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论语·学而篇》第八章云:“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无友不如己者”朱熹是这样注解的:“无、毋通,禁止辞也。友所以辅仁,不如己,则无益而有损。”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交不如自己的朋友”了。  相似文献   

2.
“无(毋)友不如己者”是解读《论语》时争议较大的一句话,以往多解为“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或“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这两种理解,都把“主忠信”和“无友不如己者”理解为并列关系,破坏了这段话的语义连贯性。对先秦文献与“则”相关句式的考察表明,“主忠信”和“无友不如己者”语义上是相承关系,可译为:“(忠、信是君子品德的基石,)君子坚持忠、信(的原则),就不会和‘忠、信’这方面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相似文献   

3.
《论语·学而》有这样一段文字: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前辈学者对"无友不如己者"注解上的分歧,源于对句中"如"字意义解释不一。从整篇整章来把握孔子言论的主旨,重视上下文的"语境",对于准确理解孔子思想是必要的。要正确理解这句话,就要把握"主忠信"这个前提,合解"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就是说,君子以忠信为重,不要与不忠信的人交朋友。  相似文献   

4.
朋友即未来     
子曰:“无友不如己者。”这是孔子在《论语·学而》篇中所提倡的结交朋友的原则,即: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在孔子看来,交朋友,一定要结交比自己优秀的人,哪怕只是某一方面的优秀。可见,这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发展来说。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5.
通过梳理历来对于“无友不如己者”的各种解释,分析孔子对于朋友之交的观点,进而认为孔子的友爱思想的核心是“与朋友交而有信”,而至于与何人交、交者何人则是次要的问题。当然这不是说只要“与朋友交而有信”就可以忽视与何人交这个问题,这就涉及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问题。但只要“忠信”这个思想核心没有被埋没,孔子的友爱思想就会显得清楚明了。  相似文献   

6.
"无友不如己者"是《论语》章句集注中引起争议最大的话语之一.文章参阅历来典籍关于此句的阐释,通过分析孔门儒家精神、推敲原句逻辑意义以及在《论语》文本内进行互证等方法,将有关"无友不如己者"的诸多注释加以分类、解析和排除后,最终提出自己的观点:"没有哪个朋友会在各个方面都不如自己".  相似文献   

7.
无友不如己者(《学而》)孔夫子是很重视朋友的,《论语》第一句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相应地,他也重视交友之道,《论语》有多处谈到这个  相似文献   

8.
“富贾可为吾友乎”“吾和吾庶士伴皆惊愕”这两个充满文言文气息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则是我们很熟悉的网络热语:“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2015年1月13日,有媒体报道称,自去年下半年来,多款文言文翻译神器在网络走红.据了解,这些翻译软件能结合收集的海量数据和翻译模型,在保证翻译结果基本正确的情况下,综合考虑古诗文的韵律、乐感、平仄声交错等规则,得出最后的翻译结果.但其翻译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比如《论语》中的名句“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翻译神器给出的译文是:“君子不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就不能牢固,以忠信为主,无友不如自己的人.”译句有些生硬,也不够通顺.而较为准确的翻译是这样的:“君子如果自己不能够持重,就没有威严.这样的人即使学习了,也是不牢固的.交友要立足于忠和信,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相比之下,翻译神器的答案在文字的准确性和美感上显得粗糙多了.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国人已普遍意识到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育人价值。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时应尊重其历史性,并抱以理性的批判思维重新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无友不如己者"的传统道德语句所蕴含的价值逻辑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对"无友不如己者"价值逻辑进行重构,对于我们如何准确地把握传统道德箴言的深刻意蕴,推陈出新地加以批判地、创造性地继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公孙休嗜鱼     
公孙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相似文献   

11.
《家长》2015,(3):13-15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信,即使学习,所学也不会巩固。要以忠实和诚信为主。不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了错误就不怕改正。做人如此,做家长亦如此。从这句话我们可以总结出,做好家长首先要做到四点:一是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二是要诚信待孩子,不轻易向孩子许诺;三  相似文献   

12.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为《论语·学而》第一篇第八句。“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孔子讲为学的次第,而这一句则是讲为学应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第一个应注意的是君子的气象问题。读书的目的是成为君子,而君子的气象需要威严。威严又是敦厚稳重人格的显现。青少年由于年龄小,阅事少,又处在青春发育期,最易浮躁,故孔子嘱以稳重。人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但如果自己都不自重,又焉得他  相似文献   

13.
杨准 《湖南教育》2002,(5):27-27
透过《论语》,我们可以解读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影响。孔子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论语》中有许多章节论述了人格修养和品德的重要性,例如在《学而》中就明确指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强调学习应以忠心与信用为主。怎样进行品德修养呢?他认为要常向有道德的人学习,“就有道而正之”(《学而》),强调“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不要与没有道德的人交往,有错误一定要改,“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同时,他强调加强品德修养要落实在日常行为中,时刻以一定的规范要求自己。《…  相似文献   

14.
《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这里拟将那些至今仍活跃在现代生活中的成语、熟语、格言等,按照原文的篇序列举于下,以供参考。《学而》:巧言令色/吾日三省吾身/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亦见  相似文献   

15.
《论语》是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作,历代对其解读也不断地刷新,本文对《论语》所言及的交友观"无友不如己者"进行了一些探讨,认为孔子的交友观有广狭之分,广义上的交友是"泛爱众",狭义上的交友则是择贤而处。孔子的这些交友观对现代交友也不乏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6.
"无友不如己者"是《论语》中颇有争议的一句话,本文由此展开,论证了"朋友"这一概念在整个《论语》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性。并由此引发了对当代的一些思考,提出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7.
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学犹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焉,此帷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选自《问说》) [注释] 1.安:妥当。 2、几无:差不多没有。 3.心术:此指品德。 [练习] 一、给加横线的句子加标点。二、“狎”字在字典中有四个义项.你认为文中  相似文献   

18.
1 多媒体辅助教学“趣”字领路 学习兴趣的作用是巨大的。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南宋朱熹也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则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  相似文献   

19.
1 多媒体辅助教学“趣”字领路 学习兴趣的作用是巨大的。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南宋朱熹也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则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  相似文献   

20.
高校面向社会开展“有偿服务”以来,在“无商不富,无贸则不发”的思潮影响下,掀起了兴办“公司热”的浪潮,接着又成立了数不清的“咖啡厅”、“茶座”。为了改善知识分子待遇,求人不如求己,唯有赚钱才是出路。大学讲师课后自谋职业,有的在校园内摆起了“馄饨摊”、“小吃点”、“理发、修鞋、缝纫队”等等,五花八门,热闹非凡。要致富,经商是否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