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先,打耳光肯定是体罚了。我这标题包含两个意思:一是并非所有老师都可以成为体罚的主体;二是并非所有学生都可以成为体罚的对象。能够体罚而不会造成恶性后果的老师必须是平时与学生关系不错的老师、师生关系一直融洽、和谐,老师深受学生信赖,这样,“一气之下”的体罚就成为学生可以理解,也愿意服从的手段。换句话说,平时的功夫抵消了体罚的负面效应,正所谓“收效在一  相似文献   

2.
自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废止对学生体罚与变相体罚指示之后,又经过教师暑期学习,禁止体罚学生,已进一步的引起了重视。一般教师都已认识到体罚学生的错误及其危害性,并表示态度坚决的对学生废止体罚。但有不少教师却提出这样问题:“废止体罚以後怎办呢?”现以我个人见解和体会,来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那是我第一次用“体罚”的方式教育学生,但这次“体罚”所产生的效果完全出乎我的预料,也使我更加深切体会到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学生身上永远有值得老师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浅析学校与教师的惩戒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旸 《湖北教育》2003,(17):11-11
很多人在谈到惩戒时,往往会联想到另外一个词“体罚”。在他们看来惩戒与体罚是同一个意思,都是对学生进行身体或心理上的折磨,都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我们认为惩戒与体罚或变相体罚是有区别的,体罚是违法的,应严格禁止;而“惩戒”重在“戒”字,即防止学生越轨行为的  相似文献   

5.
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教育工作者的大忌,这一点在教育界已达成了共识。然而,有的教师却又走入了另一个误区:我不打学生,不罚学生,批评学生有什么错?我严格要求学生,说他骂他是为他好,这也不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个学生家长问我:“现在学校里是不是又允许打人了?”开始我感到震惊,随之,觉得这确是当前学校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体罚和变相体罚,是一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摧残青少年的教育方式,是旧教育遗留下来的痕迹。可是,到了八十年代,在社会主义的学校里,确还有一些教师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有罚站的,有打耳光的.也有用教鞭打的,甚至有打伤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于永正 《青年教师》2009,(12):20-21
1999年12月初,我随教育部组织的“特级教师讲学团”赴广西南宁讲学时,一位青年教师问我:“于老师,您年轻的时候有没有体罚过学生?”我说:“我年轻的时候不懂教育,体罚过学生,而且不止一次。”我的回答竟使他惊诧得张大了嘴巴。惊诧的表情中还带有一些感动和慰藉。  相似文献   

8.
那是我第一次用“体罚”的方式教育学生,但这次“体罚”所产生的效果完全出乎我的预料,也使我更加深切体会到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学生身上永远有值得老师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教育惩罚:教师的职责和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学生在课堂上公然违反课堂纪律时,当学生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时,教师该如何处理?在当前教育中,有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滥用惩罚,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一种是不敢使用惩罚,不作为。一般来说,发生教师体罚学生的不良现象是有地域性的,在农村以及边远地区学校的案发率普遍要高于城市学校。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个人素质偏低,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有更多的压力和渴望,体罚或变相体罚就容易出现。而在城市中,更多的教师是“谈惩色变”。“赏识教育”、“愉快教育”的倡导,新闻媒体对某些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当事件的报道,学校对教师的告诫:“安…  相似文献   

10.
来信提问我是一名在普通中学任教的英语教师。现在强调不能对学生进行变相体罚,所以,我一让他们罚抄单词,他们就说是体罚,让他们站久了一会,他们也说是体罚。我知道教育要照顾学生的心理,不能强制,不应惩罚。可是,面对那些不认真听讲、总是不学习的学生,光说教是行不通的;从实践来看,那些惩罚的措施还是很有作用的。对此,我感到困惑。——读者郭立远  相似文献   

11.
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问题,是全社会所关注的问题,教育部门强调禁止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在生活中,各种媒体关于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问题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各级教育部门也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禁止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学生上不知如何入手。  相似文献   

12.
<正>教师动手打学生的消息一经传播,总会引发社会各界对教师群体的质疑与声讨。身为工作21年的老教师,我对那些体罚学生的教师,愤怒与怜悯并存。在体罚学生的现场,没有赢家,师生双方其实两败俱伤:一边是弱小的、身体与精神受到伤害的未成年人,一边是身心疲惫甚至倍感挫败的教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教师"铤而走险"去体罚学生?一直站立在教育现场,我太知道  相似文献   

13.
面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面对学生辍学、出走及至自杀的隐患,广大教师可谓是“谈罚色变”。然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并非不能体罚学生。 我认为,教师让学生站几分钟和站几小时的性质是不同的。前者属不违法的体罚,后者属违法的体罚。体罚的程度决定了体罚的性质和后果。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体罚。 1.体罚和教育是统一的。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是以体罚为保障的,这正如社会的安定是以国家机器来保障的一样。但是必须明确的是:体罚只能是针对个别学生的、保障正常有效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手段,是不得…  相似文献   

14.
廖信山 《中国教师》2009,(Z1):534-534
<正>"严禁体罚学生!"这是当今教师当中常用的一句话。特别是当某一位家长因老师处罚学生而在学校闹事之后,学校领导就会三番五次、五次三番地在大会小会上强调这么一句话:"严禁体罚学生!"我们的家长们也有了一种共识:老师不能体罚我的孩子。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我们应当感到欣慰。"严禁体罚学生!"成为教  相似文献   

15.
姜桂玲 《成才之路》2009,(35):13-14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无论是采用关爱还是错误地采用了体罚,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关爱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和爱心,而主动地、顺利地按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和目标发展。体罚使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认识错误,从而使学生离教育目标越来越远。有人称。体罚是在关爱无效的基础上的另一种选择。我却认为。如果对学生满怀爱心,总会在关爱的基础上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最佳教育方式。这可能要花费大量精力,但若鲁莽地采取了体罚这一方式,则是被动的、无能的教育。我主张舍“体罚”取“关爱”。  相似文献   

16.
论体罚的历史根源及其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一些学校和家庭中,体罚和变相体罚被当作一种教育手段依然存在,我国早在解放区时就要求废除体罚。建国后,教育部于1952年2月14日发出明确指示:废止对学生施行体罚或变相体罚。此后,又曾多次明令严禁体罚学生。然而,体罚并未绝迹,在一些学校和地区甚至还相...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的印象中,美国的学校是不会体罚学生的。其实不然,许多美国学校也存在体罚学生的现象。外教彼特向我讲起过一起美国学校"公然"体罚学生的事件——美国加州一所小学的校长发现校园里两棵小树被学生刻划了树皮。校长曾经告诫学生要爱护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想不到有的学生根本不听从  相似文献   

18.
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不仅普遍存在,而且被错误地认为是开展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不仅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生良好的个体社会化形成,而且损害了教师和学校的形象.教师在选择体罚学生的对象及体罚的形式时,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倾向性,被罚学生间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及家庭背景差异.体罚不具有教育作用,应通过完善教育制度、提高教师素质、规范教学行为等手段杜绝教育体罚现象的发生,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每次在凤凰网看到报道教师因体罚学生,被家长殴打,或者在微信圈看到教师由于体罚学生被教委给予处分或让警方调查的新闻时,都很痛心,很震惊,很心酸。看了心理学家马志国写的《作孩子最好的心理顾问》一书后,我认识  相似文献   

20.
伍德勤 《教育研究》2006,27(3):88-91
我国颁布的多部教育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禁止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但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对什么是体罚和变相体罚,一直存在模糊的认识,从而导致部分教师仍继续犯体罚学生的错误,而另一部分教师又不敢大胆地管学生,甚至放任学生,降低自己工作的责任心。所以,必须明确处罚、体罚、直接体罚、间接体罚(变相体罚)以及侮辱学生人格的处罚等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同时,还必须明确,禁止教师体罚学生是教育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要求,以杜绝中小学教师的体罚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