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指导下,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为目标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顺利开展,在这一卓越计划活动中大学英语教学活动成为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王玮 《大众科技》2011,(11):169-170
介绍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特点,提出了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方法。通过精选教学内容,引入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等,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大方向.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追求在自己层次上培养出优秀人才.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必须要解决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问题.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全方位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教师也要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方面不断提高自己.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以适应卓越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培养计划"的要求,提出了对现有过程控制课程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的改革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师"。  相似文献   

5.
“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意义显得更为深远,这对当代的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一项关键的挑战,我国对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实践相对于全球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本文从工科教师的培养着手分析,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试图找到教学能力提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卓越工程师培养是工科院校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学校的教学理念陈旧、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薄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生学习态度不佳,是很多高校土木工程本科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也使得很多土木工程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对其综合素质的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亟待提高。本文结合湖北文理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以“卓越工程师计划”为指导进行的教学改革经验,扼要介绍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内涵和要求、培养模式和培养标准,并讨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容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卓越工程师培养中最重要的环节-毕业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创新的过程,毕业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指导下,在政府、高校、企业的联合协作下,毕业设计工作定能得到实质性提高与进步。  相似文献   

8.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大批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这次卓越计划下的模拟电子技术实践之一采用"大作业"的形式进行实施。经过实践,这种形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工程教育大国。然而,我国工程教育培养的许多人才还因为工程意识欠缺、实践能力薄弱、创新能力不强以及职业意识淡薄等原因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我国工业企业。为此,我们要强化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本文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提出了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案,并重点对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改革方案进行实现与运作。对实践教学改革方案的实现与运作强化了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了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探索、研究和实验的重要资料,为不断完善、提高"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0,(9)
"卓越计划"的实施是对学校现行教学组织的优化和调整,在培养卓越工程师跨文化中的大学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写作的心理机制,加强学生构思、转换、修改和自我调控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运用选题构思、开篇、段落展开、衔接、结尾、修改等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好地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耿国庆 《科教文汇》2012,(36):71-71,73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我校汽车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提供了实施目标.在教学中,把课堂教学、实物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新颖丰富的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的现场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形成一套有利于加深学生专业素养发展的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工程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高新技术发展现状出发,根据自身培养目标及教学体系的特点,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工程实际工作,以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指导思想,学习相关的技术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建设需要的工程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因此,"卓越工程师"教育教学实践与创新改革应重点从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模式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以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为目标,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高校大学生素质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完善已成为目前高校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构筑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要求,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途径、培养效果评价以及培养效果反馈5个方面构建了高校大学生素质培养模式,着重阐述了培养途径和培养效果反馈两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为提高高校大学生素质培养水平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需求,分析了传统高等数学的教学弊端,提出了一些数学教学改革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其应用现代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根据"卓越计划"和"教育认证"的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针对高等院校的育人观念转变和机械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和卓越计划实施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初步构建适合卓越机械工程师培养的由浅入深的3部分理论教学体系和循序渐进的4阶梯实践教学环节,为加快提高机械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研究借鉴美国学生发展理论和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研究成果,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试点实践,从学生学习性投入、师生互动、同伴互动、学校资源配置等纬度,测量影响学生学习现状的主要因素,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建立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情况的学生评价体系,以便更好地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一个长远的、全局性的改革计划。结合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提出了提高工科教育的工程回归度、提高企业的参与度和提高领导的重视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计划。本文主要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教学改革及其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哈尔滨工程大学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是我国工程教育领域一次重大举措,文章从"3I"特质的内涵出发,提出了培养具有积极人生态度、工程专业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工程师后备人才方案,探索提高工程人才素质之路。  相似文献   

20.
黄晔 《科教文汇》2013,(14):28-28,30
航海类大学生实践能力欠缺,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航运业的要求。设置航海类专业的高等学校(以下简称航海院校)应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平台,通过完善教学模式、强化海上航行实习、组织航海技能大比武活动等措施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综合素质,要在资金和制度方面予以保障,进而提升航海院校的办学水平,引领国内航海人才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