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德国传教士卫礼贤的《易经》译本是其译介中国典籍的巅峰之作,被公认是最出色的西方语译本之一,出版后在德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成为西方社会了解认识中国文化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力图通过对卫礼贤《易经》译本体例、翻译特点和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卫礼贤对《易经》乃至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及其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德国汉学家卫礼贤在《中国心灵》中对中国文化作了全方位的解读与传播,他摒弃了民族、国度、地域文化的偏见,以科学、客观的态度表达了他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与热爱,从民俗学、社会学、宗教学、美学、文学艺术、建筑学等多学科对中国文化作了详尽而又具诗意的描述、严谨而又富有哲理的阐释,并运用比较的方法将中西文化进行对比观照,使这部著作成为引导欧洲人正确认识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欧与中德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和媒介。本文对其《中国心灵》中记载的中国建筑文化从文化学、民俗学等角度进行解读、考论。  相似文献   

3.
德国汉学家卫礼贤在《中国心灵》中对中国文化作了全方位的解读与传播,他摒弃了民族、国度、地域文化的偏见,以科学、客观的态度表达了他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与热爱,从民俗学、社会学、宗教学、美学、文学艺术、建筑学等多学科对中国文化作了详尽而又具诗意的描述、严谨而又富有哲理的阐释,并运用比较的方法将中西文化进行对比观照,使这部著作成为引导欧洲人正确认识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欧与中德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和媒介。本文对其《中国心灵》中记载的中国建筑文化从文化学、民俗学等角度进行解读、考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它囊括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诸因素,通过演员的舞台表演,构成完整的艺术形态,所以中国戏曲又看作是以表演为中心的综合性艺术。如果仅仅是这样,中国的戏曲和西文的戏剧如歌剧、话剧就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了,但实际上,中国戏曲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上与西文的戏剧有很大的区别,这种包括风格在内的分野,便构成了中国戏曲所独有的审美特点和艺术规律,具体地说,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这种综合性是世界各国戏剧文化所共有的,而中国戏曲的综合性特别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在文学(民间说唱)、音乐、舞蹈各种艺术的基础上形成的。 戏剧的特点是以演员扮演人物,以人物的对话和动作来表现具有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在这个基本点上,戏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却始终寻求保持着表现生活的独特法则,  相似文献   

6.
日本报人噪听花在20世纪初客居中国期间对中国戏曲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然而,无论是中国的戏曲学界还是日本的中国学界,听花及其著述都未能充分进入学者的视野。听花确立了戏曲研究的"通史"观念,肯定了戏曲的艺术价值,并且在研究中体现出了比较的意识和跨文化意识。听花的研究视野与研究方法,都有突破学界成规与束缚的独到之处,其研究成果摆脱了纸上谈兵的空泛与单薄,拥有源自实际经验的切实与丰厚。这种独特的研究视野和方法恰是因听花独特的身份而形成的,他不是以纯文学艺术的眼光,而是以一个报人兼学者,同时又是以一种社会学家甚至是民俗学家的眼光来进行考察和研究的,而这些内容实际上都与戏曲的发展和特点的形成密切相关,对于戏曲研究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听花中国戏曲研究的价值也正因如此而尤为值得注目。另一方面,听花对于改变戏曲观念、提高戏曲地位、推广戏曲艺术以及收集和保存戏曲研究资料,都作出了切实的贡献。听花的中国戏曲研究,是日本近代中国学中具有创始之功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沿着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戏曲这个轨迹去研究,通过对戏曲翻译传播研究来了解认识中国戏曲传播动态过程。研究将采用实证素材的方式来阐释中国戏曲在外文世界里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生活方式的国际传播曾经被美西方纳入国际传播领域,通过宣传西式生活方式来打造特定的文化倾向和文化认同。如今,中国生活水平的提升推动生活方式的升级,人们对生活审美的追求正在从无足轻重向“诗意地栖居”嬗变。生活方式美学的国际传播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有机组合,呈现系统、整体的文化之美,通过传播的审美属性、审美价值、审美理念传递中国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相似文献   

9.
赵先政 《文化学刊》2008,(6):133-135
中国戏曲服饰艺术与中国戏曲艺术载歌载舞表演的程序性、虚拟性和假定性相适应,具有程式美、律动美、装饰美和符号美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欧美著名导演在东方艺术的影响下进行了一系列戏剧实验,跨文化戏剧实践应运而生,有关的理论探讨也层出不穷。以中国戏曲改编西方经典文学的舞台实践已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80年代以来,莎士比亚、易卜生、奥尼尔以及古希腊戏剧在中国戏曲舞台上被大量改编,引发了诸多关于跨文化戏剧的讨论。本文试图梳理古希腊悲剧在中国被戏曲改编及舞台演出的历史,并以河北梆子《美狄亚》和京剧《王者俄狄》为案例,在还原和厚描这段历史的基础上,评价传统戏曲改编和演出外国经典剧目的价值和意义。以中国戏曲演绎古希腊悲剧是东西方戏剧一次极富历史意义的有效融合,古希腊戏剧在世界范围内被大范围地改编、移植、创排和演出符合当今世界多元文化价值的诉求。而中国戏曲舞台上的外国经典剧改编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是中国传统戏曲内在发展的需求所致,为传统戏曲内拓出重要的发展方向。但是深度的中外戏剧文化沟通要求更为复杂的手段,要求更多中外戏剧的共振。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着力点,它是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地位与赢得文化话语权,重获塑造本国形象主动权的关键。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无疑是值得输出的优秀文化。中国民族音乐对外传播应是我国音乐界亟需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一、限制民族音乐对外传播的因素音乐是世界性的语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中国民族音乐内容丰富,包括民族声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等多方面。丰富的民族音乐弥漫着中华民族之气息,彰显着  相似文献   

12.
陈昌友 《文化学刊》2011,(4):180-185
这里所说的戏曲是指中国戏曲,而京剧又是中国戏曲特色的集大成者,它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综合性、虚拟性、写意性等特点,而它的程式化艺术方式比大多数地方戏曲更严格、规范,说它是中国戏剧的总代表是恰如其分的,  相似文献   

13.
汉学或中国学作为中国文化基因库的重要意义早已显现,经历千年积淀的中国经典,便是掌握中国命运的关键。想要守护它,就必须对这些经典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研究的前提便是完善、客观的翻译。本文主要以央视的大型文化纪录片《纽带》作为重要支撑材料,就理雅各、翟理斯、卫礼贤、李约瑟、高罗佩五位中国经典翻译者展开论述,并结合21世纪的"一带一路"文化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形式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覆盖,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与文化交流越加频繁,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到了国际舞台,但西方文化也传入到了中国,不同文化的碰撞下,导致西风东渐,对年青一代的价值观以及艺术追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致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受众群体不断缩小,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生态面临着不小的现实挑战.为此...  相似文献   

15.
程式化是中国戏曲的重要特征之一。任何一种艺术都具有一定的程式但戏曲却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艺术。戏曲的形式美集中的表现在它的程式上。无论剧本创作、演员表演、音乐伴奏、人物造型以及道具的运用等等,无不具有一定的规格和固定的程式。但是,如何正确使用程式合理编排程式动作,避免程式动作的僵化是当前戏曲艺术的关键所在。“程式”并非一层不变的。一些新的程式足以鲜明地、艺术地很有力量的表现现代人物。  相似文献   

16.
北京戏曲博物馆设在北京湖广会馆的昌阁、乡贤祠里。在这里,可以参观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及名家传记、戏曲物、戏曲服饰、戏曲乐器等。展厅里陈列有诸多京剧名家的演出剧照。其中《瘦云轩受贺图》、《立言画刊》、内廷供奉腰牌、宫廷御用唱机、中国四大名琴等,可谓梨园珍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兴莲 《文化学刊》2015,(4):149-151
云南花灯在汲取云南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至今已形成别具一格的地方戏种。随着新时代的文化发展,云南花灯的审美取向融合了民族特色与现代新元素,在音乐和舞蹈等方面都颇有创新。云南花灯的时代发展内涵、艺术价值、娱乐价值在我国民族艺术的繁荣进程中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8.
戏曲是一门特殊而复杂的艺术,它运用独特的表现形式来展现世界。戏曲中的人物,既不是天上掉下来。也不是地下冒出来的。而是人生活中(历史的生活或现实的生活)引发出来的。然而,戏曲中的人并不等于生活中的人。如果说生活中的人是“自在人”;那么,戏曲中的人则是演员运用戏曲的表现形式、夸张、虚拟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 人类有三种古老的戏剧文化,另外两种也早已消亡,只有中国戏曲代代相传深入人心。中国戏曲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她综合融铸了中华民族自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戏曲艺术,综合了各种艺术形式,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歌唱和舞蹈。戏曲艺术把戏剧的写实内容和歌唱、舞蹈的形式紧密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戏曲作为戏剧艺术的一种,它是再现艺术,但同时表现的因素也十分突出。戏曲艺术不但要忠实地再现生活,而且要在舞台形象中表现艺术家的情感,戏曲艺术是再现中有表现。戏曲艺术不完全是按生活的本来面貌再现  相似文献   

20.
重点导读     
正1论我国国家形象塑造中的价值观庞杂困境当前,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全方位快速发展,使得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领先中国的窗口期越来越短,其压制中国的理念和举措空前严苛,我国对外传播正面临着较大的阶段性困难,存在着突出的困境:所塑造的中国价值是庞杂、散乱的。而矫正价值观庞杂困境,不仅需要做好如何"塑价值"以及塑怎样"价值"的顶层设计,同时还要让各类信息传播、艺术传播和文化传播样态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