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观察物体,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或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合作意识,使其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观察中感受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94~95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实际观察中,学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明确从不同的位置看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2.引导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教学难点]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物体形状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会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3.发展观察和空间想像的能力。教学设想:本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对这一课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因此本课拟安排观察喷壶、动物玩具、小汽车等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从而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辨认…  相似文献   

5.
尽管我们教师对"以学定教"的原则耳熟能详、谙熟于心,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很难真正贯彻和落实。我听过一节数学示范课,课题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三册第67页。 教学目标:1.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物体的不同形状,初步体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通过观察多种不同的物体,让学生体会观察物体的方法,会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建立三维空间概念,体验方位知识,培养识图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空间想像能力,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组织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生活现象数学化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学重点】发现平面图形与立体物体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掌握物体组合摆放的异同。【教学准备】圆柱、圆锥、长方体、魔方等实物。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2.过程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根据图片或照片中物体的形状判断观察或拍摄的位置的方法,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获得不同观察结果的过程。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8页例1。【学情分析】一年级时,学生已接触过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初步掌握了从物体的一个面观察的基本方法,已认识了一些基本图形的特征。从不同的方位辨认物体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积累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2~13页。教学目标: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2.会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3.通过变换位置观察等活动,经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探究的兴趣。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参与体验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汽车、熊猫、小兔、茶壶等不同的玩具,汽车、小兔玩具和椅子等的图形卡片。课前准备:四人一…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0、31页“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认识物体的全貌要多角度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让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2.在观察、操作、猜想、讨论、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形成初步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学会用数学思考。3.学会与人合作,并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4.在丰富的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并对数学产生兴趣。教学重、难点:能从正面、侧面、上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并辨认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合理推理,判断他人看到什么形状的物体。…  相似文献   

14.
1.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或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第58-59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的习惯。3.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上下位置关系,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教具挂图、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导创设问题情境师:老师站在你们的什么位置?老师的后面是什么?小朋友们能说说你的前面、后面分别是什么吗?【…  相似文献   

16.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的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相似文献   

18.
《观察物体》教学侧重于引导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笔者在教学中注重贯彻新课程理念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这一原则,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进行探究与思考,尽可能地依靠学生自己的智慧和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破解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57—58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正面、背面、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前提。现就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做法谈几点体会。1.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观察是接触事物、探究物体的本质属性的基本方法,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比较是对物体的本质属性进行对比,从中发现其内在联系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主动获取知识。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从中辨认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再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