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方法指津]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分析典型人物形象,一是通过人物言谈举止、衣着神态以及与其他人物关系的分析,把握人物性格及其与主题思想的联系,人物的性格特征是指在一定时代、社会、环境中人物所体现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征。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应抓住言行心理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
【方法指津】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分析典型人物形象,一是通过人物言谈举止、衣着神态以及与其他人物关系的分析,把握人物性格及其与主题思想的联系,人物的性格特征是指在一定时代、社会、环境中人物所体现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征。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应抓住言行心理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
章以《魏其武安侯列传》一为例,与《左传》进行适当比较,以窥探《史记》写人艺术的一般特征。论从五个方面展开阐述:(一)精心选择提炼典型事件,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展现其性格,使人物性格显示出多元化的特征。(二)注意通过细节描写,从细处刻划人物性格。(三)多样灵活地运用对比手法,衬托人物形象。(四)合理使用个性化的语言和对话凸现人物性格,(五)巧妙利用“论赞”形式深化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4.
小说的中心是刻画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性格、命运来反映社会、反映生活。《孔乙己》一文的教学中要从两个方面讲解、分析孔乙己,让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体会人物命运。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魏其武安侯列传>一文为例,与<左传>进行适当比较,以窥探<史记>写人艺术的一般特征.论文从五个方面展开阐述(一)精心选择提炼典型事件,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展现其性格,使人物性格显示出多元化的特征.(二)注意通过细节描写,从细处刻划人物性格.(三)多样灵活地运用对比手法,衬托人物形象.(四)合理使用个性化的语言和对话凸现人物性格.(五)巧妙利用"论赞"形式深化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不是以抽象的概念而是以鲜明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中,这种形象主要是由人物所构成,主题也靠人物形象来展示,故事情节由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来开展,并按人物的性格的需要来安排;环境也必须由人物性格来体现。可见,人物形象在作品中占有中心地位。所以高尔基说:“文学就是人学。”加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又是通过鲜明生动的个性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意义的。因此,要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7.
通过肖像描写—即通过对人物容貌、姿态、风度、表情以及服饰等外部持征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文艺作品中,作家往往注意到人物性格和人物肖像相辅相成的一面,并通过肖像描写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一个人的肖像并不一定与他的人品性格相符。通过肖像与性格的强烈反差的描写  相似文献   

8.
一 性格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而人物性格的塑造理应成为文学创作的关键.德国著名美学家莱辛说:"一切与性格无关的东西,作家都可以置之不顾.对于作家来说,只有性格是神圣的,加强性格,鲜明地表现性格,是作家在表现人物特征的过程中最当着力用笔之处."莱辛的这种论断,显然把人物性格的塑造放在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上.说到底.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均是以塑造人物形象、发掘人物性格为重心的艺术样式.  相似文献   

9.
《毛遂自荐》虽是节录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的一个片断,篇幅不足千字,却是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完整,充分体现了司马迁文笔的特色。司马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常常是通过历史人物自己的言行及其与周围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充分显示,其中安插背景和场面的描述,使人物形象生动而又不失其真,叙事波  相似文献   

10.
<原野>中的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作者在性格关系中写性格,通过肖像描写写性格,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写性格,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写性格,使<原野>中的人物形象闪耀着个性化的光辉.  相似文献   

11.
<正>小说表达主题思想的主要方法就是对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运用小说来反映现实生活就要创造具有现实气息的人物形象。塑造小说人物形象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就是针对外貌、服饰、行动、语言、心理等的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第二,就是将小说中的人物放入特定的环境中进行描写,该环境可以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利用各种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使故事的主题更为深刻;第三,通过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专题阐释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可以多方位刻画人物性格,描摹人物心理,表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还可以具体生动地再现人物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因此,小说在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但是,现代小说往往会更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和剖析,有淡化情节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和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各地中考常从理解运用、培养创新意识的高度来考查学生的主观表达,考查角度较广泛、灵活。常见考点有:概括故事情节,明确小说的情节过程,欣赏小说的线索、铺垫、突变、照应等情节特点;辨别小说的主要人物,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描写,评价人物性格特征;在情节和环境描写中把握人物的个性;综合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了解小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品味其中的艺术手法,挖掘其中的内涵和作用;抓住点明主题的关键句子,揣摩标题的含义,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教学重点] 这一单元学习欣赏中国古代小说。学习本单元应以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为教学重点。欣赏古代小说,应该认识古代封建社会,进而理解人物思想性格,透过人物言行认识其内心世界和思想性格,全面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欣赏古代小说的语言,应该在弄通文意的基础上,品味古代语言和精练典雅和生动的表现力,同时,也必须注意古代白话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正小说是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或表现人物心理,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环境、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是小说描写的主要对象,是小说构思和结构的轴心。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中心任务。鲁迅的小说《祝福》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劳动妇女的悲惨形象,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呢?一、通过典型环境关照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16.
与西方小说相比,中国古典小说多以言行来间接暗示人物心理,而非情节性的直白式心理描写则比较少见.这种间接而含蓄蕴藉的心理描写方式固然能给读者提供审美创造的自由空间,然而,直白式心理描写的缺失,也使读者无从直接获知人物言行背后的心理动机,而只能通过人物言行的暗示来作出种种揣测,从而造成对人物形象解读的差异性;有时缺少心理流程的描写,也影响到对人物性格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在描写人物的时候,常需要交代人物的相貌特征,包括长相、身材、衣着等,这些统称为外貌描写。外貌描写是文学创作中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精当的外貌描写不仅能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而且还可以起到反映人物活动的时代特点,突出作品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老舍先生曾说:“人物对话很重要,对话是人物性格的索引。”语言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小同性格的人,有着小同的个性化语言。语言同时也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有时三言两语,就能凸显人物个性特征,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9.
编稿采撷录     
分析小说应该从分析情节入手作家杜鹏程在《关于情节——塑造人物中的一个问题》一文中曾说:“人物性格的形成是和选择情节联系在一起的,一块进行的。或者说,情节是随着性格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性格的改变而改变。”这虽是以人物形象的塑造这一角度来谈的,但给我们小说教学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却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它告诉我们:情节就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随着情节的展开,人物的思想活动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情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人物形象属性范围的界定,人物形象属性的价值判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环境与性格的关系等四个方面揭示传统的古典文学人物形象的分析在论证方法,审美尺度,论证逻辑,立论的参照系等几方面中形成的模式化缺陷。并通过对传统研究在哲学与史学领域的错位之论述,阐明了形成上述缺陷的原因。因而提出了从“表层”、“内层”、“深层”等多层审美视角来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以求得批评结论能忠实于原作,起到古为今用,服务当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