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颖 《出版广角》2018,(2):93-95
《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成名作,他以笑谑式手法创作了这部经典的意识流作品,其中饱含对民族存亡的担忧与对爱尔兰民族反抗精神的颂扬.乔伊斯希望以笑谑式的故事揭示爱尔兰人民的悲伤,表达对殖民者的愤怒,唤醒爱尔兰的民族之魂.  相似文献   

2.
爱尔兰图书出版商协会最近发表了一份名为《爱尔兰图书出版业的未来:战略评估》的报告,在对爱尔兰出版业现状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出版业的重点和措施。 报告指出,在国际上,爱尔兰图书市场只占全球英语市场的0.5%,爱尔兰图书仅占这一市场的25%,这充分说明爱尔兰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一样是纯粹的进口国。这是当今爱尔兰图书出版业  相似文献   

3.
官雪洁 《传媒》2021,(22):73-75
爱尔兰动画工作室卡通沙龙创作的《凯尔经的秘密》《海洋之歌》《狼行者》三部影片被并称为凯尔特神话三部曲.卡通沙龙出品的影片以民族神话传说为种子,以现代社会文化价值观为养分,培育出具有海洋神秘浪漫氛围的生动故事;同时通过对民族宗教文化的再演绎,在爱尔兰宗教历史的时代画卷上增添了反殖民主义的精神色彩.作品古朴经典的二维创作形式与极富特色的民族文化相得益彰,爱尔兰传统的绘画风格与低吟浅唱、空灵动人的配乐交相呼应,使古老的民族神话传说在今天通过动画的方式重新得到认知和认同,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跨越文化差异走进世界各地观众的内心.  相似文献   

4.
甘恬  朱永红  王冬敏 《中国记者》2012,(10):100-101
虽然业界普遍认为,从新闻品种角度观察,纸媒在新媒体时代的竞争优势,在于深度报道和高质量的评论.但在操作实务中,在市场化媒体中已成为重点标配产品的评论,却在县市报寥寥无几. 近年来,浙江的《乐清日报》《瑞安日报》,湖南的《浏阳日报》都创办了评论版.观察这三张报纸的评论版,我们可以发现县市报评论版的共性与特性.  相似文献   

5.
贝克莱与"感觉的集合"乔治·贝克莱(1685—1753)是"英国哲学中神秘唯心主义的代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69页).他生于爱尔兰,曾在都柏林三一学院学习和任教.1724年被任命为北爱尔兰伦登德里副主教.1728—1731年在北美等地进行传教活动.1734年升任爱尔兰克罗因地区主教.其主要著作有《视觉新论》(1709)、《人类知识原理》(171O)、《希勒斯和斐洛诺斯的  相似文献   

6.
1.《实用评论学》作者:姚之华。本书针对当前评论工作和评论写作中存在的新问题,着重回答了两点;一、新闻评论写作有哪些经验、传统和规律,二、为什么要重视新闻评论工作和评论写作如何改革等。2.《信息的传播与应用》作者:冯健伟。本书是一本阐述信息的基本定义与作用,研讨信息传播与应用的普遍性知识及其规律的基础理论书。(?)石华同志长期从事摄影实践和摄影理论研究的总结。  相似文献   

7.
丁建庭 《青年记者》2016,(16):52-53
去年8月21日,一则《人民日报首发地方党报评论员文章纵论改革“问题导向”》的帖子传遍互联网.前一天的《南方日报》评论员文章《改革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被《人民日报》转载,被媒体观察人士敏锐发现,并被记录为党报评论近23年来的“又一个第一次”.实际上,这只是去年《人民日报》转载《南方日报》7篇评论中的一篇.除了《人民日报》,新华网和新华社客户端还全文转载了《南方日报》50多篇评论,并13次发消息推介《南方日报》重要评论.如此高频率的转载引起了舆论热议,极大增强了《南方日报》评论的“二次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周丹平 《采.写.编》2021,(12):85-86,16
有效说理是新闻评论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功能.本文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经济日报》等媒体多篇新闻评论为案例,探讨了新闻评论在全媒体时代实现有效说理的重要意义,认为要实现有效说理,就应在用事实说话、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加强情感力量三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9.
黄绿蓝 《青年记者》2017,(23):126-127
《每周评论》于1918年12月22日在北京创刊,于1919年8月30日停刊.《每周评论》的创刊宗旨是“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主要撰稿人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周作人和高一涵等,与《新青年》是同入主持,亦可视为《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评论》和《新青年》互为补充,互相配合,猛烈抨击封建社会的旧思想,积极宣传新思想和新文化,对当时人民的思想起到陶熔鼓铸的作用,成为五四时期传播启蒙思想、启迪民智、动员中国人民改造旧社会的重要刊物.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党报评论工作也在改革中不断创新,《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米博华曾就党报评论及人才培养等问题,于2002年和2004年在《中国记者》及人民网两次对话交流。近来本刊就党报评论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及评论工作者的职业素养等问题,再次与他进行了探讨。党报评论的定位:《人民日报》社论是党报评论中的著名品牌,人们提到报纸评论首先想到的是它,那么《人民日报》评论的定位是什么?米博华:可以从《人民日报》评论的特性方面,归纳出它的基本定位:权威性——重大新闻、重大事件、重大活动,中央指定《人民日报》是重要发言人。公信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闻评论与电视传播媒介真正意义上的结合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创办第一个新闻评论栏目《观察与思考》。[1]此后地方省市也充分利用电视传播的优势,相继办起了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以《焦点访谈》,《央视论坛》,及后起的《新闻1+1》、《环球视线》一批电视新闻评论为中坚力量的电视评论格局充分展示出了电视传播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2.
章琴丽 《青年记者》2012,(23):36-37
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首次推出电视评述节目《观察与思考》,这是我国电视界最先出现的电视评论.①1994年中央电视台创办《焦点访谈》,标志着电视特色的评论节目形态正式诞生.②此后,各种类型的电视评论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省市电视台.电视评论凭借着电视媒介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在引导舆论、反映问题、启发思考、区辨善恶上发挥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复旦大学出版社在出版了教科书《新闻评论学(修订本)》后,最近又出版了新闻业务丛书《广播评论——功能、选题与语言艺术》。《广播评论》一书的作者仲富兰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评论员、主任记者、《今日论坛》节目的主编。该书较系统地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播新闻评论的成功经验与作者的真知灼见,努力研讨广播新闻评论的特殊规律与写作技巧,是一本难得的好书。目前,有关新闻评论写作的书籍不少,然而花30多万字专门研究广播评论的书籍还很罕见。  相似文献   

14.
黄冈日报一直重视新闻评论的引领作用,常规八个版面,有超过一半版面设置有评论栏目,譬如,头版的评论栏目有《今日快评》、二版头条的新闻+短评以及《说短道长》,三版的《东坡时评》、教育周刊的《教育漫谈》等等.党报评论一样需要入“情”入“理”.党报是各级党委机关报,其评论往往带有严肃性、权威性、不可替代性,但不能面无表情,冷漠示人.  相似文献   

15.
2017年1月1日,《贵州日报》全新改版,理论版的重构与评论版的推出成为改版的核心工作.运行半年来,《贵州日报》的理论评论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受到了主管部门和读者的肯定,理论评论成为了2017年《贵州日报》改版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深度、热度、温度、广度、力度'五度合一',打造理论评论前沿高地",改版之初提出的目标初步实现.  相似文献   

16.
温婧 《青年记者》2017,(9):53-54
新世纪以来,网络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给传媒生态和舆论环境等带来了明显的变化.以言论频道新闻评论、留言板跟帖和论坛评论为主要内容的网络评论发展迅速,报纸评论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新京报》是我国最早开设评论专版、并将评论放在仅次于头版地位的报纸之一,以其为例探讨融合背景下如何发掘并保持传统评论的特色和优势,对于积极构建报纸评论与网络评论的新格局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具有新闻性、政治性、群众性的特点.相比而言,《人民日报》评论的新闻性和政治性强的优势更为突出,而人民网的群众性和传播力优势更加明显,这为两者的统一提供了可能性.《人民日报》评论追求线上与线下统一的过程,也是线上和线下优势互补、协调、配合、融合的过程. 一、《人民日报》评论追求线上与线下统一的迫切需求 新世纪以来,新闻网站在现代传播体系中从配角蜕变为主角之一,从边缘媒体成长为主流媒体,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我国网络媒体在所有制结构上是公有制(重点新闻网站)和私有制(民营网站)并存.网上信息服务提供者有新闻网站、论坛、搜索引擎、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互联网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指的“签名评论”,是指在报纸上以作者的手写体签名的评论。如将评论分为大型重型评论、中型评论、小型评论三类,签名评论一般属于小型评论类,且多为专栏评论。在新中国的新闻史上,签名评论是个新生事物,是大胆试验的产物。在人民日报报系里,《华东新闻》是最早开“签名评论”专栏的版面之一。笔者有幸于1997年到2000年间,与另一位同志共同主笔《华东新闻》的《每周经济时评》专栏,4年内共计撰写了100多篇经济评论。时至今日,出去采访与人交换名片时,还常听对方讲:哦,我知道你,就是在《华东新闻》上签名的那位记者。有一次,采访一位省…  相似文献   

19.
陈原作为一位杰出的出版家,在建国前参与编辑的期刊很多,如《国际英文选》、《少年战线》、《新华南》、《反侵略周刊》、《民主世界》、《世界知识》、《读书与出版》等,也撰写了很多期刊评论文章。他的期刊评论与他众多的图书评论一样,大多是融介绍、评点和抒情于一体的随笔形式。有以人评刊,以刊忆人等,大都围绕“刊和人和我”这一主题,或道出文坛掌故,如忆史枚、陈翰伯等,或态度诚恳.率真直言,写出刊物与时代之沧桑。  相似文献   

20.
李辉 《编辑学刊》2006,(5):61-64
从1913年4月发表第一篇文言小说《怀旧》到1936年6月出版《药用植物》一书,鲁迅与商务印书馆交往23年.在此期间,他以书信、杂文等形式对商务印书馆作过许多零星的评论,这些评论有的涉及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物,有的臧否商务印书馆的具体人员.从这些评论中隐约可以看出一个现象,即商务印书馆更多时候是他批评的对象.对于这一现象,本文结合商务印书馆的历史对鲁迅的这些评论作些简单的叙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