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互联网于上世纪90年代崛起,被视为是新兴的第四媒介,不但造成信息及通讯技术的进步,也对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使宽带通信系统(broad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建立,融声音、图像、资料于一体,并具有储存及交互功能,媒体的在宽带系统下的整合媒介、信息与传播,被称为是媒介的“大汇流”。这诱使其他传统媒介争相投入此一新的领域,广播也因此迈入了数字技术时代,在新兴媒介冲击下,广播经营策略因听众的需求也起了极大变化。跨媒体竞争的“大汇流”现象也成为台湾传播新的课题,不同媒介间的市场定位及传播特质,使得阅听人有更多的媒体使用选择,得以更宽广的角度衡量各种信息来源,产生复合式的媒体使用习惯,形成多元化的传播环境,另一方面也因为受众对媒体的个别依赖,而产生阅听人的“市场区隔”。究竟广播事业加入“大汇流”行列后,阅听人对广播的接收选择有何改变,本文将以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就此主题进行初探研究,除了关注台湾广播事业在跨媒体竞争下,新旧媒体受众是否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并以“市场区隔”的角度审视阅听人的分众市场现象,归纳市场区隔化经营的广播事业共同特色。  相似文献   

2.
张超 《声屏世界》2016,(6):61-62
如今,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重要科学技术在媒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使得跨媒介传播成为了现代传媒经营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跨媒介传播,不仅满足了传媒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还使传媒拓展出了新的领域和新的空间,使各媒介进行整合与配合补位。本文主要对跨媒介传播的概念进行了解析,就传统电视栏目跨媒介传播的有效方法展开了探讨,并分析了传统电视栏目实现跨媒介传播探索与实践的实际案例。  相似文献   

3.
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中最具创造性和先导性的核心组成部分,新经济时代的创意产业已成为其他产业的核心,广义来说,数字媒体是指传播的各种媒介的数字化形态。数字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促进了计算机、通信和广播等三大传统信息系统领域的融合,产生了基于数字互动的媒介汇流和产业整合现象,数字媒体附加的“创意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中国数字媒体相关产业,如影视、动漫、游戏、网络、电子出版物等,已经蓄势待发,时不我待。  相似文献   

4.
任丹  孙健 《传媒》2013,(2):46-49
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广电行业整体生态环境和产业结构急剧变革,广播电视媒体直面互联网和电信网的竞争与联合,跨媒介、跨地域、跨界整合已成为其转型发展的常态选择.囿于一方的城市电视台在媒体定位、品牌构建、传播推广和产业经营上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把握发展契机,凸显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电视台面临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5.
新论速览     
《新闻前哨》2011,(9):7
传媒整合五大趋势沙如钢、孙晓波在2011年第7期《中国报业》上撰文说,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媒介的融合和产业的整合,整合包括内部和外部的资源整合。1.跨媒介整合。是指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驱动下,把图文、音频、视频信息数据化,在不同媒介之间进行互换与互联。打破各种媒介的边界,实现多媒体、立体化、全天候传播。2.跨区域整合。通过联合、兼并、重组、资源置换等多种  相似文献   

6.
数字媒体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地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中最具创造性和先导性的核心,新经济时代的创意产业已成为其他产业的核心,中国经济也将在世界整体发展趋势中从“中国制造”逐步向“中国创造”转型。广义来说,数字媒体是指传播的各种媒介的数字化形态。数字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促进了计算机、通信和广播三大传统信息系统领域的融合,产生了基于数字互动的媒介汇流和产业整合现象,数字媒体附加的“创意经济”时代正在到来。中国数字媒体相关产业——影视、动漫、游戏、网络、电子出版等,已经蓄势待发,时不我待。国家经济和数字媒体创意产业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跨媒介传播机构以及新型互动传播技术的发展对编辑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媒介外部环境的改变与内部要素之间的裂变与整合,要求编辑实现“复合型”的转变:一是从“单一技能”转向“一专多能”,二是从“采编者”转向“信息提供者”,三是从“新闻把关人”转向“多媒体主持人”.  相似文献   

8.
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媒介融合生态的衍变.这给新媒体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具备跨平台的全媒体传播能力、跨媒介的信息整合能力和跨媒介的整合传播思维的要求.本文因循媒介融合的媒介生态情景,探索了网络传播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日本手机传播及媒介融合趋势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年来,伴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跨行业发展已经成为众多产业的发展趋势。移动通信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融合,无疑是构筑手机“媒体”产生、发展的里程碑。手机已不仅仅是现代通信的工具,不仅仅做为一种新型“媒体”可以进行各种形态的信息传播,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与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介相互渗透。这种新型的“复合式服务”的媒介融合发展趋势,对传统的新闻媒体传播方式、经营模式均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日本,做为通信产业高度发达、新兴媒介快速发展的国家之一,她的手机传播和媒介融合趋势,日益受到国际通信业及传媒业的…  相似文献   

10.
于文 《出版科学》2016,24(2):20-24
跨媒介叙事是媒介融合趋势在文化内容生产领域的具体表现,也是我国出版、影视、动漫等传媒产业实现互联网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然而,跨媒介叙事对作品创作、使用和传播行为的颠覆使版权问题成为跨媒介叙事的发展瓶颈。从协同叙事和社会化叙事两个维度对跨媒介叙事的行为本质进行透析,分析植根于这两种新型创作方式中的版权冲突,进而从版权许可制度创新、版权经营制度创新和版权法配套改革三个角度对版权冲突的应对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媒介产业具有天然的双重属性,这意味着媒体要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前提下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技术打破了旧时的传播格局,文化产业的竞争愈发激烈,用户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传播技术带来的一系列伦理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双性互动”论入手,认为在媒介深度融合时代,媒介产业将会呈现出资本与经营多元化、发展集群化、服务多样化以及媒介产业与技术的融合深度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由于媒介自身的发展和现代传播技术的飞速进步.媒介生产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受众的需求,因而出现了信息的相对过剩。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认为信息会消耗信息接收者的注意力.过量的信息会导致注意力的贫乏。“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媒介如果单纯依靠对渠道的掌控、对传播载体的拥有而想获得市场竞争力.已经变得非常困难。因此如何整合各种媒介资源就成为媒介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新的媒介技术正在重塑媒介市场版图,期刊业市场在资本、技术和体制三重力量作用下,带动了传统媒体与数字新媒体之间整合、分化和裂变,带来了期刊业经营三大变化:一、信息传播功能与商业经营功能的相互融合、相互依存与相互贯通;二、经营定位由传统"高端定位"向更加注重"长尾理论"模式转变;三、信息传播呈现出鼓励分享的"一站式"保姆式服务模式。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确立新的媒介生态媒介发展战略的三个根本问题,并对此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已成为新闻业发展的趋势。中国报业如何把握媒介融合的趋势,重构编辑部,在内容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方面实现整体战略转型,以适应信息需求多元化、传播形态多样化、媒介终端网络化的新传播格局,是我们每一个从业者特别是业界领导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传统媒体向数字新媒体迁移的“跨媒介性”叙事问题,成为媒介融合语境下电视媒体跨媒介叙事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电视沉浸综艺节目《诗画中国》的跨媒介叙事文本类型、叙事模式及受众/用户叙事沉浸体验的具体表征与叙事模式。研究发现,电视沉浸综艺节目的“回旋跨层”叙事模式与具有无限衍义“开放—自生式”的数字叙事模式影响着媒介融合文化的表达与建构。在由“模拟”到“数字”的“跨媒介”过程中,从文本到叙事,再到文化属性与传播形态,原有的传统媒体文本特质被改写。跨媒介叙事不仅革新了电视媒体的视听传播范式,还催生了新的“个体叙事—社会认同”的数字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6.
曹洪达 《新闻界》2005,(2):96-97
在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传媒业、通讯业、信息业这三大知识产业正在汇流到一起,组成了庞大的产业群,并通过基于“整合宽带系统”的大众传播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渗透进整个社会系统里。同时,传媒汇流后形成了独特的媒介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蔡雯教授认为,“媒介融合”包含三个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媒介内容的融合、传播渠道的融合、媒介终端的融合。并指出“媒介融合是指在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组成大媒体业的各产业组织在经济利益和社会需求的驱动下通过合作、并购和整合等手段,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媒介技术不断创新,推动了新闻报道模式的变化,也导致了传播方式的变革。媒介融合日益成为人们在媒介传播中的焦点实践,形成了媒介内容整合的信息消费、网络整合、媒介平台整合;此外,媒体的融合促进了媒体市场的结合,对传统电视新闻的报道和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让我们对媒介新生态下新闻报道的发展方向产生思考。  相似文献   

19.
孟欢 《东南传播》2010,(9):109-111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媒体之间逐步走向互动、整合。《杜拉拉升职记》建立了以图书出版传播为起点,报纸、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网络等多种媒介互动传播而取得强大传播效果的本土范例。本文在试图分析其多种传播形态后,进一步分析其媒介互动传播的特点,继而从深层解读其互动传播现象。由此可知,跨媒介传播与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媒介化社会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20.
整合的核心是"跨界":跨部门的界,跨广告的界,跨媒介的界,最重要的是跨观念的界。山东卫视整合营销传播的目标,是以大型电视真人秀节目《终极篮徒》为基础,通过品牌深度植入,整合"全频道"优质媒介资源,组建"全媒体"立体传播格局,实现对蒙牛、NBA品牌的整合营销和精准传播。整合营销传播的核心是"整合",而整合的核心则是"跨界":跨部门的界,跨广告的界,跨媒介的界,当然,最重要的是跨观念的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