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它强调了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成功。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注重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转化学困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史松军 《考试》2009,(6):17-18
初中数学教学要真正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课程改革的目标,必须有效帮扶数学后进生。本文从营造氛围、寻找转化的切入口、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等方面探讨了后进生学习转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能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我们应该按照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用教”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  相似文献   

5.
<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这都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些新的理念,目的很明确,就是承认个别差异,学数学就是要让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然而,在我们的现实教学中,往往做不到,作业设计往往"一刀切",有差异的学生做着无差异的作业,早在2003年,上海教育界就提出了  相似文献   

6.
面对新课程,我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新课程的三大基本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人人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真正体现这三大基本理念,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营造一种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为学生走向社会服务,我们数学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我们数学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数学活动中来,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周军强 《新疆教育》2013,(12):143-144
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当代人要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我们应该按照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用教”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  相似文献   

9.
新的课程教育目标提出让每个人都能够掌握有用的数学。也就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同时又必须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一理念要求我们数学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学习实用的数学. 一、联系生活,把生活引到数学中来学 小学数学新教材削减了过去繁复的习题,突出了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因此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紧紧围绕实用数学进行教学,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喜欢数学.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强调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提出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教学理念。这些都为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关系,要善于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与实例入手,使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12.
鲍文兵 《考试周刊》2010,(34):87-8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上是多么的重要。但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施有效性教学,这是目前课改热点问题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少做表面性的文章,要敢于去创新尝试,要有实质性的研究,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活力。  相似文献   

13.
<正>小学数学新课标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就必须要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学生并非机械的接受者,而是有着独立思想与明显个性的鲜活生命,受先天因素与后天教育的影响,而在基础知识、认知规律与学习水平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传统教学的一大弊端就是忽视学生的差异性,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教学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念是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提出的,在此理念的指导下,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深刻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真正做到把新课程理念贯彻落到教学实践中,制定并合理地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让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成功进行。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小学生的可塑性较强,小学是培养学生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我们应该以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用教"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  相似文献   

16.
<正>"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当代人要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数学新课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我们应该按照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用教"为目标,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谈谈我的初浅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如何转化"学困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就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的问题。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正>新课程理念下,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真正的核心为转变老师的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宏伟目标。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从以下方面展开讨论。一、积极开拓探究式学习,培养逻辑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开启学生智慧,是新时代下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课堂教学的  相似文献   

19.
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落实新一轮课改要求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改革。作为一名课程改革的一线教师,我认为:我们工作的主阵地是在课堂,工作的核心应是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的课堂教学应不断向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将学生按不同的水平进行教学,我们的教学必须让学生人人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使我深深体会到计算能力就是学生多种优秀数学能力的保底工程,计算强了数学能力这个躯体才能被激活,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才能壮大。作为教师就应当在实践教学中注重计算教学、开发计算教学,让计算教学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