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现代隐喻理论明确地把隐喻理解为一种认知思维方式。隐喻的运用离不开语境.本文主要从语用-认知的角度探析在特定的语境下隐喻是如何实现其解释和构建功能的。  相似文献   

2.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文章从认知角度对作为认知方式的隐喻及其认知功能进行分析、探讨,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阐释了隐喻的工作机制,提出隐喻是认知主体在认知语境作用下关联、对话、投射的结果。并指出对隐喻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传统的修辞现象,而且有助于隐喻学的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3.
隐喻的认知与工作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文章从认知角度对作为认知方式的隐喻及其认知功能进行分析、探讨,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阐释了隐喻的工作机制,提出隐喻是认知主体在认知语境作用下关联、对话、投射的结果.并指出对隐喻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传统的修辞现象,而且有助于隐喻学的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当代语言学和其他许多学科关注的一个科研课题。现代语言学已不再把隐喻当作语言内部的一种修辞手段,它和人类的认知过程相联系,人类通过隐喻来认知周围的世界。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对隐喻意义的理解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隐喻的理解有过阐述。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去解释隐喻的意义,都离不开语境的作用,尤其是认知语境的作用。文章在阐明隐喻的本质及其语义特征的基础上,从字词、句子、文化和语篇的层面探讨认知语境对隐喻理解所发挥的功能,阐述了认知语境对隐喻解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境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正适应了语言发展的客观要求,它强调对语言的理解应建立在人总体认知的基础上.隐喻是一种非常生动的语言表达形式因隐喻是一种话语现象,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对其加以辨认和理解.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探讨认知语境对隐喻理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隐喻理解是隐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隐喻的理解离不开语境的参与.文章试运用Sperber和Wilson关于认知语境的理论来分析隐喻理解,提出隐喻的理解过程是听者根据相关原则,在自己的认知语境中选择出最具语境效应的假设,来推导出说者隐舍的信息意图.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隐喻认知对多义词的形成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本文从隐喻映射理论、隐喻认知等方面阐述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鼓励学生联想,深刻理解一词多义现象;分析词汇隐喻文化差异;将语境引入教学。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境是人们根据头脑中已经存在的经验对外部世界里的事物进行认知后产生的结果。隐喻则是人们根据头脑中已有的某件事和经验来理解、判断和认知另一件事或经验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因此,对隐喻的正确理解最重要的依据是基于认知语境基础上的。对隐喻的翻译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结构,因此要正确地进行隐喻翻译,就要寻求双方共有的认知语境以便理解和掌握话语中的真实含义,以期得到最成功的翻译结果。《诗经》三百篇中描写了许多动植物形象,这些形象都是作者进行诗歌创作时运用隐喻思维的产物,对隐喻的理解不当,就会使译文产生偏差。目前,《诗经》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译者的认知语境情况对翻译活动以及翻译文本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以认知语境为理论基础来分析《诗经》中的隐喻翻译情况就显得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人们普遍使用的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它实质上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某一类事物。对于隐喻的理解我们必须依赖我们的经验,即背景知识。由于不同民族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文化上的差异,隐喻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隐喻理解的多样性是翻译中的一个难点。本文通过对隐喻的认知语境分析,寻找最佳翻译策略,使译文读者最大程度获得与原文读者等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的、语义的现象,更是一种语用的、认知的现象.诗歌中隐喻的使用是诗人追求最佳关联的结果,因此隐喻的理解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是读者在适当的认知语境下寻求最佳关联而取得语境效果的过程.以隐喻的认知语用观为出发点,结合具体的英语诗歌中的语篇隐喻为实例,可以进一步认识关联理论对隐喻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11.
关联理论的语境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联理论的语境观不仅仅局限于现实环境中的情景或话语本身的语境,还包括人们对世界的一系列假设,关联理论中的语境是认知性质的,即认知语境。认知语境是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在理解话语之前事先给定的。对语篇的理解不仅要依赖上下文语言语境,而且更要依赖人的认知语境,这样才能有效地理解话语,有效地减少篇章阅读中生词的困扰。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在语境中产生,在语境中运用的。个体所处的认知环境中各种主客观信息构成认知语境。在课堂教学中,以认知语境为基础,构建由情景语境、文化语境相结合的语境框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力,加强学生对词汇语义的理解,增强其元认知知识。  相似文献   

13.
传统语境观认为语境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先于交际而存在的使用和理解语言的环境。而认知语境理论则强调了语境构成的认知要素,其本质特征是动态性。认知语境的构成要素及本质特征,对于深化理解语篇主旨和准确把握作者意图发挥了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4.
文学研究于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认知转向。认知语言学家将文学语言纳入研究范畴,认知文体学应运而生。本文通过综述和分析过往研究,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认知文体学研究的历史沿革、研究方法 和发展趋势。据此认为,认知文体学研究者们从认知的角度构建了一种系统的文学理论,将认知文体学研究 纳入研究身体体验的神经学科范畴,能够更加全面地分析人物的认知方式,更为系统地阐释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语境不同于传统语境观,与上知语境相关的心理因素有:认知模式、文化模式、命题、知识草案、心理图式.认知语境的心理基础对提高话语释义效率和交际能力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认知结构是大脑学习、智能活动的基础,客观性毋庸置疑,但其存在于脑内对其观测、量化、可视化研究是难点.基于新一代认知观构建人机认知耦合环境,脑内认知以Agent方式被诱导到认知信息空间观测研究是新思路.认知结构耦合可视化方法建立认知元素、关联、模式、阶层、拓扑等对象,形成可视化复杂认知网络.复杂认知网络是高维认知结构的低维投影,为认知结构、动力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语言交际以认知为基础,语用失误的原因可以从认知角度进行分析。语用失误与语言使用的认知语境的假设、交际双方之间的明示和推理过程以及理想化认知模式有关。本文从认知语境、明示-推理模式以及理想化认知模式等认知语用学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对语用失误的成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学界普遍认为认知诗学没有阐释力,只是对"文学阅读过程的解释说明"。文章通过查看认知诗学与后结构主义诗学的渊源关系,发现认知诗学家们借鉴了卡勒的诗学观,却忽略了卡勒在诗学阐释方面的独到见解。认知诗学将阐释的概念置入一个更为宽广的心理框架,通过主体经验将文本与世界相关联起来,成为一种语境化的诗学和独特的阐释理论,而不只是一种阅读理论。对照卡勒提出的"文学能力",不难发现,认知诗学家关注的只是对语言的认知能力,而非文学能力,这使得认知诗学的理论建设缺少一个文学的语境。  相似文献   

19.
所谓话语的理解,就是对语义的理解。认知是一个哲学因素,引用哲学因素到语言学研究领域,是人类研究语言学的一大进步。所谓认知语境,就是客观世界和客观存在在大脑中的反映,是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人的知识。认知语境不仅有助于对话语本身的理解,更能清楚地表明交际意图。所以,离开认知语境的语义理解一定是不完善的。  相似文献   

20.
浅谈认知语境与言语交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语境不同,认知语境由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和词汇信息组成,以草案和图式为推理单位,是认知的动态建构过程,对话语理解具有解释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