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职业倦怠(burnout)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弗登伯格(H.J.Freudenberger)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相似文献   

2.
“职业倦怠”源于英语“Job burnout”,也称为“工作倦怠”或“职业枯竭”,是指由工作压力引起的,以身心极度疲惫为主要标志的综合反应。教师职业倦怠则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呈现出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aslach等人对职业倦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研究指出,职业倦怠有三种典型的心理或行为表现:(1)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即个体的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情感资源枯竭,  相似文献   

3.
一、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减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疏离和冷漠。教师在经历职业倦怠时有以下三种典型的心理或行为表现。1.情绪倦怠感。处于职业倦怠的教师常常表现出疲劳感、性急易怒,容忍度低,并且在情绪上缺乏活力与热情。有一种衰竭、无助感,并对生活冷漠、悲观。  相似文献   

4.
职业倦怠是现代人适应现代复杂社会时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衰竭的不良状态。职业院校教师面对变化了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心理上充满压力、挫折和职业倦怠感。研究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职业倦怠是现代人适应现代复杂社会时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衰竭的不良状态.职业院校教师面对变化了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心理上充满压力、挫折和职业倦怠感.研究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寄宿制学校教师心理倦怠及其干预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现状述评 "倦怠"(burnout)一词原指枯竭、耗尽.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职业倦怠(job burnout),它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概念,用来特指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者由于工作所要求的持续情感付出,由于在与他人相互作用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的加剧,而最终导致的在情绪、情感与行为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职业心理倦怠容易发生在医疗护理、教育等与人打交道的行业中,而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心理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相似文献   

7.
职业倦怠:教师心理健康的突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倦怠是西方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研究中较为流行的一个概念。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它的主要特点是对服务对象的退缩和不负责任、情感和身体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如易激怒、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较大的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已经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通常表现为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可表现为生理、心理多种症状,已影响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学生的健康成长,还影响到教育事业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本质上是由于个体对自身工作的付出与得到的回报之间不平衡的认知而导致的心理与行为上的消极反映,主要涉及个体、学校和社会等三个方面因素。消解教师的职业倦怠,应当从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研究考察特岗教师职业倦怠、工作压力以及人格特征现状,探究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人格特征相关关系及其影响。采用《职业倦怠量表(教师版)》《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问卷》和《人格特质量表》,对云南省、河南省与贵州省的8个地区345名特岗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特岗教师情感衰竭现象最为严重,特岗教师工作压力来源于聘任压力,特岗教师大部分人格特征属于外倾性、尽责性和开放性;特岗教师工作压力和人格特质对其职业倦怠状况存在不同程度显著相关,并且工作压力与人格特征不同因子对其职业倦怠维度有着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冯启荣 《广西教育》2012,(18):31-32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长时期在工作压力下而在情感、态度和行为上出现疲乏困倦状态。换言之,一个人长期从事某项工作,不能从中得到心理满足,对工作产生一种厌倦情绪。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对近9000名教师进行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82.2%的教师有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适应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这种倦怠心理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课堂的教学质量都构成了巨大威胁。该文紧紧围绕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等方面有针对地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心理提出了克服对策,以期为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道路提供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12.
思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学者费雷登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它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是一种个体无法应对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职业倦怠一般包括情感衰竭、去人格化、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等三个方面。教师的职业倦怠则是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城市校本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及职业倦怠状况,提供团体心理辅导并探讨其辅导效果,笔者采用Maslach编制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ES)以及自编的团体满意度自我评估问卷,对参加校本培训的教师在心理辅导前后进行调查,分析其职业倦怠状况及其自我评估满意程度变化。结果显示: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得分都比较高,其三因子分值在进行辅导后均下降,并具有显著性差异 团体成员对自己的变化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且团体活动前后比较各因子均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城市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状况不容乐观 在校本培训中,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应对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4.
特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诊断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指个体长期处于工作压力状态下所出现的、个体化的认知与情感反应。职业倦怠在与人打交道的职业群体中发生率较高。其中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因其所教学生的特殊性,比普通学校教师更易产生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15.
专职心理教师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的骨干力量,专职教师的工作特点及自身压力导致职业倦怠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和明显,深入分析这种职业倦怠的成因、表现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我国中小学教师所承受的职业压力与日俱增,如果这些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就会导致职业倦怠的发生。职业倦怠也称为“工作倦怠”、职业枯竭”,是一种因个体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应对挫折而产生的身心疲惫的心理状态。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在长时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2003年南京师大的刘晓明等对长春市199名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表明,中小学教师中已经产生了职业倦怠问题,虽然问题不严重,但已具有相当的普遍性;2004年9月《法制晚报》与新浪教育频道联手推出“老师,您累吗?”的在线调查…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对工作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及心理症状,是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本文从职业压力和个体因素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并从知、情、意的角度提出了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应付工作压力而出现的一种极端心理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压力下而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如何预防和缓解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解决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关注,改革教育体制、加强教师心理辅导和教师的自我调节等。  相似文献   

19.
杜小念 《教师》2011,(34):13-13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教师的职业倦怠大多会对其生活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教师职业倦怠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命题。笔者认为,针对教师的职业倦怠,必须从多个方面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师由于工作环境、专业特点以及压力源与其他专业教师有很大不同,因此,导致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原因也与其他教师有着很大的区别。通过研究表明,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来源于长期的、负面的社会刻板印象,由于体育教师没有得到所在学校应有的重视、理解和支持,自我价值长期得不到体现而缺乏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而产生的一种对所从事的职业感到失落、不平、甚至自卑的情感体验,进而导致消极对待工作的不良心理状态。这既是体育教师区别与其他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也是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概念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