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使他们不再“怕作文”呢?一直以来许多老师都在积极地探索着、实践着。众所周知,对于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需要从小培养。  相似文献   

2.
汪庭银 《文教资料》2010,(26):84-85
花样的年华.迥异的个性.为何学生的习作总是落入“雷同”、“空洞”的俗套?是什么淹没了学生习作的激情与灵性?如何帮助学生在习作中觅得生活“百”味?本文作者认为教师在探索彰显学生“个性”生命力的习作历程中,应从“生活、真实、想象、情感、开放”五个方面加以训练、培养。习作.要敢为“先”、善为“新”;既可写,又可画.  相似文献   

3.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使他们不再“怕作文”呢?一直以来许多老师都在积极地探索着、实践着。众所周知.对于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4.
各位同仁:大家好!在习作教学上“学生管写.教师管改”似乎已成习惯。老师们的挑灯夜战学生在意吗?这种精批细改学生领情码?来必!习作评改改革势在必行.我校实验老师思考并尝试着为孩子们搭配一组立足课内、发展课外的习作评改“套餐”。现在奉献给大家:  相似文献   

5.
“让每一个孩子喜欢作文.让每一个孩子会写作文!”这就是我——一个普通语文教师最大的心愿。为此.我不断地思索着,探索着……思索、探索中,一场作文教学的“红色革命”便在我班悄悄地开始了。“红色”代表着火热的激情.我希望这场作文的“红色革命”能够点燃学生习作的激情.让我班所有的学生都能带着这火热的激情.快乐地在习作的园地里耕耘、收获……  相似文献   

6.
在农村.由于信息交流不通畅.学生的见闻受限制以及课外读物较少等原因.学生把习作当成一个包袱.对习作的畏难现象就更为常见。如何发掘农村优势.激发农村孩子的写作兴趣,变“作文恐惧症”为“快乐习作”呢?根据多年探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7.
解强 《山东教育》2005,(31):34-34
一、做学生习作的“忠实读者”,写“对话式评语” 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社会生话的认识和反映.是学生内心世界的自我表白.也是学生创造性劳动的结晶。尽管有时候学生的作品很稚嫩,甚至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还是应该得到老师的尊重。作为学生习作的“忠实读者”.我把自己的感受、想法写在评语栏中.好像在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谈话.这就是我写的“对话式评语”。  相似文献   

8.
您为什么写作? 写作是我的自我需要。 意大利小说家哥弗雷多.申自里塞如是说。习作教学虽然不是为了让每—位学生成为文学家,却应致力于激发学生习作的“自我需要”。遵循《语文课标》“乐写——礅写——会写”的习作教学思路,我们提出了“有意趣、有意义、有意思”的习作教学新取向,让学生习作以“自我需要”为起点,走向“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9.
当前学生的习作存在“假、大、空”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现状,语文教师应在习作教学前或习作讲评中下工夫,精心设计,努力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激活学生的记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那么如何在习作教学中创设情境呢?一、用自身的感受去创设情境《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写“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事情”,就是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让学生感到习作不难,乐于习作。小学生爱听故事,  相似文献   

10.
习作教学是小学中年级的教学重点,亦是教学难点。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习作的初始阶段喜欢上习作,快速提高习作能力和水平,写出好文章呢?我采取了“看”“记”“评”习作教学策略,开展三项有针对性的习作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一次意外的习作讲评.似乎使我找到了提高学生修改习作兴趣的“良药”——给习作评语加点“佐料”!按空间(地点)的顺序连句成段,是那次训练的内容。我先让学生明确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比如:列出至少两处景点。来表达“美丽的校园”这个中心意思。可不知为什么,在我们看来极简单的一件小事,对于三年级的农村学生却极为困难。看了他们交上来的习作,我气不打一处来。在讲评时,我便生气地说:“同学们。我们的校园。美丽的景点(地方)很多,难道大家都没发现吗?  相似文献   

12.
小学作文指导课臃肿低效的原因较多.其中课堂教学环节较多.作文技巧指导环节挤压学生口头作文和当堂习作时间是“常见病”。但删除这些环节.给予学生更多空间.习作技巧的“悟”是否会沦为学生在黑暗中的瞎摸?习作指导课是否会沦为看似以生为本.指导却没有落到实处的低效作文指导课?  相似文献   

13.
“写不具体”.可以说是小学生作文存在的最突出而又最普遍的问题。原因何在?一般认为:一是学生观察不仔细,二是学生没有熟练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但是,我在准备市级习作教学观摩课,三教苏教版五上“习作5”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到:“写不具体”还另有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作文困境,老师们煞费苦心,想方设法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但试想一下:学生有了习作的“米”,是不是就能“炊”出文从字顺的习作来呢?我看不见得。从学生的习作实践来看,我认为习作教学更应加强对学生整体布局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武睿堃 《山东教育》2011,(10):36-36
小学生由低年级升入中高年级后加上了习作课.原来的“写话”变成了“习作”.不少学生感到不适应甚至惧怕写作。那么.如何训练学生走出这种写作困境呢?笔者认为.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引领学生写作入门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对写作提出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强调了学生习作的自我表达.发展个性.也强调了学生习作要适应社会,注重交流。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7.
王先红 《山东教育》2013,(10):35-35
“同学们,又到了我们习作的时间了。相信大家已经等不及了,谁来读一读这次习作的要求?”我刚说完,一个女生自告奋勇地向大家介绍起来.“知心姐姐。您好。最近,我遇到了一件苦恼的事.希望得到您的帮助……知心姐姐.您能告诉我该怎么办吗?”  相似文献   

18.
又到了习作评改课了,一走进教室我就感受到了孩子们紧张而又期待的心情:“今天谁的习作进步了,老师会表扬谁呢?”“我的习作会在全班交流吗?”“我上次的习作感觉不太好,同学们会怎么评价的呢?”……通过他们的表情,我就知道他们的小心眼里都在想着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习作欣赏课”.它不仅教会孩子发现美.更教会孩子创造美:它不仅给被欣赏者以喜悦.而且带给欣赏者以收获:它引导孩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实现再创造,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习作欣赏课中如何引导学生去欣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20.
中年级语文教学的最大难题就是习作指导,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特别强调了“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由此可见,中年级习作重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重在让学生有话可说,无话不说。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我从小就坚持写日记,语文成绩一直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