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诗歌中的怀乡病源远流长。刘发扬的诗歌不仅继承了或思人伦,或念故园的这种怀乡传统,而且用“古典”和“乡村”构建起了一个文化的“故乡”,借以慰藉心灵。这是中国文学从乡村文明向都市文明转变过程中难以摆脱的心灵阵痛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对初唐崔湜诗歌中怀乡诗的研究,笔者力图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对初唐崔湜诗歌中唐代怀乡诗的思想和艺术做全面、细致、深入地探讨,揭示出唐代怀乡诗对前代的继承与发展,论述怀乡诗在唐代的新发展和新成就。  相似文献   

3.
农山心境是一种登高远望而悲从中来的情境,它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表现的比较突出。其中游子怀乡、志士失意、男女相思题材的诗歌中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张敬涛 《考试周刊》2011,(27):30-30
落叶归根、怀乡情结浸透在了我们的血液之中,而生命中我们又会经历一个必然的离乡过程,所以乡愁是古今人们共同的情结。古人的乡愁更浓厚,由于交通工具不发达,离家距离远、时间长就更难与亲人团聚,因此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怀乡古诗的魅力在于它能拂撩沉淀在人们心灵中的乡愁,这就是古典诗歌怀乡诗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怀乡诗是诗歌的重要主题,很多诗人都吟唱过对家乡的怀恋之情,诗人杜甫更是如此,怀乡题材在他的诗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有其显著的个人特色。对杜甫怀乡诗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形成原因作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李白一生之所以大量创作怀乡诗既与唐代的社会现实有关,又与中国的文化和文学传统有关。这些诗歌也是诗人半生漂泊漫游的人生经历的心灵折射。  相似文献   

7.
王勃是初唐时期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歌情感真挚、语言典雅,尤其以赠别诗与怀乡诗见长.文章从王勃的怀乡诗与赠别诗产生的生活背景及其特点等方面分析了王勃的这些诗.  相似文献   

8.
雷平阳擅长描摹故乡的山水自然、人物风情,其诗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诗句中往往蕴含一种深厚的怀乡情结。这既是雷平阳诗歌的一个重要精神维度,又是其诗歌创作的情感指向。这种怀乡情结,一方面表现为诗人对记忆中苦难生活的回顾,对亲人的眷恋,对故土的赞美;另一方面,表现为对身份已被异化的“异乡人”生存境况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古今中外,"思乡怀人"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离愁别绪也就成了诗歌永恒的主题.高考试题也多从这类诗歌中选材,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怀乡"诗的鉴赏方法.  相似文献   

10.
唐代文学的意象林海之中,雁是十分常见的意象,它作为饱含文化的情感符号,是唐代文人悲苦情韵吐露的寄予对象,成为怀乡情思的代名词,表现了唐代安土重迁的农业民族的天性,故唐代文人在诗歌中常借雁的迁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对鸿雁习性的描写,来表达自己怀乡、归依恋旧的心态,怀友、羁旅愁思的苦闷心情。唐诗中雁意向的描写和阐述,使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分量,给予中华民族的心灵史以不可忽视的微妙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思乡是诗人进行诗歌创作的永恒的主题之一。这些思乡诗按内容可分为旅愁归思、迁谪思乡、戍卒怀乡等几类,虽然有差别,但在诗中传递的思乡的情感是一致的,而且在写作方法上也有相似之处。本文以一些唐代思乡诗歌为例来探讨鉴赏这类诗歌时应注意的一些方面。一、思乡诗常见意象  相似文献   

12.
周熠的诗歌创作由咏物诗、怀乡诗、记游诗三部分组成,它们是周熠情感和人生阅历的结晶。尤其是他的怀乡诗更是周熠远离故土,思乡、恋乡情感最为强烈释放的结果。其主题意蕴表现为周熠对故土的眷恋、对“根’’的认同。周熠诗歌在艺术上具有结构短小、精巧,语言质朴、自然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羁旅行役,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题材之一,主要是抒发统治阶级中某些人物遭受斥逐后去国怀乡的牢愁,中下层官吏为职事操劳而旅途奔波的嗟叹,以及一般文人墨客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以往多侧重于文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而较少从认知的角度对古诗进行分析。本文以《诗经》征戍诗为语料,结合认知语言学的有关理论,主要探讨了《诗经》中征戍诗中的恋土怀乡主题的隐喻表达。并分析了主要隐喻的文化内涵、源域和目标域的相似性以及认知机制,以求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语料探寻认知隐喻观的共性。  相似文献   

15.
席慕蓉是一位颇受海峡两岸读者喜爱的作家,她虽以诗歌而成名,但其散文创作也因独特的审美价值而为她在文坛上的地位添砖加瓦。她的散文以自然感悟、怀乡主题、情感体验三个方面而为人称道,更为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各类文学样式中,诗歌是最富个人化和情感化的一种文学体裁。刘基一生有着丰富复杂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人生体验,这些必然在诗歌中得到鲜明的体现。从刘基怀乡诗入手,探讨刘基家园情结产生的根源以及乡思、乡愁和家园情结所反映的人类的自然本性与人类文明和文化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用"愁"堆砌起来的,离别之愁,相思之愁,怀乡之愁,亡国之愁,还有说不清其实说得清的"闲愁".翻开书卷,它会绵延而来,弥漫天地,哀伤处令人心悸,深沉处让人回味.  相似文献   

18.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的《杂诗》历来被认为是一首忧郁的诗歌,认为是因思乡而忧郁。确实,带着一种忧伤的心情来读这首诗,就会有一种浓郁的怀乡之情。  相似文献   

19.
比兴寄托是我国诗歌艺术创作的优秀传统之一。其中借助男女情爱表达故国之恋、怀乡之思,更是各种爱国诗歌的惯用手法。最早可见之于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当年屈原遭到楚怀王嫌弃放逐之后,他依然不甘寂寞,一心维系着国家安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毫无疑问,他求索的是报国之门,救国之道。但他在诗中并没有直言其事,  相似文献   

20.
乡愁悠悠     
为什么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题记中国诗歌中有一个源远流长的主题:怀乡。诗人们或登高望远而吟哦,或望月伤怀而独诉,或记下鸡声茅店的实感,或抒发魂梦纷飞的想像……乡关之思成了他们简单而繁复的生命旋律,成了他们浑厚且深沉、恒久而共通的文化情怀。对于漂泊海外、流落他乡的游子而言,故乡成了他们魂牵梦萦的地方,是他们精神得以寄托的一方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