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简析肃南县皇城羊场学校易其福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是比的实际应用,是平均数应用题和为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统一。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其特点,通过知识迁移,明确这类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理清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与除法、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提高...  相似文献   

2.
卢英 《四川教育》2006,(4):42-43
【教学内容】“按比例分配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重要性,能熟练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法,并能找到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与学过的应用题的解法的联系,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同时培养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相互间能取长补短,全班形成和谐交流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3.
由于两个数之比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所以学生在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往往把写成分数形式的比当作分数来计算,或把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当作分数乘法应用题来解.学生对如何变通解答“分数”与“比”的应用题感到困难.为解决学生在解题思路上存在的问题,可把按比例分配应用题试用题组形式设计练习题进行教学.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分数和比的关系以及分数应用题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按比例分配是平均分配的拓展。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较多,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可以运用整数、分数的知识来解答。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根据知识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按比例分配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第56页例1.指导思想:根据教材特点,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了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能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我留给学生一个课后作业,内容是:1.调查一件按比例分配的事物,先了解组成它的各部分量的比是多少,然后整理数据,编一道或几道按比例分配应用题.2.写一篇完成本次作业的数学日记.……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第61页“按比例分配”练习课。教学目标:1.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科学的观察、猜想、验证方法。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收集与分析信息意识等,获得成功的体验。4.在感知“黄金比”的广泛应用过程中,了解数学文化,感受数学的美。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板书:按比例分配练习)二、专项练习与基本练习根据下列提示说一段话。1.本班男生∶女生=4∶5。(学生说出“男生占女生的几分之几”“、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相似文献   

8.
说教材   说课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 61页“按比例分配”中的例 2、例 3。   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按比例分配问题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是比的意义、比和分数的关系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加深理解比的意义,沟通比和分数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目标: 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能够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培养学生自学、观察、比较、分析、概括…  相似文献   

9.
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我留给学生一个课后作业,内容是:1.调查一件按比例分配的事物,先了解组成其各部分量的比是多少,然后整理数据;编一道或几道按比例分配应用题。2.写一篇完成本次作业的数学日记。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内容:六年制第十二册56页。二、教学目标1.认识按比例分配的意义。2.能正确区分按比例分配与平均分配的实际意义与计算方法。3.掌握按比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熟练地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4.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计算、验算习惯。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基本训练,铺垫引入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  相似文献   

11.
郑鑫 《甘肃教育》2014,(11):94-94
正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第49页~5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2.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数学方法,在学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时我们就用到了转化这一思想方法。转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应用题复习是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的重要内容,怎样进行复习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呢? 一、纵横联系,系统整理知识 复习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通过复习,要引导学生把平时分散、孤立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学生在解题时才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例如通过“倍”的复习,可将整数应用题的“倍”与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按比例分配应  相似文献   

13.
按比例分配问题,一般地说,就是将某一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在统编教材中,只涉及到按正比例分配(传统教材中编有少量按反比例分配的问题)。由于按比例分配的实质就是按“份数”进行分配,所以教材在处理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时,没有利  相似文献   

14.
<正>在实际生活中,按比例分配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学好这部分知识很有必要。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可以化成分数来解答,也可以用份数来解答,用份数来解答的方法比较容易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教学,主要分以下几种类型。[类型一]已知分配的总和及各部分之间的比,求每部分各是多少?这种类型的解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学生在解答分数(百分数)或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能正确地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使所学的系统知识与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就要时时引导学生把已学的知识加以整理、归纳和提炼,沟通与新授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网络,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学生学过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以后(部编教材第12册第56页例1、例2),针对学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58~59页例2、例3。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这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地用归一法、分数知识进行解答。2.提高学生分析、转化、探索能力。教学重点:理解用分数知识解决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思路。教具准备:投影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沟通联系根据下面条件回答问题: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倍。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2.黑兔只数与白兔只数的比是2∶5。兔子的总只数可以看作几份?其中黑兔只数可以看作几…  相似文献   

17.
秦亭 《湖南教育》2002,(11):53-53
交往,尤其是同伴交往主要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在共同活动中进行的相互协作、沟通。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比如“按比例分配”一课的教学设计,首先制订合作目标:1.正确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基本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3.在共同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前两条为“知识性目标”,第三条为合作技能目标。其次,合作任务设计和合作方式的选择。在“按比例分配”一课中可设计三次合作任务。第一次是引导学生分析了例题的结构后…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之后 ,学生由于受课本例题、习题的强因素的影响 ,在解答应用题时往往形成“思维定势”——即一看到两个量的比 (如 :A∶ B) ,便自觉或不自觉的将这两个量的比转化为几加几分之几的形式 (如 :AA+B) ,这样在分析应用题时 ,往往会陷入思维的盲区。为了破除学生的这种“思维定势”,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深刻性、灵活性 ,我们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之后 ,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训练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注重联想 ,夯实基础教师给出含有两个量的“比”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进行联想转化 ,为应用题…  相似文献   

19.
“九义”五年制数学 (下同 )把“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当作“比的应用”安排在比的概念之后进行教学。课本介绍的解法是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转化为分数应用题 ,即先根据比的意义弄清楚把总量分成几份 ,每个部分数量各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然后再列式计算。这样教学 ,学生容易理解 ,计算又方便 ,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但部分学生在解此类题时 ,觉得有“路”可套 ,不认真审题而致错。常见错误是在题目总数没有直接给出时 ,忽视“对应” ,找错“总数”。例 1 一种铜锡合金中铜与锡的重量比是 5∶7。现在有 350千克铜 ,需要加多少锡才能制成这种合…  相似文献   

20.
前阶段我校教师进行了同教材上观摩课的活动,在六年级数学课题为“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两位教师不同的教法:教师甲师:在生产和生活中,常常会碰到把一个数按比进行分配的事情,这种现象就称为按比例分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出示例题:王阳家2003年收入42000元,而这一年消费与储蓄的比是3∶2,请你算一算,这一年王阳家消费和储蓄各是多少元?师:齐读题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师:这儿把谁进行分配?学生:把总收入42000元按比3∶2分成消费和储蓄。师:通过消费与储蓄的比是3∶2,你想到了什么?学生1:消费占3份,储蓄占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