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县级小报人员少,兼职多。如何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尽力为读者做些报外服务工作?一年来,我们通过四条渠道加强了报外服务工作:一是重视来信来访工作,尽力为农民排忧解难。例如,去年10月,洪河乡一位农民开办了家庭制蜡厂,由于信息不灵,产品积压了八千四百包,金额达五千多元。他带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编辑部,要求报社帮他找找销路。我们尽力设法帮他解决,派记者同他一齐到三个  相似文献   

2.
县级小报人员少,兼职多。如何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尽力为读者做些报外服务工作?一年来,我们通过四条渠道加强了报外服务工作: 一是重视来信来访工作,尽力为农民排忧解难。例如,去年10月,洪河乡一位农民开办了家庭制蜡厂,由于信息不灵,产品积压了八千四百包,金额达五千多元。他带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编辑部,要求报社帮他找找销路。我们尽力设法帮他解决,派记者同他一齐到三个乡镇供销社联系,编辑部还用电话和另外乡镇供销社联系,并写了《谁能助他一臂之力》的消息在报纸上发表。又派人到省城农村报,与《供求》信息专栏编辑联系,发了条信息。由于扩大了信息传递面,他的八千四百包蜡就很快销售出去了。这位读者逢人便讲:肇东报是农民  相似文献   

3.
不甘被孩子拖后腿美国的女记者有了孩子后,不得不分出很大精力来照顾他们。既要当好妈妈,又要干好记者工作,可真够这些“妈妈记者”受的。许多“妈妈记者”深信,自己的职业因为孩子而耽误了,也许自己的丈夫正在青云直上,而她不得不利用休息时间去赶上他。这种担心与美国新闻界商业化的现实是有关系的。“妈妈记者”们一方面要照顾好自己的小宝贝儿,另一  相似文献   

4.
美国白宫有位传奇式的女记者,她从不放过接近总统的任何机会,但又十分懂得一个新闻记者应有的分寸——不与总统做朋友.因为她认为:“记者与官员之间是不必发展私人友谊的”,华盛顿近日为她五十周年记者生涯举行了一个盛会,数位总统特别来信向她致意.  相似文献   

5.
我的感觉     
不知怎么回事儿,大多数人第一次见面,都说我不像记者。自己琢磨一下,问题大概在于营养不良似的的身材和一直没变的学生头,这和影视作品中女记者婀娜亮丽、成熟深沉的风采自然是相去太远。有一回,带着实习生去采访,盘算着有他垫底,我怎么也得像回记者了吧?结果呢,人家满面笑容,伸出热情的手奔着实习生去了。类似的经历多了,自己都有点心虚,再向人介绍我是记者,底气就不太  相似文献   

6.
在我的记者生涯中,曾有一位素不相识的人,先后4次给我写信. 这个人是谁?他为什么要给我写信?落款的名字前又为什么先冠上"一个真诚求助者"、后冠上"一个不该忘记您的人"、再后冠上"一个知恩难报的人"这类感情色彩浓烈的字眼?时间已过去10多年了,至今我与这位"真诚求助者"也尚未谋面,但他的一次次来信宛如发生在昨天.他的每一次来信,都是对我心灵的一次震撼,都促使我考虑该如何做人,如何当记者.  相似文献   

7.
细节体现"关怀" 安徽广播电视台有一档获得过中国新闻名专栏奖的品牌栏目"记者档案".一次,栏目一位女记者去乡下采访留守儿童,采访对象是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记者问女孩多长时间没见到爸爸妈妈了?话刚一出口,孩子就委屈地哭了,看到孩子流泪后,记者不是继续进行"催泪式"的追问,而是放下话筒,拥抱哭泣的孩子,在那一刻,这个拥抱让孩子拥有了一份母亲般的温暖.虽然这段采访没有在节目中播出,却在采访现场引起了老百姓的热烈反响,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8.
天使的翅膀     
杨婧  高波 《出版参考》2004,(6):37-37
很久以前,有一个小男孩,他非常的自卑。因为他的背上,有两道明显的疤痕,就像是两道暗红色的裂痕,从他的颈子,一直延伸到腰部,上面布满了扭曲鲜红的肌肉。所以这个小男孩,时常的讨厌自己,害怕换衣服。尤其是体育课,别的孩子都很高兴地脱下又黏又不舒服的制服,换上轻松的体育服装的时候,小男孩就会一个人偷偷的躲到角落里,用背部  相似文献   

9.
她是美伊战争打响后第一批进入巴格达的记者中,惟一采访到战后第一批逃离伊拉克难民的记者,又是进入战火中的阿富汗的第一位华人女记者,更是进入伊拉克战地的中国记者第一人。  相似文献   

10.
今年7月,河南媒体两名记者从新闻幕后走到前台,在全国各媒体上着实火了一把:一位是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女记者曹爱文。7月10日,郑州一名女童在黄河溺水被打捞上岸,在120急救人员尚未赶到,现场其他人缺乏急救知识的情况下,曹爱文中止采访开始对溺水儿童实施急救。虽然最终并没能救活孩子,但事情被媒体报道后,社会反响强烈。另一位是《河南商报》记者白润岱,在自残重伤的杀人嫌犯郭宝尚住院救治而缺乏医疗费用的情况下,为其送去2000元医疗费。两起新闻见诸媒体后,在赢得叫好声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的争议:质疑媒体与记者作秀者有之,认为记者越位…  相似文献   

11.
段献民 《新闻前哨》2005,(12):35-36
前些时,云梦县几位农民来报社投诉农机质量问题,其中一位说:“我就相信你们报社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因为几年前,他也到报社投诉过农机质量问题,记者电话与厂家交涉后,第二天厂家就派人来解决了问题。这一次,为赔偿问题,几位农民与厂家扯了两个多月都无结果,只好找到报社。记者一边采访,一边做协调工作,前后奔波了半个多月,最后,厂家同意赔付一万五千元钱,几位农民非常满意。他们说:如果媒体不干预,问题肯定无法解决。  相似文献   

12.
7月中旬,我去内蒙占自治区,一是组织霍林河矿区引进设备损失浪费严重的报道,一是探讨如何继续进行抓“六虎”(注)的宣传。去时,随身带了一封读者来信。在这封来信中,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乌加河公社李连生等三人反映了五原供电所频繁停电,使该公社联丰、奋斗两个生产大队造成农业减产的严重情况。到达呼和浩特的当天晚上,我和内蒙古记者刘德有,张世庆同志一道见到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周惠同志,顺便把这封信送请他看看。周惠同志对群众来信非常重视,他收下后,  相似文献   

13.
1930年春,有位读者写信给《生活周刊》主编韬奋先生,揭露国民党交通部长王伯群贪污腐化,生活糜烂,虽然年过五旬,仍逼迫上海一位漂亮的女大学生做他的小老婆,结婚典礼之奢侈,不亚于蒋未婚礼的豪华气派。 韬奋先生已知晓王伯群花数十万元公款,在上海愚园路建了藏娇金屋的事实,他又派人明察暗访,证明读者来信属实,便对来信略微作了润色,加了编者按语,准备在“读者来信”栏目中发表。 稿件正在排印时,接到密报的王伯群慌了,连忙派了商务印书馆一位“交际博士”和一位韬奋先生的老朋友,准备以十万大洋的筹码前来与韬奋先生“…  相似文献   

14.
1990年3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号召全党坚持不懈地努力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湖北农民报》作为直接同全省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见面的报纸,如何让“联系群众”这条红线贯穿在办报始终,一时成为我们全体编采人员思考的中心课题。农村读者有个特点,有话想对党报说,却又“茶壶装饺子——倒(道)不出”。在他们的来信、来访中,只能热情地为编辑部出题目:他那里有“好人”呀,有“清官”呀,请记者去采访呀;或者他那里有条惹不起的“地头蛇”呀,要记者帮他  相似文献   

15.
温州都市报日前派出9位记者到9个居委会出任主任助理。 9位女记者中,除一位带队的部主任外,余均为大学毕业分到报社从事新闻工作不长的年轻人。该报在报纸上刊登了下基层记者的照片、姓名、联系电话及所在的居委会名称,方便群众联系和监督。女记者们每周定时到居委会上班一天,与居民  相似文献   

16.
我在河北日报农村版当记者十多年,采写了400余篇。300万字的各类稿件,其中有40余篇分别获得省级、全国农民报协会及行业好新闻奖。这些稿件大都是与“身”入农村这块肥沃的土壤、“心”入农民群众真情实感的内心世界密不可分的。 十多年来,我饱尝了当农报记者的甘苦,也找到了与农民、农村、农业相通的切入点,采写了大量适合农民口味和需求的好稿,获得了读者的认可,也使男性同行刮目相看。 作为一名女记者,经常深入基层,既要有敬业的热情,又要有克服女性自身弱点和不怕困难的毅力。女记者也和天下所有母亲一样,以百分之百的母性爱护自己的孩子。但在工作需要和牵挂孩子之间,有时就需要割舍一点人之常情,才能深入得下去。  相似文献   

17.
程洁 《新闻记者》2001,(3):38-40
这将是我这一生中永远不能忘怀的一次采访。在刚起步不久的记者生涯中 ,我遇上了这样一位特殊的同龄人———他曾犯下滔天罪行 ,在逃两年。与他的接触中 ,我体会到了作为同龄人所不易体悟的东西 ;这些感受更让我明白了———“记者”这个名词背后更有它的另一番意义。就在年前 ,曾有一位读者给报社来信 ,他说 :“作为记者 ,他承担的不该只是报道任务 ,记者的身上更肩负着启迪民智的社会责任。用手中的笔去开启大众的民主、法制意识 ,自由、平等观点。授之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记得当时在阅报栏上看了这封信后 ,报社的副总编辑任洲…  相似文献   

18.
一封重要的来信 2009年夏天的某日上午,延庆区档案局(馆)接到区信访办的电话,有一封非常重要的群众来信亟待档案局的同志协助处理,请速派人来取文件. 文件取回后,局(馆)领导反复看了几遍.文件的前两页是区委领导的批示和信访办的意见,第三页是一封写给当时中央某领导同志的信,落款人是田铁军,联系人是柴先生.  相似文献   

19.
重要的是路 1990年10月13日上午9时30分左右,我们中国新闻代表团由北京乘机前往奥地利访问。但当天还到不了维也纳,只好到德国的法兰克福,要在那里住一晚,第二天再走。这其实正中下怀,多到一个地方看看,不亦乐乎! 代表团一共5人,团长是工人日报总编辑李冀,团员是广州日报代总编谢烽,北京日报女记者纪涛,全国记协处长戴预璋(也是女的),还有一个就是我。翻译是光明日报驻奥地利记者方祥生,他已经在维也纳等我们了。  相似文献   

20.
记者前面加个“女”,就给这个职业增添了几分靓丽,几分温柔。当美国大兵压境,伊拉克战火即将燃起,各国记者纷纷撤离之时,一位中国女记者如同一只洁白的和平鸽,飞进了硝烟中的巴格达,要把最真实的新闻画面传达给世界。中国为之震撼,世界为之震撼!人们常说,战争让女人走开。可在前南斯拉夫烽火中、在阿富汗战场上,女记者天使般的身影使蓝天变得美丽。战地记者,不再是男人的专利。为追求正义,为追求新闻,女记者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无往不胜。女记者带给这个职业的又何止是靓丽、何止是温柔。她们让同行们:惊讶——震撼——敬佩!当她们用柔弱的臂膀撑起新闻事业一片蓝天的时候,内心又是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听听这四位女记者的独白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