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亥政争中,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的席位让给了袁世凯,很多论者认为,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是由于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一味妥协退让的结果,这不无一定的道理。实际上,民元孙中山让位,它是由当时两大对立的集团清、袁与孙共同直接参与、互相妥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黄兴是辛亥革命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有功于民国的两位伟人。他们对辛亥革命运动的贡献虽有不同,但“辛亥革命离不开孙中山,也不可没有黄兴”。有些人认为,武昌起义后,特别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的政治倾向是继续坚持革命,捍卫民主共和,而黄兴则是妥协退让,不愿进取。也有人认为,在“民国初年,黄兴在国家事务上主张采用温和、妥协的办法,以求安定团结。但是,孙中山又何尝不然。没有任何  相似文献   

3.
关于孙中山民元让位的问题,史学界众说纷纭:"妥协退让论"者指责孙中山不能坚持斗争,屈服于袁世凯,是资产阶级软弱性的表现,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客观形势决定论"者认为,孙中山让位是形势所迫;"利用论"者认为,孙中山让位只是为了利用袁世凯,借以取得革命的胜利。以上三种看法都过分强调了孙中山的被迫  相似文献   

4.
1988年12月29日至1989年元月2日,在湖南省城长沙,举行了首届黄兴研究学术讨论会。黄兴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家,是辛亥革命时期与孙中山并称的重要领袖人物,但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黄兴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多数论者对黄兴的评价偏低。这次与会的近百名中外专家学者,提出以下八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关于黄兴在辛亥革命后的政治态度和思想倾听闻题。与会者认为,过去许多论者曾给黄兴戴过“右派”、“中间偏右”、“妥协派”、“二民主义者”的帽子是不当的。黄兴一贯坚持爱国、民主的旗帜,不是右派。在南北议和中,黄兴主张过妥协,但马克思主义者也并不一概排斥妥协,孙中山当时也曾主张妥协,黄兴在妥协中还存在抗争。黄  相似文献   

5.
在辛亥革命史上,黄兴是与孙中山齐名的伟大人物,素有"开国二杰"之称.他文武兼资、才德兼备,足以冠轶群伦.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却失之公允.有的根据他在领导武装起义时打过败仗的史事,将其贬为"常败将军";有的认为他只是一个单纯的"实行家",有所谓"黄实行"的称号;有的根据他和孙中山在政见上的某些分歧,认定他在组织上"走上了分裂的道路",还有的认为"他在辛亥革命以后,主张对袁世凯妥协退让,成为革命党内部妥协势力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究竟应当怎样评价黄兴的功与过,这是一个需要辨析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丁健 《宜春学院学报》2008,30(1):119-124
孙中山让位是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从表面上看就是政权的交接那么简单,而实际上是在当时复杂历史环境下,多种因素相互交织、运作的结果.它本身蕴含了历史的诸多面相,这些诸多面相的背后凸显四个主要特征:一是妥协性,即清袁孙之间的妥协;二是助产性,即帝国主义和立宪派起了助产或催生的作用;三是和平性.即无论是清帝退位,还是孙中山让位,权力的交接过程都没有发生大规模大范围的战斗;四是共赢性,指清、袁、孙、帝国主义、立宪派都从中获得益处.民元让位过程所体现出的妥协性、助产性、和平性、共赢性,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先生被迫于一九一二年四月一日正式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让位于袁世凯。袁氏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起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由此人们得出的结论是:“让位”是革命党内妥协思潮的胜利,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不坚定”“不彻底”的表现。此种看法在史学界似乎早成定论,不容疑义。但笔者以为,“让位”不等于“让步”。把“让位’与“妥协”,“软弱”等同起来,有很大的片面性。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出发,任何事物都是复杂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北上期间,以西山会议派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公然分裂国民党,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鲍罗廷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敦促下转变对国民党右派妥协政策。在国民党"二大"后,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逐渐主导国民党党权。国民党右派为争夺国民党党权,最终发动中山舰事变,谋求军权高于党权。由于苏联使团和鲍罗廷对蒋介石的妥协,国民党左派失去了以党权限制军权的机会。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最终通过中山舰事变取得了国民党最高权力。  相似文献   

9.
在辛亥革命史上,黄兴是与孙中山齐名的伟大人物,素有“开国二杰”之称。他文武兼资、才德兼备,足以冠轶群伦。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却失之公允。有的根据他在领导武装起义时打过败仗的史事,将其贬为“常败将军”;有的认为他只是一个单纯的“实行家”,有所谓“黄实行”的称号;有的根据他和孙中山在政见上的某些分歧,认定他在组织上“走上了分裂的道路”;还有的认为“他在辛亥革命以后,主张对袁世凯妥协退让,成为革命党内部妥协势力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究竟应当怎样评价黄兴的功与过,这是一个需要辨析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让位是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从表面上看就是政权的交接那么简单,而实际上是在当时复杂历史环境下,多种因素相互交织、运作的结果。它本身蕴含了历史的诸多面相,这些诸多面相的背后凸显四个主要特征:一是妥协性,即清袁孙之间的妥协;二是助产性,即帝国主义和立宪派起了助产或催生的作用;三是和平性,即无论是清帝退位,还是孙中山让位,权力的交接过程都没有发生大规模大范围的战斗;四是共赢性,指清、袁、孙、帝国主义、立宪派都从中获得益处。民元让位过程所体现出的妥协性、助产性、和平性、共赢性,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