是推进期刊顺利出版的关键环节.正确对待编辑与作者的关系对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做好出版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笔者简要阐述了编辑与作者的关系,针对高校学术期刊作者群体的特点,着重分析了学术期刊编辑与专家教授作者、与研究生作者以及退修稿作者的沟通现状,提出了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有效沟通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心理契约理论,分析了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心理契约的内涵及基本特征,并根据中国文化背景下心理契约的三维结构理论,建构了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心理契约的结构维度,即编辑与作者的规范型责任、人际型责任和发展型责任,并剖析了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心理契约违背的表现、原因及后果,从编辑和作者两方面分别阐述了促进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心理契约履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翟万银 《编辑学报》2019,31(4):464-467
通过论文修改培养青年作者以提升其科技论文的写作水平是各刊的重要工作,但编辑需为此花费大量时间。为改变这种状况,本文报道了一种培养青年作者的方法,即拟定具有针对性、建设性、辅助性的稿件修改意见,联合通信作者共同指导青年作者对稿件的修改。编辑只需对照稿件删减预先准备的通用修改意见,得到针对性修改指导意见,便可使青年作者从编辑的细致指导和通信作者的重点指导中获益。编辑轻松、高效地完成了稿件修改,青年作者也获得了论文写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黄志红 《编辑学报》2016,28(5):418-420
从编辑人员的角度论述编辑与作者的合作,包括向作者虚心学习、对作者严格要求、为作者热忱服务,从而实现编辑与作者的密切合作,达到提高期刊质量、编辑与作者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科技类图书作者的开发与找寻不可无章可循,编辑应不断总结经验并使之形成科学系统的方法和体系,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科技类图书编辑应从建立开发新作者资源的渠道,包括定期到书店了解图书信息、通过多媒体了解科技行业动态、充分利用学会、参加学术会议;不断跟进优秀作品和作者以保持作者资源可持续性;培养新作者几个层次出发,构建出一支稳定的作者队伍,使编辑生涯永葆活力。  相似文献   

10.
树立期刊编辑正确的作者观 ,是实现期刊生存和最佳效益的必然条件。期刊编辑要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 ,处理稿件要细心谨慎 ,认真负责 ;期刊编辑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以质取文 ,不以人取文 ;期刊编辑处理退稿要从关心爱护作者出发 ,做到退稿不退人 ;在团结作者和为作者服务问题上 ,编辑要和作者交朋友 ,经常了解他们的创作计划 ,及时提供有关资料和最新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梳理国内外作者贡献声明的研究发展,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作者贡献声明文献的调研,从作者贡献研究现状、作者贡献要素、作者贡献权重算法3个角度对比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和研究特点。[结果/结论]国内外关于作者贡献声明的研究内容还比较有限,其中国内的研究视野较窄,局限于基本贡献权重算法的探讨,而国外则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贡献要素、深入对比分析不同算法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建议今后作者贡献研究从两个方面展开:①开展作者贡献的实证研究,探索我国作者贡献要素发展的共性和个性;②确定不同学科的作者贡献要素,明确作者贡献的要素组成与作者贡献权重的算法。  相似文献   

12.
潘华 《编辑学报》2013,25(5):440-440
对武汉大学于2011年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65个学科共277种学术期刊中署名方式为"通信作者""通讯作者""责任作者""通讯联系人"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学术期刊在使用"通讯作者""通信作者"等标注方式上混乱;作者、各期刊编辑部以及相关机构对其认识也存在差异。由此建议学术期刊有必要统一标注方式并制订执行标准。  相似文献   

13.
对作者耦合分析中的基本理论、方法和问题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力求探寻一种新的学科知识结构发现方法。利用作者耦合对图书情报学的知识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并与作者同被引分析得到的图书情报学知识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证实:作者耦合分析能够较好地挖掘一个学科的"前沿知识结构",它与作者同被引相结合可以更科学、更全面地发现一个学科的知识结构。讨论了作者耦合分析的一些细节问题,如影响因素、研究样本的选择和可视化分析中应注意问题等。  相似文献   

14.
作者共现网络的科学研究结构揭示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共现网络在科学研究领域结构分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构建了作者合作、作者共被引、作者文献耦合、作者关键词耦合及作者期刊耦合五种网络,利用层次聚类和网络关联分析比较不同共现网络揭示科学研究结构的能力。通过层次聚类发现:作者文献耦合网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最高,作者共被引网络和作者合作网络其次,作者关键词耦合网络的结果容易受到干扰,作者期刊耦合网络的分析效果较差。通过网络关联分析发现:作者合作网络与其他网络的相关性都相对较低,与其他网络发现的角度不同;作者文献耦合网络与其他几种网络之间的相关性最高,对其他网络分析结果的替代性较强,多种方法结合运用更能反映科学研究的实际结构。本文还讨论了共现网络子结构研究中凝聚子群分析及中心性指标的适用性问题。图5。表4。参考文献16。  相似文献   

15.
代艳玲  朱拴成 《编辑学报》2019,31(3):343-346
高质量的作者群规模和数量直接影响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打造和建立一支高水平作者队伍是实现期刊发展的根本保障。近年来为不断吸引并扩大《煤炭科学技术》核心作者群,编辑部做了许多工作。文章介绍编辑部在维护、发现、寻找、结识、培养核心作者群方面的有效举措:从同学科高影响力期刊中,从高被引论文作者中寻找核心作者群;成立学术组织或机构,聚拢优秀青年作者群;开设特定群体专栏吸引核心作者群;以选题策划为手段,或与会议主办方合作开设专栏挖掘核心作者;以论文写作知识培训为手段培育潜在优秀作者等。文章指出以情感为纽带,利用优质的服务,并与核心作者群建立顺畅的沟通联络机制是持续赢得核心作者群支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证论文中作者单位标注的正确性和一致性,建立一个正确、规范的作者单位中、英文名称数据库,在以后审核作者单位名称标注是否正确时,就可以直接参照数据库中的内容,如二者不一致,就把这个修订工作交给WORD VBA的宏命令来完成.通过编程以实现作者单位名称的自动替换,避免了人工修改容易产生的拼写错误和格式错误.  相似文献   

17.
论文作者信息界定及著录原则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陈捷  吕海清 《编辑学报》2001,13(6):357-358
为促进科技期刊论文作者文作者信息录著的规范化,对作者信息进行了界定:它是作者根据读者需要向读者发出的与作者直接有关的某些特征性信息。作者信息应从属于作者,而不能等同或替代作者;作者署名是正文信息,具有著作权人的效力,而作者信息是辅文(附加)信息,主要服务于信息的传播与联络,作者信息的著录应体现规范性,独立性和简明性3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丛敏 《编辑学报》2020,32(3):303-306
近年来,科研合作的不当署名问题持续发生。设立作者贡献声明制度,使期刊应对不当署名行为更加主动,从源头阻断不当署名乱象。借助作者贡献声明可以识别论文合著中,具有作者资格未署名、不具有作者资格而署名的不当行为;定性判断署名排序与作者对论文的实际贡献是否相符,为署名顺序提供参考,为期刊规范作者署名、防范不当署名行为提供有效依据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张忠  唐慧  王开胜 《编辑学报》2015,27(4):357-358
编辑实践证明,作者自校是科技学术期刊编校过程中的必要流程和重要环节.文章探讨提高作者自校环节工作效果的有效途径,其关键在于:努力使责任编辑全面认识作者自校目的,选择合适的自校时间,明确作者自校的内容与要求,与作者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对作者自校的校改稿要及时整理与存档.  相似文献   

20.
对著者号码选取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在使用著者号码过程中所遇到的及著者号码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