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话说内能     
张金泉  张良 《物理教师》2000,21(7):15-15,19
内能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欲知内能的含义、变化的途径以及如何识别内能有无变化等问题,不能孤立地谈内能,应该相应地弄清下述几个问题。11温度 温度是热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初中只讲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若仅限于这种认识,难于接受教材中所表述的内容:“研究表明,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究竟物体为什么会冷,为什么会热,它的内在因素是什么。必须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来认识。从物态变化知道,温度与分子无规则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能动也相应增加。对于热现象,所…  相似文献   

2.
贵刊2004年第5期“初中教学园地”栏目刊登了“巧记热量、温度、内能之关系”一文.作者给出有关热量、温度、内能的关系的六种描述.并辅之以图,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笔者经过认真分析之后认为,“原文”有两处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内能是初中热学部分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由于内能的概念很抽象,并且与温度、做功、热传递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所以学生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表现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常有顾此失彼和捉摸不定的感觉、本文对于理解内能的常见误区进行简要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释了"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有关,分子势能与体积有关"这一提法的科学合理性,论证了压强变化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同时也论述了中学物理教学中为什么不提压强变化也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相似文献   

5.
贾杰 《物理教师》2007,28(6):11-12
高中物理第二册热学这一章里,关于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的教学中,因为涉及到能量之间的转化,所以相比热传递而言做功改变内能比较抽象,学生不好理解.在教师实际的教学中都是力求以气体的实验现象为基础来分析做功对气体内能的改变.下面两个实验出现在现行高中教材的大多数版本当中.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九年级全一册《内能》一节的教学中,关于“压缩空气时内能增加”实验的教学要求是:“知遭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可见,这个实验的教学要求贯穿在三维教学目标中,所以教学中必须做好这个实验。  相似文献   

7.
在气体的性质一章中,常涉及到有关气体状态参量的计算以及在气体状态变化过程中有关内能变化分析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当然也是各类考查、包括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在处理气体状态参量的计算及内能变化的分析问  相似文献   

8.
内能(教案)     
内能(教案)陈孝荣谷士传(安徽肥东张集中学,231618安徽肥东城关中学,231600)【教学目标】1.知道内能的初步概念及内能跟温度的关系.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9.
理想气体状态变化过程图像浓缩了许多气体状态变化的过程 ,简化了许多语言表述 ,使许多物理问题转为数学、图形问题 ,如何应用并解决一些物理问题 ,成为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1 正确理解理想气体状态变化图像是应用的基础1 1 理想气体的内能就是气体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总和。从宏观上来看 ,理想气体的内能只跟温度有关 ,跟气体的体积、压强无关。理想气体的内能是一个状态量。对一摩尔理想气体 :单原子分子气体内能E =32 RT ,内能变化△E =32 R△T。双原子分子气体内能E =72 RT ,内能变化△E =72 R△T。1 2 理想气体做功只与压…  相似文献   

10.
崔云达 《物理教师》2000,21(5):22-23
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称为物体的内能: E=N(EK+EP). 此式在计算中没有任何意义,但在分析影响内能变化的因素时有一定好处.分子的平均动能Ek的大小由物体的热力学温度来决定,分子的平均势能EP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体积和状态.N是物体内部的分子总数,决定于物质的量.可见物体的内能是由物质的量、温度、体积三个因素所决定的.对于理想气体来说,由于忽略分子力作用,所以没有分子势能.其内能由物质的量和温度所决定.1分子的平均动能 物体内分子动能的平均值叫做分子的平均动能.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温度的概念,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2.根据分子动理论知识,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内能浅析     
一、内能1.什么叫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任何物体都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分子总是运动的,分子之间总是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一切物体都有内能.3.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能 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做机械运动和重力势能以及弹性势能情况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4.对内能的全面理解应注意的三个问题(1)内能并不是指物体内部单个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2)热能是内…  相似文献   

13.
汪海涛 《物理教师》2000,21(8):15-16
在关于验证玻意耳定律的实验方面,近年来出现了一类用p—1/V图像讨论的问题.本文拟对其进行较为详细的讨论,同时纠正一些有代表性的错误提法. 分子物理学告诉我们,内能是分子热运动状态的函数,当状态确定后,内能就完全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内能正比于它的质量M与绝对温度T的乘积,即 由克拉珀龙方程p=我们知道,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确定后即MT确定,令常数则V,即p=1/V图像是过原点的射线,且 由(1)、(2)、(3)式得 若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内能不变,即乘积“MT”为常数,则它的理想的p-1…  相似文献   

14.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个确定的物体内能大小与物体的温度及体积有关.物体内能改变有两个途径:做功和热传递.由于内能的概念很抽象,并且与温度、做功、热传递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所以学生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表现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常有顾此失彼和捉摸不定的感觉.本文对于理解内能的常见误区进行简要分析,并以例深化.  相似文献   

15.
启发式教学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孔子就曾提出“学思结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即学、问、思、辨、行,就体现出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和教学过程.当然在当代教学中启发式教学还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抓住“动手、动脑、汇总”等几个环节开展启发式教学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内能一课是热学章节中的重点和难点.教材通过类比的方法引入内能的概念,大部分学生还是能较容易接受的.但如果仅限于教材的安排,停留在一般的讲解与推论上,中差生就会感到不适应,只好机械地去记忆概念,学得枯燥而被动.实施教学创新以教材为教学基础的同时,补充一些实验,并辅助以多媒体,可使课堂教学的气氛显得轻松、活跃,从而使学生学得主动、愉快,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课教学创新构思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判定气体内能变化是物理知识热学部分较为常见的问题,然而有些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18.
与离心率有关的解析几何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本文通过一道习题的变化,探讨解析几何中离心率问题的解法.  相似文献   

19.
孙光文 《物理教师》2001,22(6):22-24
修订后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将于2001年秋季投入使用.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中贯彻和体现新大纲精神,本文试对新大纲的变化情况及有关教学问题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20.
学生对热量、内能和温度关系的误解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新课教学及高三复习中,都发现学生对热量、内能、温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有种种误解。另外,在高考中也经常出现这类问题。现将其错误观点剖析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