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云 《学子》2013,(12):36
教育学认为,教师除了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外,还应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实验动手能力,科技能力等。我个人认为只有会思维的人才能不墨守成规、才能有所创新。因此,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尽可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那么,在生物教学中有那些可取的思维方法呢?现浅谈如下:一、比较学习法比较学习法是指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以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般分为二种情况:一是寻找出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即异中求同,二是寻找出同类事物之间的不同处,即同中求异。在生物学习中,比较一般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两种方式。一是横向比较法。例如,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特征的对比;人体4类组织特点的比较;动脉血和静脉血特征的比较等等。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对生物学的基本概  相似文献   

2.
周晴文 《江西教育》2001,(12):20-20
类比法教师在讲授某一地理问题时,引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叫类比法。类比法根据对比事物的异同,又可分为同类同型比较法和同类异型比较法两种。同类同型比较法,就是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对比各点相同或相似,具有共同特征。例如,亚马逊河与刚果河的比较,北美洲地形与南美洲地形比较,都具有这种性质。同类异型比较法,就是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对比各点不同,具有相异的特征。例如,欧洲气候与非洲气候的比较,我国新疆西北两盆地的比较,都具有这样的性质。借比法有些地理事物和现象是比较抽象和难于理解和想象…  相似文献   

3.
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比较法即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将各种地理事物及现象进行对比,进而找出其中差异与相同之处的学习方法。地理比较法包含诸多比较方式,如图形对比法、概念对比法、同类对比法等。下面,本文以这三种对比法探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比较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比较教学法     
比较法的基本含义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同一教学时间内向学生呈现两种材料或引导学生观察两种事物(其中的一种材料或事物是主要的),求同寻异,促进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较教学法的主要形式有: 类比——教师把相同或相似的学习材料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引导学生确定事物的异同点及其本质属性; 对比——教师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正反分析,使对  相似文献   

5.
比较法在物理教学中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辨析事物之间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以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在物理习题中应用比较法可以消除混淆因素,理清事物关系;可以起到“引桥”作用,降低题目难度;迁移应用比较法。可以提高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比较是我们认识、分辨事物的基本方法。因此,比较法在教学中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在自然教学中运用得更加广泛。一、让学生在观察中联系比较,归纳形成概念。小学生观察事物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针对这种情况,采用联系比较法,引导寻找事物的异同点,在观察中发现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教《昆虫》这一棵,让学生采集农作物的害虫和益虫,如蚂蚁、蜻蜒、蝴蝶、蜜蜂等  相似文献   

7.
<正>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的方法,把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真与假的对比,可以去伪存真;善与恶的对比,可以抑恶扬善;是与非的对比,可以拨乱反正。因此,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比单从正面说理,论证更有力,观点更鲜明。  相似文献   

8.
列表比较法     
<正>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是确定客观事物彼此之间异同点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好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清楚地认识各种事物的固有特点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列表比较法分析概念、现象或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一、列表比较法的含义与功能列表比较法是将列表和比较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握事物性质、特征、成因及发展演变规律的方  相似文献   

9.
比较法是一种对相似而又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出事物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以达到将知识点记忆得更加牢固的一种方法。比较是理解的基础,通过比较,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所以比较法对提高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其学科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比较法的类型很多,在地理教学中,要根据具体内容加以选择。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比较法。一、对立比较法。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从不同的侧面分析其特点,从而形成鲜明的对  相似文献   

10.
一、在类比联想中求创新类比联想又称类比思维 ,它包含两大成分 :一是联想 ,由一种事物收起对另一种事物的回忆 ;二是类比 ,在不同的事物之间找出相似或相同的一面 ,即异中求同。类比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创造性 ,运用类比思维方法得出的结论是独特的 ,理解问题的方法也是新颖的。教会学生掌握这种方法 ,要求教师一是应善于运用类比思维讲解教材内容 ,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类比思维去理解、去解决 ,对类比得当者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三是要善于启发 ,疏通开拓学生联想思路 ,尽可能避免“无类比性”现象的发生。例如 ,由气旋联想到河流中的旋…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教育界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强调学生思路的开阔,因之,在语文教学法中,比较法受到教师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因为比较法,能通过事物之间的比较(对比、类比……),更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各自特点,比如课文与课文之间语言上的、结构上的、文体上的同异……等等。但目前,比较法的课堂运用本身还不能开阔,更多的仅仅是两相比较,甲和乙,丙和丁,还没有充分发挥这种方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一、讲究方法,联系实际复习最重要的是得法,即方法要得当。在高考生物复习中,我们常用的方法大致有三种:(一)比较复习法比较法是一种十分重要且非常有效的复习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将事物的某些部分、某个方面或个别特征与事物整体之间加以比较,明确它们之间的异同及其关系,从而认识事物的特点与本质,比如,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与去路的比较,硫循环、氮循环、碳循环的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等。在生物复习中,学生运用比较法对生物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有助于形成生物知识的系  相似文献   

13.
比喻又叫譬喻,根据甲乙两种事物的相似点,用乙事物来比甲事物的修辞方式。一般把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明喻的格式是“甲像乙”,用“像”字把本体和喻体联系起来,使这两种性质不同的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相似点上来打比方。但是有“像”字的句子并非都是比喻句,这里主要谈两种不是比喻的“像”字句。一、比较不是比喻。性质相同的事物不能构成比喻,在“像”字句中,相同的事物往往构成比较,以表示相类或相同之处,或者表示看起来有些像,有时用于对具有相同点的事物的推测,或含有推测的意味“。像”含有“如同”的意思。例如:“黄山真像…  相似文献   

14.
比较就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式,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发明创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比较法教学,可使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思路宽广,还能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比较教学在实作上大致可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两种。下面谈谈横向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所谓横向比较,是指对同一层次上的知识(包括字、词、句、篇)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比较,理解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情况,从而使概念更朗晰、知识更扎实。一、类似题材、不同体住的比较。例如,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增强文体感,可将…  相似文献   

15.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认识千千万万个地理事物和千变万化的地理现象时 ,更需要进行比较。比较法是一切思维和一切理解的基石。通过它可使观察得到深入 ,思维得到发展。由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所以地理教学中的比较法类型也是复杂多样的。根据比较对象的性质和方式的不同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比较教学方法。一、类比法就是教师讲授某一地理问题时 ,引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的方法。类比法根据对比各点的异同又可分为同类同型比较法和同类异型比较法。1 同类同型比较法就是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对比各点相…  相似文献   

16.
比较,也可称对比,即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事物辨别异同。比较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我们运用比较法进行语文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遵循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7.
生物比较法教学,是指按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将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鉴别和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比较法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一、生物比较法教学的作用1.可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去认识未知概念,获得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如讲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型,先用绿藻的自养方式作对比,引出异养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所谓比较法就是对两种事物进行对比,以确定两者间同异关系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运用比较法进行语文教学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文章的思想特征与艺术特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对此笔者将比较法在文章标题上的运用、比较法在同单元文章中的运用、比较法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的运用、比较法在思想内容教学中的运用、比较法在课文与学生习作方面的教学运用、比较法在文章结构方面的教学运用、比较法在表现手法方面的教学运用几个方面做了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19.
周远谷 《地理教育》2013,(Z1):107-107
<正>比较类试题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地理事物、现象或区域作为命题对象,经过比较回答各种地理事物、现象或区域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试题上看,可以为选择题也可以为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原理和规律的理解深度、广度和准确度,通过横向或纵向比较,考查学生对比较方法的掌握程度。解答时,首先要对各个独立的现象及区域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寻找出它们的共性与个性;其次要根据试题要求比较的内容,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对比、综合等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现用表格举例一组对比题,如表1。  相似文献   

20.
作为思维方法的比较法,是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种现象间的同一性、相似性和异质性的方法,是与观察、分析、整理差别等活动交织在一起的智力活动的方法。比较方法主要从事物同异角度分为三种,即求异比较、求同比较和综合比较。求异比较是对同类事物差异点的比较,有助于认识事物的个性;求同比较是对同类事物共同点的比较,有助于认识事物的共性;对同类事物既求同又求异的比较是综合比较,有助于整体认识事物。比较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客观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都在不同的程度或层次上存在着相似性与相异性,这为各种事物的比较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