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首先通过力学试验研究表明,在添加弱碱性无机盐Na2HPO4的情况下水泥土的强度可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次,水泥土无荷和有荷膨胀试验表明在Na2HPO4掺量0.25%(质量百分比)时,可以获得较好的膨胀控制效果;再次借助于失重法研究Na2HPO4对钢材的缓蚀效果,表明该配方可以有效地降低海水水泥浆液对#45号钢挂片的腐蚀作用;最后通过扫描电镜直接观测法研究了海水混浆水泥土在添加缓蚀剂后的结晶状态变化情况,表明无机缓蚀剂Na2HPO4可以提高水泥土的结晶度,增强力学性能。研究表明添加适量Na2HPO4和超细硅粉的海水混浆淤泥土在提高水泥土强度的同时,能够将膨胀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起到了良好的缓蚀作用。  相似文献   

2.
沈耀剑  薛文  陈刚 《科技通报》2019,35(1):124-128,134
对水泥搅拌桩桩身的强度测试,施工现场与《水泥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中所述室内试验在取样方法上存在差异,导致现场检测与室内试验结果间产生差异。本文分别采用原状土和风干土制备水泥土试样,模拟施工现场和室内试验原材料,研究原材料不同、水泥掺入比和水灰比等配合比参数不同对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当水灰比为2.0,水泥掺入比分别为15%、18%、20%时,水泥掺入比的变化对两类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黏聚力的影响均不明显。当水泥掺入比为20%、水灰比分别为1.3,1.5,1.7时,两类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黏聚力均随水灰比的增大而减小。配合比设计参数相同时,风干土样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黏聚力均高于原状土样水泥土,而原状土样水泥土的内摩擦角则略大于风干土样水泥土。试验结果显示,风干土样水泥土的强度测试结果与原状土样水泥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采用根据规范试验方法所得的力学性能指标指导实际工程将偏于危险。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试验的方法,探讨不同浓度的碱性离子在不同龄期下对水泥土的力学效应;以氢氧化钠溶液模拟碱性环境,研究掺入外掺剂的水泥土在碱性环境下的强度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双掺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要明显高于单掺外掺剂水泥土的强度;碱性环境对水泥土的强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水泥土强度随着溶液浓度增加而变强。  相似文献   

4.
把杭州某垃圾发电厂生产的垃圾废灰作为一种廉价的外掺剂加入到水泥土中用以改性水泥土,以做到资源的综合利用。把垃圾废灰、水泥和黏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垃圾废灰水泥土,通过室内静三轴试验(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在试样含水量、水泥掺入比、成型密度相同时,研究其在不同垃圾废灰掺量、不同龄期和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和抗剪强度等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垃圾废灰水泥土的强度随着废灰掺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掺量6%左右时,抗剪强度有最小值;在水泥掺量15%,废灰掺量在3%~20%时,废灰水泥土抗剪强度较原状土可以增加10~60倍;垃圾废灰水泥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在早龄期呈应变软化型,随着围压和龄期的增大,逐渐呈应变硬化型。垃圾废灰具有一定的活性,早期废灰的掺加主要起充填作用,增加水泥土的密实度,在某一掺量下(6%),会降低水泥土的强度;后期(7 d及以后)垃圾废灰活性被逐渐激发出来,参与了水泥土的二次反应,使废灰水泥土的后期强度提高。研究结果对于垃圾废灰应用于软基加固和路面基层材料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处置垃圾废灰,现将垃圾废灰作为改性材料应用到水泥土中,将垃圾废灰,水泥和淤泥质土在水的作用下,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一种新型的水泥复合材料。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不同废灰掺量、不同水泥掺量以及不同龄期对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研究表明:随着龄期的增长、废灰和水泥掺量的增加,水泥土的无侧限强度增加;在养护龄期早期,水泥土的无侧限强度增加速率较缓,后期增长相对较快;水泥土的破坏特性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由塑性破坏逐渐过渡到脆性破坏;当废灰掺量与水泥掺量比在1~2之间,水泥土的抗压强度最大,且废灰最佳掺量为10%~15%。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模拟试验的方法,探讨了一些侵蚀性离子在不同浓度、不同龄期下对水泥土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化学作用对水泥土的强度具有明显的影响,这对水泥土在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的设计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泥土搅拌桩是指利用水泥或水泥系材料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就地将原位土和固化剂(浆液或粉体)强制搅拌、使土体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从而提高地基土强度和增大变形模量的一种复合地基.  相似文献   

8.
王立峰 《科技通报》2012,28(9):31-35,66
把纳米硅粉掺加到水泥土中,并对纳米硅水泥土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借用地质学的矿物切片技术,对不同配合比下的纳米硅水泥土进行磨片,在显微镜下对薄片进行对比分析,并对部分试样进行了电镜扫描和X射线衍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硅可以改善水泥土的宏观力学性能,对于增强水泥土而言存在一最佳掺量。小于这一个掺量随着纳米硅掺量的增加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增加,超过这一掺量反而会降低水泥土的强度。显微镜下纳米硅水泥土为嵌镶结构,白色相和黑色相部分嵌镶于微透明的红褐色的基质之中。石英、长石为粘性土中较为稳定的成分,显微镜下边缘清晰,无色透明。它一般不与纳米硅、水泥的水化产物,石英表面为水泥的水化产物和粘土矿物等所覆盖。水泥土中小于50 um的小孔隙随着纳米硅掺量的增加而增加,孔隙分布较均匀,而到了强度的最佳掺量后,小孔隙减小而大孔隙增加,从而降低了水泥土的强度,显微镜下对纳米硅水泥土孔隙及其分布特征的分析有助于对纳米硅增强水泥土的固化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淹水培养条件下(土/水=2 g/40 mL),研究连二亚硫酸钠(200 mmol/L Na2S2O4)对p,p'-DDT在自然土和Na2S2O4还原土壤中降解历程的影响及机理.在自然土和还原土中添加Na2S2O4促进p,p'-DDT降解,2 d降解率分别为73%和79%,随后降解缓慢.p,p'-DDT在土壤中降解为p,p'-DDD和p,p'-DDE.p,p'-DDT主要被Na2S2O4降解,Na2S2O4还原土壤产生的Fe2+也有贡献.Na2S2O4与Fe2+体系对修复DDTs污染土壤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实验以二乙烯三胺和油酸甲酯为原料,经升温加热脱水制备出咪唑啉中间体,再对其进行冰醋酸的改性,合成了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增加了其水溶性。以静态失重法评价了咪唑啉中间体和季铵盐在1mol/L盐酸中的缓蚀效率,通过红外光谱仪表征咪唑啉类缓蚀剂的结构。试验表明,咪唑啉中间体作为缓蚀剂添加到腐蚀体系中,Q235碳钢的缓蚀率最高为96.50%,而经过冰醋酸改性后得到的咪唑啉季铵盐作缓蚀剂时,对金属材料的缓蚀率达到了98.2%。通过电化学极化曲线测试可知该咪唑啉类缓蚀剂为阴极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11.
有机物料对高产稻区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方兆登  徐富安 《科技通报》1992,8(5):309-312
对高产稻区土壤在氮、磷、钾化肥高水平施用条件下,投入有机物料后对土壤肥力及其产量的影响作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增添有机物料后不仅使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加,而且对土壤的团聚水平、团聚度和结构稳定性、通气孔隙、水容量等的土壤物理性状有显著提高;土壤内在的自动调控性能增强,其抗逆性也增加.而单施化肥区土壤有机质略有下降,速效磷增加.速效钾却亏缺.尽管单化区土壤团聚水平、团聚度比试前土壤有所增加,但孔隙水平仍与试前土壤基本类似.所以土壤内在的自动调控性能和土壤的抗逆性均不及稻厩,麦厩区.因此在灾年(多雨)是稻厩、麦厩区产量较单化区分别高10.60%和14.23%,而在正常年景其产量却无明显差异,这可能与高水平化肥施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土壤电化学是土壤学中一个新的基础性学科分支.它在土壤学从宏观到微观的发展过程中正处于最新阶段,而且它本身也在迅速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3.
土壤安全是基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土壤系统认知, 关系到与粮食、纤维和淡水等相关的全球土壤资源利用与保育。土壤对粮食安全、水安全、能源可持续性、气候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些土壤相关问题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土壤安全也是一个多属性多指标的概念, 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包括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过程变化), 而且具有社会属性(包括经济、社会、政策等)。文章在充分认知土壤安全概念以及分析我国土壤安全重要性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土壤安全的宏观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安全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土壤资源丰富多样, 空间分异明显, 但宜耕地面积小, 总体质量不高;受人为活动强烈影响, 土地垦殖率高, 耕地后备资源有限。总体上, 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均属严重制约型, 人地、人粮矛盾突出, 特别是近20 年来, 由于利用管理缺乏合理的布局和规划, 建设占用耕地使优质耕地减少过快;生态脆弱带土地退化势头没有遏止, 土壤污染有加剧趋势, 土壤安全形势日趋严峻。我国土壤资源基础调查工作基础薄弱, 土壤资源现状不清, 缺乏科学有效的土地资源评价方法和标准, 土壤资源管理相对粗放。需要加强土壤资源科学的基础研究, 深化土壤功能与安全的内涵, 更新我国土壤资源清单, 为多目标土地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模型和决策。  相似文献   

15.
土壤安全的概念与我国的战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安全是基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土壤系统认知,关系到与粮食、纤维和淡水等相关的全球土壤资源利用与保育。土壤对粮食安全、水安全、能源可持续性、气候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些土壤相关问题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土壤安全也是一个多属性多指标的概念,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包括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过程变化),而且具有社会属性(包括经济、社会、政策等)。文章在充分认知土壤安全概念以及分析我国土壤安全重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土壤安全的宏观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从土壤安全角度研究我国土壤保护战略问题, 对持续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 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保障农业生产与食物质量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章在分析我国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我国土壤保护宏观战略研究中亟需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 即土壤保护的战略思想、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及战略重点, 保护战略的实施对策, 以及土壤安全工程创建思想, 为制定国家土壤安全战略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土壤保护宏观战略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土壤安全角度研究我国土壤保护战略问题,对持续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业生产与食物质量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章在分析我国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土壤保护宏观战略研究中亟需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即土壤保护的战略思想、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及战略重点,保护战略的实施对策,以及土壤安全工程创建思想,为制定国家土壤安全战略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系统综述了中国土壤环境污染状况与监管需求、国际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研究态势和中国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研究现状;展望了中国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的未来研究与发展, 强调了科学认识土壤环境系统和研究农用地及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控和修复科技的紧迫性, 提出了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科技专项研究的建议, 以促进现代土壤环境科学与技术创新, 加快土壤修复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然资源综合观测视角下的土壤肥力评价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裴小龙  韩小龙  钱建利  陈文  秦天  李翾 《资源科学》2020,42(10):1953-1964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实现自然资源综合观测和统一管理的重要支撑,然而,目前仍然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本文基于文献计量的方法,对CNKI库中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国内学者对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所选用的主要指标,并分别从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和土壤生物学3个不同性质方面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等是土壤化学性状的重要指标,容重、土壤含水率和质地等是土壤物理性状的重要指标,脲酶、转化酶和代谢熵等是土壤生物学性状的重要指标。在此基础上,以全国自然资源综合观测和统一管理的需求为导向,遵循综合性、稳定性、独立性和获取性的指标选用原则,提出了土壤肥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方案,旨在为开展土壤资源长期定位观测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糖蜜酒精发酵液是用糖厂制糖副产品糖蜜经发酵,醪液在蒸馏塔馏出酒精后排放的废醪液。是一种黑褐色的酸性高浓度有机废液,是制糖工业最严重的排污源。由于糖蜜酒精废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纤维素等有机物,如果直接排放于水环境鸿,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破坏了水中原有的生态平衡。通过对酒精发酵液土壤中的下渗移动特征、同酒精发酵液用量其主要组分在土壤中的行为特征、施用酒精发酵液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施用酒精发酵液对地表和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和施用酒精发酵液对耕层土壤养分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定量施用酒精发酵液对农田还境是友好的并能应用其养分资源,如N素,P、K、Ca、Mg、Mn、Zn等中微量元素,以及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如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生物碱等,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