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信息化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信息化教育是在信息科学和教育科学的指导下 ,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 ,以教育信息化和信息科学技术教育为基本任务 ,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教学过程和表现形态。它研究的范畴主要包括信息科学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人才教育、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电化教育等。信息化教育有其显著的特点、作用和应遵循的教育教学原则。探索其发展趋势和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人才教育方略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并逐渐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融入了信息技术。文章先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明确其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的作用,然后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几点增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有效性的对策,以期为中小学教育事业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高职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进行了多年,到目前遇到的最大瓶颈是社会发展对于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激增,而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和层次却仍然停留在形式与手段的层次,忽视了对其应用本身的教育.文章从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对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对新环境下高职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提出了几点本源性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促使高职信息技术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教育对初中生学习和发展意义重大,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使命,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有效性是初中信息教育应用实践,并在应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本文通过对我国291所各级各类中小学的11 190名专任教师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重点探讨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情况及其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学历差异和地域差异,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其专业背景和任教学科的关系,与相关培训和专业活动的关系,以及与教育教学效果的关系等。文章对影响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诸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济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要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积极地做出调整和转变,以实现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本文主要分析了教育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特点,概述了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具体表现,简述了国外中小学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提出了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效果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教育有着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其重点是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活动;另一方面的涵义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活动,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支撑其他学科的学习。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以及政府、社会各界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无论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活动还是信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发展的主要热点 在信息技术教育领域,人们总是在不懈地进行各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和探索,这些研究和探索成果将直接推动整个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了解和把握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发展的热点和趋势,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实际的研究和应用水平。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科学研究,积极探索计算机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问题”,“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工作一定要结合国际、国内发展的实际情况去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过程中存在装备及其维护不能满足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滞后的教育观念不能满足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教师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能满足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的需要等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及四大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评判标准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两个首要和根本的问题。无论是从宏观的社会的生产方式与教育方式的协调关系角度,还是从微观的信息技术本身在实现教育目标和培养新型人才方面所具有的潜能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都是非常必要的,正确选择并恰当应用信息技术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科学与技术的联系与区别,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评判标准应当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有效性,即它作为手段是否促进了人的发展这个根本的教育目的的有效实现。然而,大多数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却重建设轻应用,导致出现了很多偏差。如何科学理性地开展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是当前教育发展所需要和必须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求不再只是初级应用,而是希望能促进教学模式的优化。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项目化学习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应用所学知识于实践,因此,探索如何通过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项目化学习是教育实践中的重要一环。本文首先解释了项目化学习的内涵,比较了其与传统学习方式的差异,然后从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阐述教育信息技术促进项目化学习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教育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和教育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教育信息技术不仅研究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而且研究如何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和教学理论及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本文主要介绍了笔者在组织和实施我市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师资培训过程中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3.
论教育信息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并论述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分析了教育信息技术的体系结构 ,指出了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对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的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要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移到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和学习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这为实行...  相似文献   

15.
教育具有保守性和创新性,因教育自身的本质特性是不允许失败的,这也注定了教育的发展中保守多于创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理应推动教育的巨大变革,但因教育的保守性,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远远滞后于技术的发展.本文从教育理念的保守、教学模式的渐进性变革以及教育管理体制的僵化三个方面,分析了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滞后性,以求采取措施协调教育与技术的关系,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促进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培养职前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已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教师教育课程。文章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体系衍变视角出发,在分析课程内容衍变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国内外教师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提出了面向职前教师能力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师教育课程内容体系,以期为培养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供全新的视角,从而促进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信息技能的提高及信息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参与“上海市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学校”项目的九所郊区小学为对象,通过分析其项目实施方案和总结报告,从信息技术应用设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和信息化课外活动三个方面,综合阐述了上海市郊区学校学生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现状,并通过对比研究初步揭示现状发生的相关原因,最后就学校如何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与时俱进,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开拓性事业。与时俱进 ,创造条件加快教育信息网络建设 ,建好、管好、用好是三个重要环节 ,协调好 ,使其发挥最佳效益 ;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探索创新之路。重点抓好坚持开好信息技术课、实验研究、教学资源、学科整合、课外活动社会实践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加大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力度 ,提高教师整体应用信息技术能力 ,是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对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经历了"起步"、"应用"、"整合"和"创新"四个阶段。信息技术不仅革新了传统教育模式,而且营造了全新学习环境。我国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还处于初步应用整合阶段,推进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融合应通过解放思想、制度创新、对外开放、创建协同创新中心等途径加速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教育信息技术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为研究对象,其内容包括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和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运用教育信息技术理论改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师传统的工作方式,引导教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手段与新课程整合,促进师生素质的提高,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这一进程中,教师是根本。在教学工作中尤其是在开展信息化教育科研实验过程的各阶段对实验教师实行教育信息技术水平的评价,对于受测人教育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总结信息化教育科研的阶段性成果,提高广大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