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人的机体有能力适应它所经受的大部分刺激。训练就是人体能够适应的那种刺激。机体对训练刺激适应的程度,反映了运动员进步的水平。然而,一旦训练刺激太强,机体就难以适应了。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机体没有潜在的适应能力,而仅仅是由于机体的适应能力暂时没  相似文献   

2.
海洋体育是人们利用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以健身、竞技、休闲、娱乐、医疗等为目的的系列体育活动。海洋体育具有涉海性、动态性、海域性、流动性、柔力性等特征。发展海洋体育与落实国家、省市战略需要相吻合,与"文化强国"的精神相吻合,与人类自身发展相吻合,与发展全民健身的需要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运动可以导致机体产生自由基,自由基可以对机体造成一定伤害。而长期的有氧耐力训练可以使机体产生SOD等抗氧化物质,提高机体的总抗氧化能力,从而减轻自由基对机体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1、运动负荷与负荷量的因素构成 基于对运动负荷和负荷量的新认识,其构成因素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运动负荷”是运动应激的强度,是功率。那么,它的构成因素应是训练理论中“负荷强度”的构成因素:负荷量是机体对外输出功,其构成应表现机体克服外界阻力和内部阻力做的功。其大小由运动负荷和负荷时间决定。通常,可用总重量、总距离、总次数、总时间来表示(见附图)。  相似文献   

5.
一、维生素维生素是机体需要量很少,但本身不能充分制造或完全不能制造的物质。它们是复杂的有机物质,在体内主要作为各种各样代谢过程的调节剂,为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所必需。在能量代谢中所需要的那些维生素颇像发动机上的火花塞。它们本身并不含有能量,但在机体贮存能量,利用能量的代谢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健美操对机体补体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标:研究有氧健美操对女大学生机体免疫分子补体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健美操运动提供医学免疫学实验依据。研究对象:南华大学护理学院2003级30名女生。研究内容:分别利用单向免疫扩散试验与50%溶血法(CH50)测定系统锻炼前后血清中C3、C4含量与补体活性。研究结果:每周参加3次锻炼者,从第8周起可提高机体总补体活性,并维持较高水平。研究结论:坚持运动量适中的有氧运动,能提高机体合成补体的能力,并增强补体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HBO对力竭性运动后机体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让20名体育系男大学生在自行车功率计上运动至力竭,然后随机分成HBO组和对照组,他们分别在HBO和自然状态下恢复约120Min。在运动前、运动后和运动后2小时(恢复期)测定血清LPO含量和SOD活力。实验结果表明:短时间的力竭性运动使机体氧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处于一种高水平状态,并不破坏其平衡;适当的HBO可以提高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有利于运动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100m短跑运动具有连续周期的抛射体运动特征。每一个运动周期分为蹬踏腾起、腾空飞越和着地缓冲3个阶段;每一个运动周期的运动、动力和能量消耗过程可以分解为水平和垂直两个主要方向进行分析。总能量消耗包括维持垂直方向周期运动的能耗、维持水平方向动能增加的能耗和克服水平方向的空气和地面阻力做功的能耗。给出了3方面能耗的计算模型以及总能耗和功率的计算模型。分析表明:用该模型计算世界优秀运动员100m短跑总功率等指标与实际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运动能力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机体中机能的改变。而这种机能的改变大多数不是发生在机体工作对,而是发生在精神和体力的恢复阶段。这种可能是运动训练获得成功的关键性理论在实践中却只为很少的运动员所认识和掌握。掌握这种理论并不困难,难的是把这种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只有很少运动员(大部分都是优秀运动员)才有勇气敢于在训练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攀登高山后登山运动员脑电图的变化及其恢复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通常平原地区的生活条件下,大气压力仅在有限的范围内变动,对机体并不显示特殊的影响。但是,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愈来愈希薄,氧分压逐渐降低,致使机体由于缺氧而发生机能紊乱。大脑是需氧量最高的组织,进入身体內的氧气,有25%是被仅占体重2.5%左右的大脑所利用。因此,大脑对缺氧也最为敏感,故对大脑缺氧  相似文献   

11.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持续一段时间之后,人体的工作能力及身体机能产生暂时降低的现象。就中医来看,是正衰毒损的必然结果。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诸邪丛生,各种毒邪大量停留,滞于血脉、经络,碍于脑窍、心神等,引起运动性中枢疲劳。因而在正气不足的基础上,毒邪也是急性运动性疲劳的基本病机,积毒和积损是过度训练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12.
全能运动是田径运动中技术复杂、运动强度较大的综合性项目。现代全能运动训练、运动负荷不断增大 ,运动员有机体的疲劳也在不断加深 ,所以研究出现疲劳的生理因素 ,进而采取各种有效的恢复手段和措施 ,加快运动员有机体的恢复过程 ,是广大全能运动教练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是当代竞技科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本文仅就运动性疲劳单项评定和系统恢复作一阐述,目的在于把训练和其后的恢复过程统一起来作为一个训练的整体,加速运动性疲劳的恢复速度,提高有机体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乒乓球运动员机体能量的特点,分析了运动员能量产生的基础,阐明了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理,提出了预防和消除运动性疲劳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借助生物适应理论探讨运动训练的本质,为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提供理论依据。运动训练是有目的的改造人类自身的实践活动,其本质就是基于内稳态的生物适应,是对内稳态理论的应用与发展。运动训练中人体对训练负荷产生的应激反应,能引起有机体机能水平的适应性提高,适应过程和适应机理均可通过应激学说来解释。训练刺激会给机体内部带来正负两种效应:适应效应和疲劳效应。在有效的时间内,任何一次训练刺激最终表现为正负两种效应的综合。  相似文献   

16.
抗氧化系统与运动性疲劳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强度增大、运动时间延长或因某些疾病,生物体内的自由基会急剧增多并由此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对机体产生损害,结果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运动性疲劳和损伤发生。生物机体自身内存有内源性抗氧化系统,含有多种抗氧化剂,是自由基的清除者。为了预防和缓解运动性损伤和疲劳的发生,抗氧化剂的外源性补充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就人体的抗氧化系统对自由基的清除以及缓解运动性疲劳进行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17.
略谈运动性疲劳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涛 《安徽体育科技》2000,21(4):100-102
运动性疲劳是由于机体本身所引起的,是由于肌肉活动达到一定程度,身体所表现出的必然现象。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面访等方法对国内外学者有关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学说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以便科学有效地指导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18.
运动性疲劳及其消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祖宝  李昌颂 《体育科技》2000,(3):51-52,57
疲劳是人工作或运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组织、器官甚至整个机体工作能力下降的一种反应 ,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经过休息、调整疲劳就会消失 ,工作或运动能力将得到恢复或提高。  相似文献   

19.
运动性疲劳与骨骼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死亡过程,它对于多细胞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以及维护其自身的稳定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细胞凋亡的机制及运动性疲劳与凋亡的关系入手,综述了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便为寻找新的运动性疲劳的判断和消除手段,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淫羊藿复方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淫羊藿、人参,肉苁蓉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药复方对动物和运动员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复方具有提高机能能力、增强免疫能力、促进雄性激素分泌、提高机体抗氧化功能。因此具有促进恢复和消除疲劳,提高运动能力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