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的双边关系,优化教学过程,达到学好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一全三动一参与”。一全:就是课堂教学中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三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励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一参与: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胆让学生参与“教”和“评”,使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关系,才能让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课堂教学效益得到大面积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种附加的教育.而是一项完整的育人工程,应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而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因素,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趣”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寓教于“趣”,以“趣”培志。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田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数学课堂教学不敢超越《大纲》要求和课本范围,以致把学生统得太死,这样,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现代数学教育观把思维教育作为数学教育的潜在目的,把创新教育作为教学的新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依纲据本”的前提下,应科学地理解,合理地拓展,创新地处理教材,适度地”突破”教学目的,适当地“跨越”课堂教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采用和学生们一起“玩”数学的策略。“玩”数学概括地说就是教师有趣味地教和学生有兴趣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才会有动力,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快乐。“玩”数学是我课堂教学的口号,也是我和学生建立起来的一种默契。那么,教学中什么时候“玩”?又“玩”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徐斌 《湖南教育》2005,(6):36-36
江苏廖明南老师问: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既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也是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措施。的确,这一理念把教、学、做有机地融为一体,但是现在有些课堂,教师设计的活动过于简单化、形式化,学生看似在动手操作,但究竟学到了什么,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是否活动越多越好呢?《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里所指的“数学活动”,应是指数学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问题解决等思维实践活动。而很多教师却把这句话片面地理解为“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甚至有教师认…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其教学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即既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又要培养其综合能力。然而不少数学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仍偏重于传授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定理,不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了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为此须从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上全面进行改革。一、改变教学观念,从分析中去创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改变“为教而教”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师生平等”的教育观,信任学生,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人人动手”的机会,给予“人人成功”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主要是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去分析实际问题。如对事物合理性及不合理性的分析,可以使学生不受思维定势影响,大胆猜想,找到旧事物中的不合理成分,不断地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从而达到提高能力和创新的目的。我在立体几何球体这一节授课之始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拿一个苹果问学生:“假设有两个表面积相同的苹果,一个是球体,一个是正方体,哪一个成熟得快?”让学生进行合理猜想。问题提出后,学生们首先好奇、皱紧眉头,而后有些人拿出...  相似文献   

7.
“数学就是计算,数学难以理解,数学枯燥无味”,这是学生们对数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加之有些老师在数学教学中采用的是老一套的“教条式”、“填鸭式”的教学手法,要求学生死记题型、背方法,使课堂教学成为一潭死水。学生学得枯燥无味,老师教得索然乏味。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学好数学,就得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课堂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而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指出:"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给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的启示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迁移的能  相似文献   

9.
“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来实现的,而课堂教学采用的是分学科进行教学,表面上看,“全面发展”是由各学科的“发展”装配起来的,其实不然,这不仅是一个观念问题,更是一个事实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不只是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且是应该,同时也是能够培养“全面”的人,培养人的基本的全面能力,关键是数学课堂上采用更符合教育本义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也就是说,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校期间,而且在学生个体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就具备了不断创造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在此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现行数学课程标准均强调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置无疑是有效途径之一.对较抽象的“函数”这一初中数学代表性的内容进行研究,旨在通过个案研究探索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选择、设计、实施等过程,达到优化教学,培养学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杨发勇 《教师》2011,(27):63-63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明确了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那么怎样为了学生的“学”而教呢?我认为数学教学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3.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表明兴趣是学习的“激素”之一 ,它能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一种强烈欲望。在课堂教学中 ,当教师充分唤起学生兴趣之后 ,就会获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呢?现就此问题笔者谈点个人浅见 ,以期抛砖引玉。一、展示良好教态 ,创设和谐情景 ,使学生对教师亲近 ,对学习热爱 ,是培养兴趣的先导。我们应把数学课堂教学视为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桥梁 ,努力通过面部表情、动作、语调等进行感情交流。在此基础上 ,教师应注重新课引入的吸引力 ,质疑问难的…  相似文献   

14.
学习有法,而教无定法,我想“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为什么这样说?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一个人的教学艺术、水平也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数学课堂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好的课堂教学应“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进行,  相似文献   

15.
彭金茹 《考试周刊》2011,(50):69-70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深刻说明了数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师的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应当发生变化。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就如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数学教学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当 前数学教师面对的挑战。本文将立足于浙教版初中数学教学,对“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这一问 题展开具体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自觉、积极地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提高觉悟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重点应解决“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探索”,重点应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探索之间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活动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教师的“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教育理念,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的报告《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中指出:“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在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我们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下策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数学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会独立学习的有效手段。数学预习:一方面,让学生以有准备的状态参与学习,进而实施高起点的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预习为落实“教为了不教”的理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发展,情境教学法以其显著 的特点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脱颖而出,成为各科课堂教学的“常 客”,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情境教 学法,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 数学学习兴趣。那么,问题在于如何进一步拓展“情境教学”的 内涵,保证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每个教师不得不面对的 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