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往理论是唯物史观的奠基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交往作为推动社会发展重要动力,它与生产力一起推动社会发展。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深入学习,发掘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的旨趣所在,对交往的内涵进行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交往是物质生产的前提,物质生产决定交往形式,物质交往决定着一切意识活动和意识形式。交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交往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的一系列交往理论,对于解决南北问题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有利于南北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南北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宗教、法律等多方面的交往;有利于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为解决南北问题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内容,其内涵表明它是客观现实性与主体能动性、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有机统一,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当代中国小康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全面建设,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中国与世界交往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和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对于当今我国社会如何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形成和含义,解答了马克思交往理论与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并通过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活动来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比较研究诸范式简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恩格斯逝世以后,把恩格斯与马克思进行比较,研究二人的思想关系、文本关系和生平交往关系,就开始成为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种新动向。马克思恩格斯比较研究成为当代西方“马克思学”的一个中心课题。在一百来年的比较研究中,形成了关于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关系的几种基本范式,考察这些范式及其特点,分析其功过得失,对于深化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推进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的概念首次在马克思哲学范畴内得到较为明确的表述与解释。分工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中介,也是马克思与恩格斯系统阐发其唯物史观的逻辑前提。分析对分工概念之于生产力、生产关系、意识形态、异化劳动乃至人的发展等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的意义,多角度梳理分工的历史发展过程,有助于明确认识分工概念及其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信患网络时代逐一得到验证:信息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广阔前景展示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人的劳动能力的提升和劳动自主性的发展是根本动力;人对自由时间的支配和世界性的丰富交往是前提条件;每个人自由发展与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实现是最终目标.信息网络技术加速推进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进程,但其现实性上仍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的自由是自律与自由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8.
当前交往革命日益扩大,马克思交往理论需要适应当代的发展。马克思交往理论以人学为基本遵循,从“现实的人”出发,对“异化的人”进行批判,并寻求“全面的人”的发展逻辑,科学系统地诠释了马克思交往理论所蕴含的宏大人文关怀和深厚人学意蕴。通过对“现实的人”“异化的人”“全面的人”的深度剖析,对于优化当代社会的交往质量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镜鉴。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在自然观上的革命也像认识论一样,在逻辑上是由于引进了辩证法和实践观点后发生的。"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研究、解释自然界"克服了机械论"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研究、解释自然"的方法论缺陷;"用实践的观点解释自然"克服了机械论敌视人的自然主义缺陷,生成了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人本主义特性。本文从历史起源、思想内涵两大方面整理了马克思、恩格斯"用实践的观点解释自然"的人本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交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探讨的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主义交往观的基本内涵:交往的发展必然使民族史转变为世界历史,必然走向全球化;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构成了共产主义的物质前提;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导致了世界交往的形成。这些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真正创始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思想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文章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作一个历史的梳理,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公平思想是我国教育公平思想的理论基础,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公平思想的科学内涵是解决我国教育不公平问题的理论前提和思想武器。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公平思想主要包含教育公平的崇高理想、基本要求和实现条件三个方面。其中,人的全面发展是其崇高理想;受教育权利平等、机会公平和条件公平是基本要求;生产力发达、政治平等和法制完善是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13.
将马克思的交往理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内涵入手,以促进人的生存发展为目标,以形成主体间关系为核心,以立足现实生活为交往过程,进而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交往方式缺乏互动沟通、交往关系单向被动及交往过程脱离现实生活等问题。高校应通过从灌输式教学走向交往式教学,选择反映现实生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营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交往环境等方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批评理论是卓越的理论建树。本文从文艺批评的标准、文艺批评的方法、文艺批评的原则三个方面系统地探讨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批评理论 ;指出坚持和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批评理论 ,有助于克服当今文艺批评中的单调局面 ,从而推动其朝着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交往"一词源于马克思,是对德文"Verkehr"的直译。马克思本人并未对其进行解释,按有关学者的解读,马克思意指下的人类交往包含人类社会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本文基于西方思想史的理论视阈,糅合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语言学、符号学、阐释学、现象学等研究范式以人类精神交往的方式、内涵、过程及效果等为对象展开初步探索,力图寻求现代社会中人类精神交往的图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有关"人的解放"思想的发展与其世界观的转变是一致的,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不同时期,其"人的解放"的内涵是不同的,可划分为黑格尔主义时期、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时期和历史唯物主义时期三个阶段。我们界定马克思"人的解放"的内涵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石,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交往理论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和交往活动,凸显了交往在人和社会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交往是社会发展观的基本范畴.马克思在广泛意义上使用了“交往”一词,把交往看做是人与人或人与人群共同体之间因为一定的目的,通过中介物进行的相互往来和交换、相互作用和制约、相互影响和渗透的各种活动及其所结成的广泛的社会联系.在马克思看来,交往既是一种交往关系又是一种交往活动.而马克思交往理论在当代大学生日常管理中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大学生日常管理主要涉及到的是教师和学生就学生的日常管理进行交流活动,这种交流活动是基于师生交往基础上的交往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班级,教师和学生个体、教师和学生非正式群体、教师和学生干部、学生干部和学生、学生干部和学生非正式群体之间的交往,是马克思交往理论在大学生日常管理中的实践运用,是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因此,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交往理论于大学生日常管理当中,提升教师和学生交往的主体意识,以观念促行动;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交往的质量,进行有效交往;构建教师和学生之间交往的方式和方法体系,促进交往的信息化、现代化;创造教师与学生交往的生态环境,提倡和谐生态化交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主要歧见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东方社会理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西方社会革命。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卡夫丁峡谷"设想的本义,是制度内跳越,而非制度间跨越,其精髓是对社会跳越发展条件的论述。马克思考察东方社会所使用的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了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及其历史演变,指出了妇女解放的途径和目标。马克思、恩格斯对妇女解放的经典论述为西方女性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资源,并促进了女性主义批评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实践哲学内在包含的生产实践以及交往实践两种属性,是对西方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创新。马克思立足实践创立了唯物史观,这种哲学理念就必然会依据其自身思想内涵和理论品质,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反思着人的现代性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