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0 毫秒
1.
意识流作品以其特有的空间叙事为读者的解读带来一定障碍。然而,看似杂乱的空间并非无章可循。作为人类意识表征的语言,任何一个言语信号都是讲话人为引导听话人在各心理空间中穿行而设的路标。意识流作品中,回指语已超越了单纯的回指功能,成为心理空间及空间视点转换的标示语:当先行语指称实体在话语交际双方大脑中的活跃度不变时,对其采用不同形式的回指语标志着语篇所处心理空间的转换;如心理空间不变,回指语形式的变化则标志着该空间视点的变化。读者可以借助回指语形式的变化,正确分辨出语篇所处的心理空间,进而完善对作品及作品人物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的心理空间理论认:语篇的构架是一个若干相互关联的心理空间网络的结构体。本文将尝试基于这个理论来探讨语篇中的视角转换现象,旨在为语篇衔接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认知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阅读语篇的过程中也必然有认知心理的运作。现阶段许多语言学家开始从心理认知的角度来探析语篇的连贯性。在理解语篇的时候,不仅要理解语篇的外在形式,还要有效地开展心理认知活动对语篇的背景知识和预设内容等进行深层的解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语篇连贯。认知语言学中的缺省预设和原型理论在解读语篇连贯的实际应用过程当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证实了从心理认知角度来研究语篇连贯具有切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零形回指是语篇中一种常见的指示现象,是语篇的一种重要衔接手段。零形回指涉及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等语言描写层面,其中零形回指的界定、分类等相关问题一直没有系统性的研究。以《Яесть,тыесть,онесть》语篇为例,将可及性理论与俄语语篇结合,从可及性理论和认知推理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着重分析俄语语篇零形回指现象以及影响俄语零形回指确认的因素。通过例证发现,在俄语语篇中零形式的回指语具有最高程度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5.
可及性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把回指语看作对象实体在人的心理空间中的可及度的标识。不同的回指语标识了对象实体不同的可及度。本文将对英汉代词回指进行对比及研究。  相似文献   

6.
语义缺省会导致语篇从表面上看起来不连贯,但人们仍然能将表面上不连贯的语篇理解为是连贯的,这是由于人们的心智连贯性在起作用。心智连贯性是人类的拓扑认知能力的表现,我们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拓扑性使我们认识这个世界成为可能。从认知拓扑观的视角来看,心智连贯性体现为人类认知拓扑结构的连通性。通过认识物理空间的拓扑连通性和认知空间的拓扑连通性,来理解语言空间的拓扑连通性,从而回答"表面上不连贯的语义缺省的语篇为什么能被理解为连贯的语篇"这一问题,揭示语义缺省的认知理据——拓扑连通性。  相似文献   

7.
无明示先行项回指是话语结构中一类较为特殊的指称形式。由于在语篇表层没有显性的指代,回指解析过程并不是简单地运用语言知识在语篇中找出与回指语在形式上对应的语法成分,回指关系的确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认知角度结合Ariel的可及性理论对语篇中无明示先行项回指现象进行解析,可以对其认知机制有更深入的分析,对无明示先行项回指现象有更全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语言能力是认知能力的一部分,语言使用是认知能力在心智中的映射。回指,作为一种普遍且经典的修辞手法,已经激起了众多语言学家以及修辞学家从词汇和句法层面的研究。从认知的视角,回指在实质上是基于认知推理的一种话语或语境连贯。在Fauconnier心理空间理论基础上,从话语的连贯和一致等方面,对英汉语境中的直接回指与间接回指进行认知解释,并探讨回指成分的使用如何激发受话人的相关认知域,建立心理空间模型、解读话语层级一致连贯。  相似文献   

9.
李克  李淑康 《文教资料》2006,(26):169-170
在语篇分析中,回指是语篇衔接的一种常见的语法手段。它对于体现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构成完整的语篇结构都具有重要意义。语言学家们也从不同角度对回指现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本文尝试从认知语境的角度来分析回指现象,并试证认知语境对回指现象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语言学的研究热点逐渐转向与跨学科、跨方向甚至是跨文化相关的研究。本研究将认知语言学与语篇语言学相结合,以理想认知模式理论为基础对间接回指加以分析探讨。对三种不同形式的间接回指进行详细的例证分析,最终发现这一理论的运用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准确地理解语篇,同时对理论本身也有一定的深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零形回指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回指形式,而《政府工作报告》是特殊的公文文体,其零形回指形式与其他文学作品或法律文献相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从句内和句间零形回指、邻近和长距离零形回指等方面对先行语为"我们"的零形回指进行研究,并分析使用零形回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指称词语在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后指照应在汉语中是一种特殊的照应方法。VanHoek从认知的角度阐释了英语中的后指现象,并且提出一系列照应约束规则。基于VanHoek的照应约束规则,我们将对汉语中的后指现象进行探讨,并根据汉语的特点,提出了两条补充原则以期对汉语第三人称的后指研究提供更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把”字句是一种很重要而且使用频率很高的句式,“把”字句中“把”后宾语前后具有篇章回指现象,“把”后宾语前后的回指主要有代词回指和名词回指。  相似文献   

14.
《海外英语》2012,(3):7-8
The anaphora resolution firstly relies on the special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anaphor and the antecedent.But this kind of associa tion may not result in the accomplishment of the anaphora resolution.By the analysis of many kinds of anaphoric examples,this paper will point out that,when the anaphora resolution has some mistake,the linguistic context will restrict on anaphor.The purpose is to influence semant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antecedent and the anaphor,and make the anaphora resolution accomplish successfully.  相似文献   

15.
许余龙(2004)指出,回指是指这样一种语言现象,即一个(往往是简略的)语言表达式来指代同一篇章中(通常是上文已经出现过的,但也不排除是下文中的)另一个语言表达式所表征的意义或事物。陈平(1987)将回指分为名词回指、代词回指和零形回指。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人们用转喻进行说话和思维是我们日常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我们就可以依靠转喻思维来解读语篇回指。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关于语篇回指的研究,进而构建转喻的理论框架阐释英语语篇回指;最后指出了这项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名词照应是指称理论中照应的一种,根据该名词与先行语的语义关系,可将名词照应归为复指、同义或近义、内包、抽象与具体、整体与局部、形式与内容、行为与结果七种关系类型。名词照应有重要的语篇功能,对语篇写作时恰当编码和阅读时准确解码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刘恒 《海外英语》2012,(2):235-236,240
代词作回指语是回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代词的回指功能是保持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正确解读代词的回指指称意义对于把握整个语篇的主题和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可及性理论为基本理论框架,依据影响回指可及性的四大因素:距离,竞争性,显著性和一致性来分析代词的所指对象的确定以及其回指意义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语篇中的回指是影响英语阅读的一个重要现象,从话题、距离、激活程度三个方面对影响语篇理解的回指关系中的各个因素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在一个先行词和一个回指形式间的强烈联想可以引起预测,有效帮助语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中,零形回指对外国留学生来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通过分析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英美留学生叙事语篇偏误材料,将偏误类型归为:零形回指不足和零形回指过度两大类,同一话题链中零形回指不足、小句之间使用关联词语连接的偏误、人称作定语多余的偏误、话题转移、小句间语义变化五小类。并进一步分析零形回指偏误产生的原因,应当包括汉语零形回指分布复杂、英语母语负迁移、教材编写方面的影响和泛化学习策略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本次研究探讨了篇章回指的理解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以及综合英语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受试解读篇章回指的能力与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英语水平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说明篇章回指解读能力是阅读理解能力以及综合英语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