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东西方语言风格论美学思想史上,古希腊亚里斯多德的《修辞学》与我国齐梁年间刘勰的《心雕龙》,双峰并峙,前集大成,后启来世。他们都采用了整体观察、辨证认识的研究方法,其语言风格论美学思想的认识一致。当然,他们的语言风格论美学思想也有相异之处,这导源于各自不同的社会化背景,折射出他们不同的美学旨趣。  相似文献   

2.
“温柔敦厚”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美学例题,在历史演化过程中它涵盖了文学本体论、功能论、创作论、风格论、继承论诸多方面。作为一种美学思想,它是在中国古代平衡政治的现实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同时受敬天保亿的政治思想与儒家的中庸哲学、道家的柔弱胜刚强思想的浸濡,而且它体现了理性节制情感的心理学要求。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一部总结性的文学批评巨著.用现代美学的观点,从文学自身的规定性,对刘勰《文心雕龙》的文学风格进行美学论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居其宏先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他主要对于中外歌剧和音乐剧的理论研究与评论。《歌剧美学论纲》是2002年居其宏所写一本对于歌剧美学进行分析的书,其书分为歌剧本性论、歌剧音乐论、歌剧文学论三编,内容对于歌剧的审美有着多方位的展开描写,从歌剧的形式、风格、形象、乐器还有场面等。《歌剧美学论纲》可以说是我国大陆的学者自己独立的编写的第一部论述歌剧理论的专著。  相似文献   

5.
刘炼  简功友 《海外英语》2012,(23):129-130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被赞为"玲珑剔透的牧歌"。《边城》因其独特的风格而拥有恒久的艺术魅力,因此对这部小说翻译的美学价值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尽管现在国内外学者对《边城》这部小说的研究已有了一些成果,但对其英译的系统、深入的研究却寥寥无几,从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的研究则更是少有。基于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美学思想在翻译界的影响,该文以"三美论"为指导,结合沈从文先生及其小说《边城》中所体现的美学特色,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为主要分析对象,结合自身对原著的部分翻译实践来讨论译者如何通过对语言的选择来体现原文之美。  相似文献   

6.
汉斯立克是西方自律论音乐美学的奠基者,他在《论音乐的美》一书中集中阐述了自己的音乐美学思想。其主要内容由序和七章构成,序是全书的归纳与总结.主要包含正反两个基本命题,而后面的七章则是对序的演绎与推论。《论音乐的美》是西方音乐美学方面的巨著,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它的问世形成了西方音乐美学领域自律论与他律论二元并存的思想局面,树立了西方自律论音乐美学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7.
本文指出中国古典美学的本质特征是和谐,而这一和谐范畴的形成是由于其内部主观论美学和客观论美学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哲学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古典美学内部的主观论美学和客观论美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交替呈现为不同的美学形态,并在和谐的框架内相互斗争,相互吸收,但始终未能冲破古典和谐框架。因此可以说中国古典美学是主观论美学和客观论美学互动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学教化论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教化论是贯穿于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的一条主线,它以“诗言志”、“美刺”说、“文以明道”为核心范畴,形成具有教化特色的文学本质论,功能论,作家论,创伤论及风格论,从而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文学教化论体现出中国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其实质上蕴着强烈的古代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修辞论美学是研究文本的符号系统与文化语境的修辞关系的一种美学理论。它是由文艺评论家王一川教授提出的。认识论美学、感兴论美学和语言论美学是其三大理论来源;文本阐释、文化语境阐释和历史阐释是其三个阐释层次;内容的形式化、体验的模式化、语言的历史化和理论的批评化是其四大特征。修辞论美学吸收了社会语言学的某些特性,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理论,代表着一种美学潮流,而且具有民族文化渊源,更适合解读中国文本。当然,修辞论美学在对历史力量的认识、对自身最高境界的阐释和对多种批评方法之间关系的阐述等方面也有缺憾之处。  相似文献   

10.
王海军 《考试周刊》2008,(8):163-164
庄子思想,意蕴深长,对我国思想史产生深远影响,当然,历来对它的诠释、解读也众说纷纭.尽管庄子本意不是谈美学,但他的哲学却最多美学.其原因就在于它的体道理论从本质上看,是合乎审美的.本文通过美论、美感论和创造论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了庄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嵇康是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自律论"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声无哀乐论》反映了音乐的本质、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以及音乐的功能等诸多问题。《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思想不但在我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国当代音乐美学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初,我国再次掀起"美学热"的研究浪潮,美学也逐渐走进教学论的发展中,与教学论相融合形成专门的研究领域,美学也由其自身的人文特性逐渐成为了教学论研究的科学基础与人文导向。教学论与美学的融合发展从最初的尝试到初步融合,在新世纪的来临之后逐步进入多元、深入融合的发展阶段。回顾教学论与美学融合发展历程,在今后逐渐深入融合的发展趋势中,要加强教学理论体系的开放性;践行"古今中外"法;加强形上之思的研究,以此来促进教学论与美学深入融合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活论转向”目前已经成为当代美学研究的一种趋势。作为当代美学发展的结果,它既是一种新的美学形态,又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无论是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舒斯特曼的“生活表演”,还是当下中国美学界讨论热烈的“生活美学”,这些形式多样的生活论美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陷入了马克思所批判的意识形态的虚假陷阱里——要么囿于理性思辨层面的生活阐释论,要么沦为脱离社会文化现实的微观个体论。而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点,以改造生活世界为目的,为我们阐明了一条迥异于上述理论的生活论美学路向。因此,只有回到马克思的生活论美学,才能走出当下生活美学研究的问题圈囿。可以说,马克思的生活论美学研究既是从马克思主义美学层面对当下美学生活论转向的一个学理回应,也是当前中华美学理论体系建构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声无哀乐"论的研究,旨在考查《声无哀乐论》在中国古代美学、音乐美学乃至整个古代美学系统理论中享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而对魏晋时期这一开创美学新风和新的美学观念诞生的重要时期做深入的了解,进而丰富中国古代美学的内涵。考查该文,对于进一步了解嵇康的人格本体论、审美自觉论以及这种理论对整个魏晋美学思想文化史的新变和新的美学观念形成产生的影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声无哀乐论》研究成果作了新的补充,并结合现代社会作了实践性的阐述,使这一古代音乐美学思想渗透到现代文化中去,有利于促进现代人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审视,促进个人美学境界的提高,从而带动整个社会文明层次的提升,深化美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顾恺之针对人物画提出的“传神”论是中国美学史上重要的理论之一。章首先对顾恺之“传神”论的提出进行分析,然后从理论及创作两方面论述顾恺之的“传神写照”的绘画美学思想在魏晋至元代之间是如何逐渐突破了人物画的领域,广泛地渗透到山水画的领域,从而成为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美学思想的。  相似文献   

16.
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尤其是有关“雅”的标准,一百年来众说纷坛、襄贬不一。本文研究了各种对严复“雅”字翻译标准的评论,结合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的言(象)意论、“美善统一论”观点,认为严复求雅的翻译旨趣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传统使然,但作为翻译标准,“尔雅”的内涵应该重新界定为对原文风格的忠实。  相似文献   

17.
鲁迅审美价值发生论,是对鲁迅的审美之于价值关联的认识、态度、观念以及践行的审美事态如何生成的研究.鲁迅审美价值发生及其生成是在内、外机缘共生的场力下完成的,我们认为传统审美文化积淀、科学美学的吸收、唯美个性的张扬、深度美学的夙求构筑了鲁迅审美价值发生的深度轨迹,探究鲁迅审美价值发生论,对澄明鲁迅的美学范式及其价值多有裨助.  相似文献   

18.
东坡论书是中国古代书法美学中的一份珍贵的遗产,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就其对书法创作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追求的艺术高度、作品的格调与作者的学识修养之联系等方面的论述进行梳理,探讨其论书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9.
蒋孔阳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蒋孔阳创造论美学思想的源泉来自三个方面。其创造论美学思想探索历程中的优先性的历史意识、开放性的问题意识、包孕性的创新意识对当前中国美学建设,有着毋庸置疑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意境是中国美学特有的重要审美范畴。意境论在中国古代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对意境论进行传统研究的章很多,本拟从化学的角度简要疏理一下意境论生成的总体缘由。追根溯源,中国古人对意境的经久不衰的审美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化“天人合一”的浑融性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