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用中药协定方辅助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近期疗效。方法:将94例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7例,对照组4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度分级及病程等相似。对照组用西医常规平喘及对症支持疗法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协定方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两组均以10d为一疗程。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的咳、痰、喘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快于对照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无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用中药协定方辅助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调经止血饮"(自拟方)配合西医疗法对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9例青春期功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组108例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调经止血饮"加减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西医综合疗法.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99.1%,对照组为88.2%,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调经止血饮"配合西医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较单纯西医疗法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梗阻治疗管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作用。方法:1993~1998年对56例粘连性肠梗阻采用肠梗阻治疗管进行非手术治疗,以常规鼻胃管减压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第一日平均引流量增加74%,梗阻缓解时间缩短2.1±0.4天,但中转手术率无明显下降。结论:肠梗阻治疗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尤适用于低位小肠梗阻。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中西医疗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0例,以中西医结合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及西医治疗方法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共35例,西医治疗组35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总显效率中西医结合组为82.9%,西医组为62.9%,两组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为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西医保守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6例、试验组50例.对照组以西医治疗为主,试验组加用中药治疗,对照两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症状迅速减轻,病程明显缩短.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明显优于单用西医保守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遗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遗尿患儿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P<0.05);观察组的未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遗尿症疗效显著,可降低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指术后由于腹腔炎症 ,广泛粘连而致的炎症性肠梗阻 ,较为常见 ,其发生率占各类肠梗阻 6 5 %~ 8% .病理基础多为新形成的纤维素性粘连 ,日后可部分或全部吸收 ,多采取非手术疗法 .如若不当可引起肠瘘、肠间感染等并发症 .自 1 996年~ 2 0 0 2年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45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75例均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45例患者中 ,男性 3 0例 ,女性 1 5例 ,平均年龄 42岁 (1 8~ 70 ) .疾病原因 :急性阑尾炎穿孔伴弥…  相似文献   

8.
朱雯  龙欣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6):159-160
目的:探讨单纯性肠梗阻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单纯性肠梗阻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2组患者均按肠梗阻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施加复方大承气汤为主要方剂辨证加减灌注胃肠治疗,其余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早,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缩短,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肠梗阻患者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改善胃肠动力障碍,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对预防肠粘连等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结合其他常规西医治疗脑震荡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脑震荡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西医治疗组,依达拉奉结合常规西医治疗组,纯中医治疗组。结果:通过临床观察、总结,依达拉奉结合常规西医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结合常规西医治疗脑震荡疗程短,疗效佳,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常规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86.5%,对照组有效率59.0%,两组经x2检验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PBL教学法在肠梗阻临床见习的应用效果,将2018年进入临床见习的60名临床专业本科生随机分为PBL教学组和对照组,前者针对肠梗阻进行PBL教学,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带教模式。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同时发放教学问卷,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等培养效果的评价进行对比。结果PBL组学生在理论及临床思维能力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运用PBL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中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退热效果及毒负作用。方法 :选择急性发热或伴有身冷乏力、咳嗽咽痛头疼及全身酸痛并能坚持服用中药的中青年患者 15 4例为对象 ,对不同意用中药的 197例投以西药作对比观察。结果 :中药组与西药组平均治愈好转时间相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西药退热来的快、维持时间短、反跳明显 ,负作用大。中药退热稍慢、但疗效稳固、反跳少负作用小 ,可谓中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既经济又实惠、既安全又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冠心病心绞痛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3例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对照组41例仅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心电图的有效率分别为85.7%和55.6%;对照组在临床疗效、心电图的有效率分别为66.7%和44.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清热解毒法治疗50例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玫瑰糠疹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50例和西药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方剂清热解毒汤温热口服;对照组以西药治疗,用开瑞坦片10 mg/次,1次/d,口服;维生素C片100 mg/次,3次/d,口服。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70%,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清热解毒法治疗玫瑰糠疹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组方综合治疗化脓性阑尾炎术后腹腔残余脓肿的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将62例化脓性阑尾炎术后腹腔残余脓肿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西药辅以中药组方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西医保守治疗方案,分别观察两组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治愈率为95.0%,显效率为4.0%,有效率为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其中治愈率为52.0%,显效率为10.0%,有效率为28.0%,无效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中药组方综合治疗化脓性阑尾炎术后腹腔残余脓肿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好于单纯用西药治疗,提示精心的观察及护理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中药保留灌肠对盆腔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辨证用药中药灌肠给药疗,分析其两组的疗效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前者的总有效率优于后者(P0.01),结论:中药保留灌肠给药对盆腔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鳝鱼血对面瘫的疗效,探索中医治疗面瘫的方法。方法 77例面瘫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用鳝鱼血涂于患侧,针灸;对照组37例,电针与西医治疗方法,均7天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总治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56.7%,总治愈率40.6%。结论尽早用鳝鱼血涂于患侧并用针灸等中医方法治疗面瘫,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186例,全部为2011年1月~2014年1月经过体格检查和CT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3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59例,好转2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5%;治疗组显效54例,好转24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3.9%.结论: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具有迅速缓解疼痛,疗效显著,疗效易于巩固,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