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通过对148名6至12岁的视障儿童和普通儿童进行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与使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两类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方面:两种情境下,6-9岁年龄组与10-12岁年龄组组间得分差距存在显著差异,视力状况和两类儿童各自的性别主效应及视力状况与年龄的交互作用均相当显著;(2)在两类儿童对情绪策略的使用方面:视障儿童在两种情境下无使用情绪策略(内外情绪一致)和使用夸大策略的频率明显高于普通儿童,而使用平静策略、掩饰策略的频率却明显低于普通儿童.  相似文献   

2.
幼儿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是衡量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选取湖州市两所幼儿园小、中、大班共180名幼儿为被试,采用故事访谈法和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其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的一致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年龄、性别对幼儿道德规则认知水平影响显著,年龄越大幼儿的道德规则认知水平越高,女孩道德规则的认知水平高于男孩;2.年龄、性别对幼儿道德行为影响不显著;3.在总体上,幼儿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显著低于行为得分,说明两者在幼儿阶段发展水平并不一致。而且在遵守情境下,在三个年龄段上均是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显著低于行为得分;在违反情境下,道德规则认知得分高于行为得分,除小班差异不显著外,中大班差异均显著;男孩、女孩在遵守情境下,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显著低于行为得分;在违反情境下,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显著高于行为得分。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随机选取某幼儿园96名3~5岁幼儿,运用情境实验法考察其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与运用.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在3岁时已具有一定的区分内外情绪差异的能力,4岁左右这种能力开始迅速发展,且在积极和消极情境下发展趋势较一致,幼儿性别与情境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在策略运用上,平静化策略出现频率最高,掩饰策略次之,夸大和弱化策略的运用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选取了101名3~5岁幼儿,考察年龄、情绪情境和人际关系背景等对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影响。结果显示,幼儿在3岁时开始认识到外部表情和真实情绪的区别;4岁时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迅速发展;在早期,幼儿进行情绪调节的目的以自我保护目标为主,随着年龄增长而日渐趋向社会定向目标;幼儿对伤心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相对较好,情绪表达更符合社会期望,而在生气情境中表现得更自我中心;当好朋友在场时,幼儿的情绪调节更有效,尤其是在高兴和伤心情境中,其外部情绪表现更符合社会期望。为促进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的发展,成人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同理心,促进其交往能力的发展;抓住4岁这个关键期,培养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引导幼儿合理宣泄和调节生气情绪;为幼儿创造和谐的情绪环境。  相似文献   

5.
学龄前儿童在社会互动中,必须学习文化情境下的情境表达规则,才能掌控在什么情景下表达什么情绪,以及如何表达和调节情绪才能满足双方的需求以维持正面的社会互动体系。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采用,有助于减少情绪冲突,促进情绪成长。只有教给幼儿正确调节情绪的方法,才能使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经过调查,男孩女孩在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上也表现出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儿童对规则的认知会产生复杂的社会交往形式,对人际交往起促进作用。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对儿童实现自我发展并适应社会非常重要。采用故事测验法对253名听觉障碍小学生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与情绪表达目标的选择进行研究。听觉障碍小学生表情调节知识能力随年级增高而增长,低年级到中年级是快速发展时期,女生好于男生,积极情境好于消极情境;情绪表达策略运用频率随年级增高而增多,高年级学生平静策略和掩饰策略使用较多,低年级学生更多运用弱化策略;高标表达,女生略好于男生,且在积极情境下社会定向目标好于消极情境。促进听觉障碍小学生情绪发展应把握关键阶段,关注积极情绪培养;建立同理心,增加学生交往机会;完善沟通机制,重视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298名4-6岁农村留守幼儿的祖辈及其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祖辈教养方式与农村留守幼儿在园自我控制的关系。结果:(1)祖辈倾向于使用权威型教养方式,对男孩更多使用专制型教养方式,民主参与维度上女孩得分高于男孩,祖辈的教养方式在农村留守幼儿年龄上没有差异。(2)农村留守幼儿自我控制水平中等偏上,除冲动抑制性外,其他自我控制维度女孩高于男孩,5岁组、6岁组均高于4岁组。(3)祖辈理性/规则教养方式能够正向预测农村留守幼儿的自我控制行为,是影响农村留守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保护因素;祖辈非理性/惩罚教养方式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农村留守幼儿的自我控制行为,是影响农村留守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情绪表达规则是情绪体验和情绪表达之间的调节机制,是在特定情况下表现社会期望情绪的准则,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约定俗成的隐性知识,让幼儿学会情绪表达规则对幼儿身体发育、社会化发展和认知发展均有积极意义.文章探讨了幼儿获得情绪表达规则的三种途径,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9.
运用问卷法对广东省农村地区158名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在年龄方面差异显著,总体情况是年龄越大,情绪调节策略越好;性别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女孩在认知重建、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策略方面优于男孩,男孩则在问题解决策略方面优于女孩;留守类型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母亲和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会更多使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等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而只与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更多使用被动应付和发泄策略;养育者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的留守儿童,会更多地选择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建议充分利用现有的通讯和网络资源,加强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联系,幼儿园和社会多给予留守儿童情感的支持和帮助,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儿童孤独量表>和<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对幼儿园206名5~6岁幼儿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5~6岁幼儿的社交焦虑水平低于学龄期儿童,不同性别幼儿在社交焦虑感量表得分上无显著差异,但女孩的总体得分高于男孩;不同性别幼儿在儿童孤独感量表得分上的差异不显著;不同性别幼儿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各因子上无显著差异,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在运气/机遇的信念因子上差异显著;5~6岁幼儿的社交焦虑感、孤独感、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及各因子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对幼儿社交焦虑感具有一定预测力.因此,家长的教育心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5~6幼儿的社会交往情绪及情感.  相似文献   

11.
情绪表达规则是儿童情绪社会化的结果,用以指导特定社会情境下表现社会期望情绪的一套规则,包括最大化规则、最小化规则、面具规则和替代规则四种类型。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龄差异,并受家庭情绪环境的显著影响,与儿童的社会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关于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有了一定发展的学龄儿童或成人,对3~6岁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借鉴国外研究范式,探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年龄、性别、情境这三个因素对学前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和情境对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存在影响,但性别不是影响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管理者对情绪表现规则的强制性要求对于员工情绪耗竭的影响,通过对612名服务行业员工的调查并利用逐步线形模型(HLM)进行数据分析,发现管理者对情绪表现规则的重视与员工情绪耗竭呈正相关,这表明管理者对情绪表现规则的强制性要求而非工作对员工情绪耗竭有重要影响。另外,员工的职业角色认同是管理者对情绪表现规则的强制性要求与员工情绪耗竭的中介变量,但自我效能不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教育的开展,网络环境下师生之间如何进行情感交互日渐为人们所关注。网络教育中师生情感交互缺失,主要表现在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严重失衡、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反馈、教师的角色与职能被弱化或替代等。在网络教育中,构建师生情感交互平台的策略,一是基于BBS论坛的情感交互策略;二是基于"任务驱动"的情感交互策略;三是基于协作学习的情感交互策略;四是基于多元评价的情感交互策略。  相似文献   

15.
儿童的情绪智力发展深受家庭情绪氛围影响,因此提高家长的情绪修养尤显重要。现代家长应从了解情绪特征、注意自身的情绪表现、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等3方面来提高自身的情绪修养,从而给儿童树立情绪智力榜样,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任露  毛齐明 《中学教育》2014,(4):98-104
留守儿童家庭情感生活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文章从情感体验、情绪表达、情感沟通三个方面对留守儿童家庭情感生活进行调查研究。总体来看,留守儿童积极情感体验不充分、负性情绪表达受阻、应急情感沟通不畅。同时,父母感情满意度、监护类型、被留守年龄段对留守儿童家庭情感生活影响显著。为此,文章提出有意识关注留守儿童情感世界、父母之间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形成合力、谨慎选择外出时间段和监护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的成功从一定意义上说归因于情绪能力的发展。幼儿早期情绪情感经历影响其今后个性和人格的形成,因此必须通过情绪教育提高幼儿情绪能力,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情绪抑制即压抑不被个体所期待的情绪思想、情绪感受或情绪表达的一种策略,长期使用则会对个体的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通过研究发现,童年期最容易形成情绪抑制,因此,孩子的照顾者一定要多注意引导孩子使用恰当的情绪调节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以200名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情绪调节方式的特点及其对人际交往的影响。结果发现:受欢迎的学生能多样化地使用问题解决、情绪表露、情感求助等多种情绪调节方式;被拒绝的学生的情绪调节方式单一,对情绪发泄这种消极的情绪调节方式使用最多。不良的情绪调节方式是导致学生人际关系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重视情绪调节方面的培训。  相似文献   

20.
同伴交往中情绪表达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同伴互动中儿童情绪表达的研究进行回顾。然后,介绍目前主要的情绪表达研究方法(观察、问卷调查、大脑神经机制)以及如何开展管理和控制情绪策略的培养。最后,未来研究应该强调通过不同评定相结合的方式来反映儿童在互动中情绪表达;重视儿童情绪的引发往往会涉及到伦理问题,应给予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