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有位名师说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扎实、朴实."所以教师应该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就要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那么,充满"语文味"的课堂又是怎样的教学境界呢?笔者就自己在语文课堂中的思考与探索,与同行们交流.  相似文献   

2.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文味"缺失,主要存在以下原因:语文课堂变得更像舞台而不是学习平台;语文课堂过于偏重语文的人文性而忽视其工具性;课堂教学滥用多媒体课件等等.笔者在本文中论述了相关解决策略,即语文教师要精心备课,备出语文味;认真授课,上出语文味;作业设计,体现语文味;重视实践,练出"语文味",让"语文味"真正回归语...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语文味"这三个朴实而厚重的字眼,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同."语文味"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语文味儿"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然而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促进语文味的生成,确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就语文课堂如何生成"语文味",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4.
上出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是语文课堂追求的境界.有了浓浓的"语文味",我们的课堂才会实现诗意的回归,建构语文与生命融合的独特时空,令师生徜徉其中,流连忘返.语文课堂如何彰显"语文味","语文味"源自哪里?特级教师王文丽<给予树>一课的教学,也许能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的魅力在于具有"语文味",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即"文道同行".然而当前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却存在着轻视"语文味"的隐忧,主要体现在忽视聋生个体生理、能力与兴趣的差异,缺乏学习规律的正确认知,将聋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比普通学生更为严重.久而久之,养成了聋生缺乏探究意识,被动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门丰富多彩的课程,高中语文教师要使语文课堂充满激情与光彩,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要使语文课堂具有魅力与活力,就要使语文教学"五味俱全":高中语文教师要使语文教学融入"人文味";高中语文教师要为语文教学注入"人情味";高中语文教师要为语文教学植入"文学味";高中语文教师要使语文教学具有"生活味";高中语文教师要为语文教学导入"新闻味"。  相似文献   

7.
在多次参加的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中,我们常听到一些小语界专家说:"阅读教学它姓‘语’,因此,阅读教学就要充分体现‘语文味’。"那么,何为"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教学要有语文味,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要在语文课上撒播语文的种子,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教师授课就要精心设计语文课,在开篇引导、课堂指导、收尾诱导上下一番苦功夫。  相似文献   

9.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浓浓语文味呢?  相似文献   

10.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首倡"语文味"教学的程少堂先生对"语文味"的内涵有这样精辟的论述:"在语文教育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的品味手段,让人体验到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堂不是舞台,但胜似舞台。语文课堂和其他的课堂相比,最大的特征是有味道的课堂。一节好的语文课,它声色味俱全。所以,一节好的语文课堂,应是声犹天籁,味如佳肴,色似春野。一节好的语文课,讲者醉,听者迷,其味纯正而又回味无穷。那么,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就要让自己首先具有语文味,这样的语文老师,才会让睿智的语言充盈着温度的情感,沐浴着学生的心房。语文课上设计的教学环节要环环相扣,如行云流水,让学生在听课中,感受着语文的博大、美丽。  相似文献   

12.
有人问一位著名的雕塑家:"你是怎样把石头雕成人像的?"雕塑家答道:"把石头上不是人的地方去掉."同样的道理.我们的语文课也要尽可能地把不是语文的或不具有"语文味"甚至是语文但不是重点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可谓是"删繁就简一树花""削繁去冗存真淳".追求有效的语文课堂,我们就要做减法,减去那些附加在语文身上的种种"外加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有魅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充满"语文味",还要有"艺术性"和"科学性".只有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语文学习变得有滋有味. 一、语文课要教出语文昧 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就是要在教学中体现出语体美、情感美和语言美三者的有机统一.那么,语文课怎样才能教出语文味呢?  相似文献   

1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一轮的课改浪潮激活了富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生成无法预约的课堂精彩:创设情境体验,收获了独特的个性感悟,一堂真正的语文课不是学生分享华美的课件大餐,不是教师退守到仅担当课堂组织者的盲目,更不是掉人教师显示自我才情的课堂旋涡里而不能自拔,而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神奇,引领学生沉入语言内部,能读出语文味,品出语文味,写出语文味,让课堂溢出浓浓的"语文味",真正回归语文教学本体.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语文课堂出现了许多非语文化倾向,即“语文味”的却失.因此我们要净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环境,把不是语文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用语文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魅力,去丰富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海纳百川,长于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才有可能上出洋溢着浓浓文学味的语文课,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语文味"体现出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课堂中,要努力体现闲味、读味和趣味的和谐统一。让语文味回归语文课堂,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实践、体验;另一方面要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化的语文实践情景。  相似文献   

17.
"语文味"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意在进一步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性质,提升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实践的分量,从而提高课堂效益。一般来讲,"语文味"的产生及浓淡主要看课堂中是否进行了一定量的"从读悟写","从读教写",也就是说要看进行了多少"为什  相似文献   

18.
程思堂先生主张语文课堂呈现"语文味",这样的课堂是语文教师所追求的教学境界。本文试就小学语文课堂图和充满"语文味"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纵观当下的许多语文课堂,许多的语文课因追求形式与功利而让原本应该有的语文味荡然无存。课堂上,真正的琅琅书声少了,咬文嚼字的品味少了,扎扎实实的训练少了。缺少语文味是当下语文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觉得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生命,是语文教师追求的境界。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课堂如何拥有语文味做了思考,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应该追求语文味,既是"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目标的体现,更是语文课堂的底蕴和师生语文素养的体现。所以,应该着力提升课堂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